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共享单车运营模式探讨

2018-03-17 07:17王唯鲁朝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王唯+鲁朝云

[提要] 共享经济是以整合线下闲置资源为本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自2010年起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各方资本陆续注入,众多共享经济衍生形态及共享品牌相继诞生,但在共享经济迅猛发展态势下,出现了与体制环境不配套等问题。本文以共享单车为例,通过剖析国内共享单车运营现状,并借鉴国外共享单车运营中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国内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运营模式;可持续

基金项目:2017年广州工商学院“广东省大创”校级项目:“新常态下共享经济运营模式研究——以自行车行业为例”(项目编号:20171314055)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24日

共享经济产品及平台伴随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浮现,从共享汽车、房屋等大件,到共享单车、雨伞、充电宝等小件,乃至共享旅游、医疗、教育等,共享经济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共享经济提高了社会闲置资源利用率,深受社会民众和投资者的热捧,如何让共享产品与现有体制环境相融合,促进共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概念界定:共享经济和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的本质:整合线下的闲散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解决资源“不使用即浪费”,实现资源“使用而不占有”。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借助互联网为平台、将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作为暂时性转移的盈利方式、闲置资源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供给方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需求方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更廉价的方式获得物品使用权。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在交通领域的重要运用,是单车企业在人流集散地区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分时租赁业务,它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切实解决了人们面对最后一公里时“走路累、公交挤、开车堵、打车贵”的苦恼。共享单车符合中国的骑行习惯,自诞生以来迅速火暴全球,被誉为“中国智造”的典型代表。

二、共享单车运营现状及问题

我国共享单车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2015年共享单车概念开始兴起,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快速崛起,截至2017年3月,共享单车行业融资额已高达70亿元人民币,已有超过30家的单车品牌,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共享单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的有桩单车;第二阶段是由企业承包模式的有桩单车;第三阶段是以企业主导的无桩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成为了当前热点,引领了绿色出行的新潮流,也成为了城市治堵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城市智慧交通勾勒了精彩一笔,但在其飞速发展的背后,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主要如下:

(一)管理冲突突显。目前,在尚未成熟的共享经济体制中,管理冲突日益明显。首先,与公共环境的冲突。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大量的投入,车辆停放用地需求与城市公共土地资源稀缺性矛盾突出,出现“占道”现象,扰乱了公共环境;其次,与传统城市管理的冲突。传统的城市管理条例从未涉及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涌入对城市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与物业管理的冲突。许多使用者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小区楼下,甚至乱占停车场,给物业管理增加麻烦及工作量。

(二)盈利小、生存难。共享单车的盈利主要靠押金沉淀收入、租赁收入、广告收入和流量收入等。规模化运营是共享单车盈利的前提,共享单车市场就像一个蛋糕,目前众多共享单车品牌崛起,同一个蛋糕被众多品牌瓜分,规模效应不明显。从运营成本角度来看,市面共享单车的造价从300~2,000元不等,折损率和维修成本高,资本市场不景气时押金流动根本无法填补成本缺口,运营成本极高。不少企业一直负债煎熬,面临破产淘汰可能。如,悟空单车、町町单车于2017年相繼倒闭。

(三)技术风险偏高。共享单车企业大多采取委托生产,因此技术风险较高。据上海自行车协会调查,除了摩拜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外,其他企业主要委托其他自行车生产企业生产。如果共享单车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生产标准,容易出现生产企业管控不到位,质量难以保证。媒体曾报道因单车质量出现问题,造成使用者人身受损,共享单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折射出单车技术水平的标准低。

(四)信用危机严重。用户频繁投诉“退押金难”、抱怨退款到账慢、充值车费的钱难退还、电话热线不支持人工服务、处理方式麻烦等问题。共享单车的押金问题,导致使用者对企业、品牌、甚至共享单车本身产生怀疑或抵制的心理,构成企业的信用危机。根据2017年11月24日中国经营报报道,小鸣单车被爆拖欠约150个员工工资,押金更是不知去向。除此之外,用户也存在信用危机。各种损坏的单车充斥街头,都表明着单车用户信用存在很大的空白。

三、国外共享单车运营经验借鉴

(一)国外共享单车发展情况。纵观世界,共享单车并非新生事物,起源于荷兰,共经历了四代模式演化。第一代,源于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政府投入普通自行车,免费供市民使用,属于纯公益项目,不设固定站点,随用随还;第二代,199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退出,车辆定制,设有固定的桩式站点,硬币解锁,免费使用,车辆归还任意站点后退回硬币;第三代,1998年出现在法国雷恩,共享单车正式转为公益性的商业项目,使用智能卡取车,前30分钟免费,超出时间收取少量费用;第四代,200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首先投入运营,技术突飞猛进,内置GPS、智能锁等电子设备,引入APP搜索车辆。共享单车推广最为成功的是法国。2007年由巴黎市长、法国社会党成员的贝特朗·德拉诺提出的项目Velib共享单车,其凭借着每年1.3亿次的使用率占据全球最高记录,已吸引22.4万名会员,夸张的说法有——三个巴黎人里就有一人骑着Velib单车。

(二)国外共享单车运营的成功经验

1、完善的信用体系。在共享经济中,信用是一个极为关键也是需长期建立的要素,企业如何为陌生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在虚拟空间中达成交易,正是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所在。完善的信用体系有利于使共享单车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的信用体系已发展得相对成熟,如美国信用体系以市场为主导,辅之以政府和美联储的监管,其以个人为征信主体,主要包括个人、银行信贷消费和线上线下购物三个方面的信息。endprint

2、积极的政治环境。国外政府机构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加强法律法规环境培育,对细则条款方面不断完善,同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政府充分考虑其准入的可行性,制定“负面清单”,努力为共享经济平台合法化正名。例如,法国通过一项法案,规定拥有一定收入的网约车和共享住房的从业者纳入自由职业者范畴,在承担相应税收的前提下合法运营,标志着欧洲共享经济最为发达的法国正式承认共享经济的合法性。

3、先进的大数据技术。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有效地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利要素,企业可通过分析用户行为以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并从中发现不良行为,联合政府适当出台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在规范用户行为、利于产品发展的同时维护市场整体秩序,促进共享经济的良好发展。以Uber和滴滴打车应用为例,此类软件可利用大数据了解实时路面交通情况,为司机和乘客选择合适快捷的路线提供参考,对共享单车品牌企业而言则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使用GPS定位,在一些必要情况下准确获得用户位置。

四、国内共享单车运营具体对策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盘活“押金池”,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可持续发展首选。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资源潜力,从产业链前端和后端拓宽业务,创造盈利点。例如,以休闲娱乐、绿色出行、健康养生需求为切入点,策划城市短距离休闲骑行活动;开展广告服务业务。2017年7月3日,共享单车OFO正式推出环球影业旗下的动画角色“小黄人”定制款单车;与旅游景点进行联合营销,引入不同种类的自行车,譬如儿童专业自行车、双人座自行车、山地车等,提供常规化骑行旅游体验,满足用户不同的骑行需求。

(二)根植共享理念,培育公共文明。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大众的共享理念,共享理念即要求大众爱护共享财产,使之共同获利。共享理念的树立需要各方的努力。共享理念认同的前提,就是让用户意识到共享的好处。企业首先应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用户获得感,譬如及时更换单车、GPS定位的精准、优化后续服务等,让用户切实感受到共享单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政府应该加快完善城市自行车车道规划,明确划分单车停放区域,便利市民绿色出行。公共文明也很重要。共享单车的本质是分享,每一个用户有义务在使用期保护单车。企业和政府应积极推行共享单车安全教育,例如美国Limebike就在手机APP上设置了骑行教育的注册环节,以提醒人们安全骑行。

(三)开展政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政企合作是解决国内共享单车运营难题的关键。首先,政府和企业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譬如目前最棘手的投放过剩问题,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将“僵尸自行车”进行回收,由企业进行维修和更换;另外,还有停放区域的规划,不仅可以解决停放乱象问题,而且还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好比日本2003年曾建造地下自行车停车塔;还有自行车专用道的规划、修建防风防雨棚也是考虑范围。其次,政府可从制度制定的角度出发,内容可涉及骑行教育、交通规则、骑行装备要求、年龄限制等方面。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与各行业的信用体系对接,建立全面的信用模型,从而可以高效地进行信用考评;甚至可以纳入黑名单制度,彻底规范人们使用共享产品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将共享理念进行输出。

(四)引入先进技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共享经济诞生于“互联网+”背景下,因此强大的技术基础是共享经济发展的保障。无论是APP的程序设计,还是信用模型的建立,都离不开技术基础设施。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科學拟定投放区域和数量,合理地设计出本地化的共享单车计划。国内各地政府已经高频叫停共享单车的投放,说明企业在共享单车的供需上出了差错,因此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产品的供需分析,避免出现产能过剩。企业还需与政府分享相关数据,督促政府完善城市道路功能规划建设。企业还可配合使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单车运营的后期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工。另外,企业应当维护好后台系统的运行,及时更新相关运营系统,稳定客户端的使用程序。

(五)健全征信体系,提升个人信用度。企业可以将骑行记录纳入个人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利用技术实时监测骑行者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素质宣传和法制宣传,强化约束使用者的骑行行为。政府可以联合企业开发用户信用体系,譬如借鉴Airbnb的身份证认证、规划停放地点等,甚至政府可以与企业共同讨论完善国内的自行车交通规章,例如我国上海市就规定未满12周岁不能使用共享单车。

五、结语

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供需错位等经济难题,共享经济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效地盘活了闲置经济要素,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因此共享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代表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展示了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的同时,也响应了政府和人民对“绿色出行”的号召。因此,共享单车的维护是志在必得,也需运筹帷幄。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细心呵护共享单车的发展,同时将共享理念传输给民众,使得更多人从共享经济体系中获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爱民,陈龙海.共享单车:共享经济鲜活样本的深度解读[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2]董培.刍议共享单车面临的困局和解决策略[J].山西农经,2017.8.

[3]张倩雯.当前我国共享单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7.23.

[4]唐清利.“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4.

[5]李梅.共享单车发展与政府治理[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