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84例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研究

2018-03-18 09:27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467000芦斐刘云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厌食症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人民医院(467000)芦斐 刘云霞

近些年,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日益受到患儿家属青睐。参苓白术散属治疗脾胃气虚典型方剂之一,其应用于厌食症患儿,能充分发挥健脾、益气、止泻、渗湿之功效。捏脊疗法属中医推拿方法之一,其应用于厌食症患儿,能有效起到活血、通络之作用。本研究选取厌食症患儿167例,分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厌食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厌食症患儿167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83例,其中女34例,男4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29±1.02)岁。研究组84例,其中女33例,男5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13±0.96)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调节饮食及胃蛋白酶合剂治疗。对照组采取参苓白术散(西安自力中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61020274)治疗,口服6g/次,2次/d,连用2周。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捏脊疗法治疗,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儿左侧,从尾椎开始,自下而上对其施以推、捻、捏、提、放等手法,1次/d,每个疗程为6d,疗程结束休息7d,持续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疗程结束后患儿厌食、拒食等情况未改善为无效;疗程结束后患儿厌食、拒食等情况有所改善为有效;疗程结束后患儿厌食、拒食等情况基本消失为显效。将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82/84)较对照组86.75%(72/83)高(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发生恶心1例,头痛2例,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76%,对照组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1%,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认为其病理机制为长期偏食,或喂养不当,或平素饮食不节,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调而发病,临床治疗时应以健脾、益气、止泻、渗湿为主。学者刘汉玉等[1]研究报道,厌食症患儿于布拉氏酵母菌基础上采取参苓白术散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血清神经肽、促人生长激素腺释放肽及瘦素水平,增强其食欲。参苓白术散属治疗脾胃气虚典型方剂之一,最早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方中党参味甘、性温,具有益气、健脾、补气之功效;白术味苦、性温,具有燥湿、健脾之功效,与苍术、茯苓联用,可加强除湿、健脾之功效;藿香、厚朴、陈皮具有和中、理气、助运、醒脾之功效;苍术、防风具有固表、益气之功效;麦芽、神曲、山楂具有消食、开胃之功效;山药具有补中、和胃、健脾、益气之功效;连翘具有解郁、清热之功效;甘草味甘、性温,具有调中、缓和诸药之作用。因此,参苓白术散诸药配合,应用于厌食症患儿,能充分发挥健脾、益气、止泻、渗湿之功效。

学者乌海华[2]研究证明,小儿厌食症采取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治疗,中医症状积分由(18.57±4.36)分降至(6.65±1.98)分,总有效率高达93.88%。推拿属中医疗法之一,不仅无痛、无毒,且不受医疗条件局限,操作简单、方便。捏脊疗法属中医推拿方法之一,其应用于厌食症患儿,能通过捏拿患儿背部,刺激脏腑腧穴,从而有效调节脏腑功能;还能通过捏拿督脉及膀胱经,调节阳气运行,改善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活血、通络之作用。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较对照组86.75%高(P<0.05)。可见对厌食症患儿采取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可充分发挥中医内外合治的优势,有效调理患儿脾胃功能,明显减轻其临床症状,且治疗周期较短,治疗费用较低。从本研究可知,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说明对厌食症患儿采取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厌食症患儿采取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厌食症
国王的厌食症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