基于多种技术手段的历史建筑精细测绘

2018-03-15 03:29叶珉吕
城市勘测 2018年1期
关键词:剖面图全站仪纹理

叶珉吕

(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广东 佛山 528000)

1 引 言

历史建筑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瑰宝,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故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精细测绘,获取其三维模型、平立剖面图等成果,作为历史建筑规划保护和修复等工作的第一手数字档案资料,具有深远的意义。

测绘技术为历史建筑精细测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推动了历史建筑三维空间数据获取向着集成化、实时化、动态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目前,历史建筑测绘的主要手段有全站仪法、摄影测量法及三维激光扫描法等,其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数据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及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等历史建筑的精细测绘项目中[2~10]。但由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自身的特点,对于遮挡严重、封闭或建筑物之间较为密集的隐蔽区域,将无法获取完整的点云数据;且对于如屋顶、山墙等较高位置纹理图像的采集,仅采用人持数码相机拍摄的方式一般无法获取较为正视的图像,这对后续的图像处理及纹理贴图等工作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单一的技术手段将无法满足历史建筑全面、高精度的测绘需求,本文结合佛山市禅城区历史建筑精细测绘项目实践,提出集成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数码相机等技术手段的历史建筑精细测绘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2 技术方法

2.1 项目背景

佛山市禅城区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天下四大镇”和“天下四大聚”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此次项目将对禅城区内优先推荐的61处历史建筑进行精细测绘,获取其三维模型、平立剖面图等成果,并将上述成果与规划管理平台对接,实现历史建筑规划保护和修复的信息化管理。优先推荐的61处历史建筑跨越不同时期、风格各异、大小不一,主要包括宅第民居、工业建筑、坛庙祠堂、名人故居、亭台楼阙等等,且测量条件各不相同,项目成果需满足《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佛山市三维模型技术规范(试行)》中建筑精细模型(Ⅰ级模型)及《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要求。针对上述情况及成果需求,项目充分利用当前各种先进的测绘手段,集成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数码相机等进行历史建筑的精细测绘,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流程图

2.2 控制网布设

控制网布设的目的是将项目所有测绘成果纳入到城市统一的坐标系、高程系中去。项目首先围绕每处历史建筑进行控制点布设,平面坐标采用网络RTK(CORS)或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方式,高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式,每处历史建筑至少布设3个以上的控制点,精度根据《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的规定,平面精度满足城市二级点的要求,高程精度满足四等水准点的要求。

2.3 三维激光扫描

历史建筑精细测绘主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手段,所采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如图2所示,为相位式的FARO Focus3D330,扫描距离为 0.6 m~330 m,测量速度最高为 976 000点/秒,标称精度为 ±2 mm,满足《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中一等仪器指标的要求。各站点云数据拼接所采用的标靶为图3所示的仪器配套标靶球,相邻站之间一般高低错落地均匀布设不少于3个标靶球。

图2 三维激光扫描仪

图3 标靶球

对于屋顶等较高位置的扫描,一般借助周边较高建筑设站,必要时搭设临时的升降平台架设扫描站。对于无法获取完整点云数据的隐蔽区域,采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常规测量手段获取数据。

2.4 纹理图像采集

采用不低于1 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获取模型的纹理图像,选择光线较好的时间段、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拍摄。对于如屋顶、山墙等较高位置纹理图像的采集,采用人持数码相机拍摄的方式有时无法获取图像,或无法获取较为正视的图像,项目采用如图4所示的DJI旋翼无人机进行拍摄,能够获取较高位置的正视图像(如图5所示),极大减少了后续图像处理及纹理贴图等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4 DJI无人机

图5 无人机图像

2.5 点云数据处理

外业扫描获取历史建筑的点云数据后,内业的点云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点云拼接、点云去噪及点云封装等。点云拼接通过在仪器配套软件FARO SCENE中自动搜索各站同名标靶球进行自动拼接(如图6中绿色标靶球所示),拼接后的平均精度均为mm级别。

图6 点云拼接

点云去噪同样通过在配套软件FARO SCENE中自动或辅以人工判别的方式去除离散点、行人、树木等噪声数据。

将去噪后的点云数据导入GeomagicStudio软件中进行点云三角化封装,封装后的数据如图7所示。后续的三维建模将直接基于封装后的点云数据进行。

图7 点云封装

2.6 图像数据处理

受拍摄角度及拍摄环境等的影响,外业所采集的部分纹理图像存在非正视、变形、曝光过度、曝光不足、阴影等情况,项目采用Photoshop软件,通过裁剪、图形变换等工具进行变形纠正,将图像调整为正视图像;通过仿制图章、污点修复画笔等工具消除图像中的一些噪声点;通过亮度、对比度等工具进行色彩调整。

对于墙体、地面等较大面积的物体,受拍摄条件的限制,一般无法获取整体的图像,纹理贴图时通常采用“以点代面”[3]平铺的方法,即仅采集小面积、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种子图像),通过不断重复平铺的方式进行纹理贴图。这时同样需要通过在Photoshop软件中对种子图像进行裁剪、色彩调整等,使得平铺后的纹理实现无缝过渡,相邻处不会出现明显的“突兀”现象。

2.7 三维建模、纹理贴图

项目主要采用3ds Max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及纹理贴图。将上述封装好的点云数据导入3ds Max软件中,对于建筑物的墙体、门窗、梁柱等较为规则的结构可直接在软件中采用相应的球面、弧面、柱面、平面等基本几何体根据点云数据进行制作;对于斗拱等较为复杂的组合式结构,一般将其组成部件分开制作,最后合并成为一个物体;对于更为复杂的浮雕、塑像等不规则构件,一般单独提取其点云数据,先在GeomagicStudio软件中进行三角化封装,经孔填充、边修补、细化、光滑处理等优化步骤建成精细模型后,再导入3ds Max软件中与其他构件一起组成一个整体,如图8所示。对于缺少点云数据的隐蔽区域,根据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所观测的点位、尺寸等数据进行三维建模。

基本模型建好后,对各个构件采用对应的图像进行纹理贴图,图9为某处历史建筑未贴图模型,图10为其贴图后的最终模型。

图8 复杂构件单独建模

图9 未贴图模型

图10 最终模型

2.8 平、立、剖面图制作

三维模型完成后,在3ds Max软件中通过切片工具分别从俯视、正视等方向对三维模型进行切片,获取制作平、立、剖面图所需的切片数据,并将切片数据导出为DWG格式,最终通过在AutoCAD软件中对DWG格式的切片数据进行一定的编辑和尺寸标注,形成历史建筑的平、立、剖面图成果(如图11所示)。

图11平、立、剖面图

3 结果与精度分析

项目共完成了禅城区优先推荐的61处历史建筑精细三维模型及平、立、剖面图的制作,图12展示了项目不同类型历史建筑中典型的模型成果,包括工业建筑、坛庙祠堂、名人故居、亭台楼阙等等。

图12 不同类型历史建筑模型

对于三维模型成果,采用现场比对的形式进行检核,主要包括模型的完整性检查(模型各个组成部分的错、漏情况)、模型纹理贴图的准确性、完整性、协调性检查(模型纹理的准确性、清晰度以及纹理与模型的一致性等)、模型及纹理数据命名的正确性、规范性检查等[11]。由于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等多种测绘新技术,能够实现所见即所得,而且采用全站仪等常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因此项目三维模型成果在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均能满足《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佛山市三维模型技术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的要求。而模型制作的准确性采用激光测距仪(测距标称精度为 ±1 mm)对平、立、剖面图中所标注的历史建筑的尺寸进行实地检核,检核结果皆满足《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中平、立、剖面图制作的要求(尺寸检核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表1给出了部分历史建筑尺寸的检核情况。

历史建筑尺寸检核表 表1

4 结 语

本文结合佛山市禅城区历史建筑精细测绘项目实践,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数码相机等技术手段的历史建筑精细测绘方法,最终成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形成了完整的内外业作业流程,可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项目将所有成果与规划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了历史建筑规划保护和修复的信息化管理,下一步计划与VR(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实现历史建筑的虚拟浏览等应用。

[1] 胡庆武,王少华,刘建明等. 多测量手段集成古建筑物精细测绘方法-以武当山两仪殿为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25(2):39~44.

[2] 王莫.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 故宮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3] 化蕾,黄洪宇,陈崇成等.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客家土楼三维建模[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30(1):115~122.

[4] 才震宁,倪尧. 古建筑精细三维模型制作及虚拟现实系统的实现[J]. 现代测绘,2013,36(1):35~37.

[5] 张维强.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14.

[6] 李宝瑞.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12.

[7] 饶金通. 古建筑的三维数字化建模与虚拟仿真技术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6.

[8] 杨永.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 郑州:河南大学,2010.

[9] 张雯. 利用地面LiDAR重建古塔三维模型[D]. 南京:南京大学,2014.

[10] 白成军.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

[11] CJJ/T 157-2010.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剖面图全站仪纹理
全站仪中间法在矿山高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河南镇平县地形测量为例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广东省风门坳锡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喷气式民航客机剖面图?
基于快牙平台实现全站仪与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基于全站仪二次开发的覆冰厚度测量与实现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