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2018-03-17 0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糖化胰岛素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那开宪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连续危险因子”,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可是血糖只是糖尿病的诊断指标,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更新主要变化是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的是在检测前8~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定糖尿病血糖监控的“金标准”。然而在我国许多糖尿病患者仍认为血糖是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多数糖尿病患者对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不清楚。

病例

蔡大爷,79岁,患糖尿病20年,高血压10年,其母亲有糖尿病,父亲有高血压。蔡大爷在10年前因糖尿病控制不满意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现高血压,血压达160mmHg/100mmHg,服用拜新同治疗,血压控制满意。因血糖较高,药物控制不满意,医生建议应用胰岛素治疗,蔡大爷怕麻烦,未同意应用胰岛素,仍服用二甲双胍、拜糖平及优降糖治疗,血糖一直控制不满意,多次到医院检测血糖:餐前血糖8~10mmol/L,餐后血糖在13~16mmol/L。一天因同学聚会,蔡大爷饮酒较多,次日家属见患者神志不清,呼叫120急送某大医院住院治疗,诊断高渗糖尿病昏迷,经抢救好转。经过这一次教训,蔡大爷同意应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医生在出院时告诉他买一个血糖仪,每日监测血糖,如果血糖控制满意可以每周监测血糖1~2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别忘记对餐后血糖的监测,应养成监测血糖的习惯,并应学会如何应用血糖仪。蔡大爷买了血糖仪,遵医嘱定期给自己进行血糖监测,并且定期将自己监测结果告诉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近2年,蔡大爷到大医院去看病,医生除了给他常规检测生化检查外,还给他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因为医生看病太忙,蔡大爷不好意思问医生,便问其他患者是否也检查这个项目,他们告诉蔡大爷,每一次到医院,医生都给检查这个项目,但是具体检查这个项目有什么意义其他患者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医生让检查就检查。一天患者找笔者看病,问笔者以往医生都是常规检查餐前及餐后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那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用?笔者告诉他,糖化血红蛋白这个项目是近几年在我国才开展的项目,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糖尿病患者近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空腹或餐后2 h血糖,只能反映采血瞬间血糖的水平,而血糖易受进食、糖代谢、药物、情绪、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糖化胰岛素医生
最美医生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医生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望着路,不想走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