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冬景中的诗意一眸

2018-03-16 20:24郑红蕾
关键词:冬景郁达夫诗性

郑红蕾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才子,在现代作家中,他的旧体诗词堪称一绝。他以诗人的气质遭遇乱世,以诗人的情怀突围苦闷。在郁达夫的散文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巧妙化用古典诗词的佳句和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可以说,郁达夫的散文具有民族特有的审美特性,充满着“诗情和画意”,《江南的冬景》可谓其中的代表。

一、睹物成象,诗画江南

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是诗意的有灵魂的江南。他以细致的观察、精微的体味,捕捉典型的意象,用生动自然的文字出神入化地把它描绘出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感知,使人读后不仅向往欣羡那些美景胜处,而且还仿佛由作家导引,亲身游历了一番。这种善于体物入微,渲染情韵的功夫可称之为睹物成象。它极具美感和诗意。《江南的冬景》在文题中清晰地标一“景”字,作家选取典型的画面轻笔勾勒、着意点染,描绘了六幅情景交融的江南冬景图,每幅图景极具诗情画意。如曝背谈天图:晴日,鸟声盈耳,黄叶遍地,晨霜如粉,白发黄髫相映成趣,闲坐隙地曝背谈天。又如郊野植被图:晴天碧落下,芦花飞白时,红叶乌桕白,草色赭绿间,生机盎然中。再如微雨寒村图:孤村微雨细树,小桥流水人家,白雨乌篷月晕,茅屋酒客喧哗。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江南雪景图,更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再造了淡雅高洁、优美宁静的江南雪景的意境,有说不尽的风味余韵,充分显示了作者在旧体诗方面极深的造诣。古人常说“揽物会心”,郁达夫可谓是做到家了。围炉对酒,月映梅花,柴门犬吠,雪中红梅,村童弄雪……文笔变幻多姿,色彩浓淡相宜,意境优美宁静,使人既沉浸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又感受到那优美的画境,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

江南的冬景给我们的感觉是如此美好,这篇文章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悠闲散步的郁达夫。他怀着一颗执着的寻美之心,带领读者随着他在江南的冬景中作一次身心愉悦的散步、审美的散步。郁达夫为什么会把江南的冬景写得这般明朗可爱,他真的有如此悠静闲适的心境吗?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

二、高迈旷远,诗性达夫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饱读诗书。他七岁入私塾,九岁能赋诗,私塾教育给他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五四时期的新作家……他们自幼自然形成的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却不能不在他们的实际创作中发生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有一个从‘潜在到‘外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这种影响存在的本身,就出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关系。”[1]传统文学是一种强调主观情感体验的活动,即强调从“我”的角度,以抒情的方式来观看现实,观看世界。可以说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郁达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性审美心理。他的散文贮满诗意,他的灵魂里有“诗的感情”,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诗性”。这种诗意情怀,是人的性灵中最柔软、温馨、优雅、浪漫、纯真、美好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由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构成。

诗性精神的表现之一是诗意安居的精神品质。“诗意安居”的精神追求能够使人始终抱有一颗赤子之心,有对真善美的矢志不渝的追求,有一种古典的浪漫情怀,能够为人的现实生存提供超越性的意义。对郁达夫来说,推动他奋斗、创造的动力之一就是女人的爱。1927年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即王映霞)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2]在这之前,郁达夫在日记中还多次写道,“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是肯的”。郁达夫将女性作为自己的理想来追求,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在心心念念的唯我江南的家园梦氤氲得浓而又浓的时候,郁达夫苦苦等待了太久,他终于获得了命运的眷顾与幸福的垂青。1933年4月,郁达夫伴同他的知心爱人、他心灵的归宿——王映霞,在爱侣的故乡、美丽的西子湖畔,修筑了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王映霞的爱情带给他一生中难得的平和与宁静的心绪。1935年写作《江南的冬景》之时,恰是作者偕同爱侣王映霞迁居杭州,精心构建自己梦中的家园,尽享人生的绮丽与安宁的时候。“景为情生,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故而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明朗鲜活清澈宁静的冬日江南,感到一种明朗、恬静、悠闲、满足的生命状态。

诗性精神的表现之二是闪烁着诗性光辉的生命智慧。坚守赤子之心和对美好的挚爱与追求,能使人拥有一种从日常的世俗生活中“抽身而出”的精神品质,它可以使人在受到挫折后有自信坚定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是清除心灵的废墟,阻止精神沦落、人性异化的有效途径。细查一下,《江南的冬景》写于1935年的冬天,是国民党政府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时期。“上海的政治迫害更加猖獗,(作者)遭到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秘密通缉。”[3]郁达夫是个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作家,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那么《江南的冬景》中随处可见的只能是肃杀和悲苦了。但是,在《江南的冬景》中,即便是霜、风、雨、雪,也有着“明朗的情调”。这可以归结到郁达夫身上的高度的诗性精神。诗性精神不但给予他诗意安居的精神品质,更给他以闪烁着诗性光辉的生命智慧。秉持这种诗性,就会拥有直面现实、超越世俗的人格力量,会比一般人更能觉察生命的美好和深邃的情致。这支撑起了郁达夫高旷的散文境界,更是郁达夫“散文的心”。因而,我们会从《江南的冬景》中感受到暖暖的人情味,我们所看到的江南的冬日是“冬景似春华”。

三、山水寄情,诗意散文

郁达夫的生长地浙江富阳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县城,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城东还有幽雅的鹤山,风景绮丽,不仅是一处山清水秀的游览胜地,还弥漫着浓厚的古代吴越文化气息。他的童年就是在这优美的大自然和传统的文化、文学的熏陶中度过的,因而郁达夫性喜“游山玩水”,而文人的气质更是让他对江南的柔丽情有独钟。郁达夫曾说:“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第一,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古往今来,闲人达士的游山玩水的习惯的不易除去,甚至于有渴慕烟霞成瘤疾的原因,大约总也就在这里。”同时,对于游览名山胜景的必要性及其作用,郁达夫也有充分的认识。他曾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因而,他每到一处,都认真地加以观察、欣赏,饱赏了大自然的美,取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增加了对人生和社会的体验,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记。他笔下的大自然是富有生命、充满感情的自然,是饱含诗情画意的自然,正如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所说:“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江南的冬景》即是其一。

孙绍振先生说:“古典文化修养深厚和审美趣味高雅的郁达夫先生的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艺术化的散文。艺术化散文的生命是审美的,而审美的特点就是作者主观的感情,它是特有的、與众不同的感情。”郁达夫自己也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一个人的写作面貌,在许多时候,往往是被他的天性、世界观所决定的。郁达夫的心理结构、性格、审美情趣,决定了他是更适合散文这种文体的创作。生于斯长于斯,江南的山水孕育了郁达夫安闲诗意的气质,也成就了他鲜活盎然的才情,更赋予了他一颗多情敏感的心。所以,面对江南的冬景,他意兴盎然、文思泉涌,一颗诗心,一双慧眼,一支神笔,尽显江南冬天如诗如画的美!

参考文献:

[1]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25.

[2] 陈子善,王自立.郁达夫研究资料[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551.

[3]郁云.郁达夫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116.

(责任编辑:陈玉赛)

猜你喜欢
冬景郁达夫诗性
《太湖冬景》
东北冬景
七绝·冬景(外一首)
大德歌·冬景
贵人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