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肠类药物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2018-03-18 06:21李小清付允张庆贺卢丹
中药与临床 2018年5期
关键词:润肠方剂中药

李小清,付允,张庆贺,卢丹

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大、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增加了胃肠道疾病发生的概率[1]。其中便秘是发生率最高的胃肠道疾病之一,由于便秘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特效的西药,故临床上常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采用中药治疗便秘[2]。具有泻下功能的中药可因其性能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奏效迅速,多具有毒性,易于耗伤正气,不可久服多服;年老体弱、脾胃虚弱更需慎用。润下药作用较缓和,且不致引起大泻,适用于老年虚弱患者。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润肠类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润肠药物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近况,以期为润肠类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1 收集文献

1.1 资料来源

检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时间内的相关文献,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以“润肠”为篇名,共检索到378篇文献;以Pub med为检索工具,以“laxative ”为Title,共检索到94篇外文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本研究主要针对近五年内润肠药物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故凡是研究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且符合时间限定的文献均纳入。

(2)排除标准:方剂没有明确处方的文献予以排除。

1.3 结果

根据以上标准,共得文献283篇。其中临床应用的文献212篇;实验研究的文献71篇,分别为动物活性研究46篇,作用机制研究11篇,测定方法研究14篇。

2 分析方法

分析文献,统计各方剂中的中药品种,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频次分析。对于实验研究的文献,将其分为动物活性研究、作用机制研究和测定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文献涉及到的临床方剂共210首,用到的中药共177味,方剂中使用频次10次以上的中药和外文文献涉及的中药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实验研究涉及的药物46种,研究频次见表2,实验测定方法见表3,作用机制研究见表4。

表1 临床应用方剂的中药和外文文献涉及的中药使用频次

由表1可见,目前国内临床所用中药有175味,常用的中药只有36味,其他中药可依据患者病症而进行加减后使用。并且,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例如当归、火麻仁、黄芪等常常配伍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国外用于润肠的植物较少,远远低于国内的临床应用数量。

表2 实验研究药物频次

枳实 4 羌活 2 木麻黄素(Strictinin)[11] 1升麻 4 大黄 2野青茅(BambusaarundinaceaWilldShoot)1[12]枳壳 4 膳食纤维 5 锦葵(Malvasylvestris)[13] 1生地 4 低聚木糖 2 单宁(Tannins) [14] 1玄参 4 低聚糖 2 青蟹Morella Serrata [15] 1决明子 4 低聚麦芽糖 1 肉桂和决明子(Cassia Sieberiana and SennaObtusifolia) [16] 1郁李仁 3 L-阿拉伯糖 1 Maesil[17] 1杏仁 3 青刺尖 1 Viola Betonicifolia[18] 1

由表2 可见,目前实验研究较多的润肠药物基本与临床应用的一致,研究较多的中药共24味,当归和火麻仁是研究最多的中药。此外,研究频次较高的是膳食纤维,如西番莲果皮[19]、山楂[20]、肉苁蓉[21]、苦荞[22]、松花粉[23]中的膳食纤维。国外研究的有植物提取物也有单体化合物,远远高于临床应用报道的数量,说明植物药的润肠功能日益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

表3 润肠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由表3可知,目前润肠方剂的质量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含量测定、鉴别两方面。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主要采用薄层色谱法。

表4 润肠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

由表4可知,在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国内外明显不同,国内研究多为某一方剂对动物的作用机制,国外研究多为某一单体化合物对细胞或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4 讨论

结果表明,目前针对润肠药物的实验研究的重点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需求,临床上润肠中药的使用频次依次为当归(153)、火麻仁(148)、黄芪(136)、白术(132)、生地(116)等。实验研究涉及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为当归(7)、火麻仁(7)、黄芪(5)、白术(5)、肉苁蓉(5)等,与临床应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品种基本一致,只有生地在临床上应用的较多,频次排第5,而在实验研究中频次排第8。说明目前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一致性。

实验研究方面,国内主要研究中药材,如当归、火麻仁、黄芪等,此外,研究较多的膳食纤维、低聚木糖和低聚麦芽糖等。国外主要研究植物提取物,如酒酿提取物[6]、花生芽提取物[7]、锯缘青蟹根醇提取物[15];或是尿嘧啶核苷(Uridine)[5]、索拉胶(Salecan)[8]和木麻黄素(Strictinin)[11]等化合物。

润肠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用于其他适应症的研究较少(1.89%)。据报道,五仁润肠加味汤可以治疗痛风性肾病伴慢性肾功能不全[47];润肠益金方灌肠可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动物实验证明通润颗粒和西番莲果皮中的膳食纤维都可以用于降脂[19,49],自拟润肠通便散可作为兽药用于治疗黄牛伤力粪硬症[50]。

另外,本次统计分析表明,目前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润肠方剂的临床疗效,机制研究较少。有关临床应用方剂共210首,其中仅有6首明确研究了作用机制,分别是养荣润肠舒合剂、养阴润肠方、益气润肠方、行气润肠汤、养血润肠方、活血润肠软胶囊。由于便秘病因复杂,为了更好的开发疗效确切副作用低的润肠药物,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润肠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润肠方剂中药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我家秘方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A Review on Clinical Study o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in Mixed Hemorrhoid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