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茶园立体种植 促进茶农增收

2018-03-19 15:24钱永春
蚕桑茶叶通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宁洱茶农套种

钱永春

(云南省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665199)

宁洱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核心原产地、古普洱府所在地、茶马古道的源头和中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县辖6镇3乡,85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9.5万人,有14个世居民族,辖区总面积3 67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6.8%,森林覆盖率77.15%,年平均气温18.2℃、降水量1 483mm、日照1 920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1 背景与条件

1.1 茶园中立体种植背景

茶叶是宁洱县传统的支柱产业,是重点扶持和着力打造的绿色经济产业。以普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依托脱贫摘帽的政策扶持,茶叶和核桃等特色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和进一步延伸。创新产业种植思路,推广茶园中套种核桃等作物的立体种植模式,错位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产值效益成倍增长和茶农的增收致富。

1.2 宁洱县茶产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茶园9 813hm2,通过有机认证或转换认证1 016hm2、绿色认证1 785hm2,完成生态乔木留养茶园1 946hm2。茶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0.5%、全省的2.9%、全市的8.9%;涉茶人员46 200人,茶农42 000人,人均有茶地0.23hm2。由于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种植管理水平偏低,加上茶园植株老化、品种退化、茶农收入相对较低。

2 方法与措施

宁洱县围绕茶叶提质增效,将国家和省市县退耕还林政策、木本油料建设、生态茶园改造及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帮扶等项目整合到“311”产业扶持政策中(“311”产业扶持政策: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人均5 000元的标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持模式,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龙头企业,按带动脱贫人口人均3000元标准给予企业扶持;对组织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专业合作社,按脱贫人口人均1 000元予以扶持;对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户给予人均1 000元的实物奖励,同时享受技术培训),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在茶园中间套种核桃、坚果、中药材、食用菌等。茶园立体种植模式,得到了群众的接受和认可,种植面积正逐年扩大。

2.1 茶园套种覆荫树

为确保普洱茶生态有机发展,大力推行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解决茶园管理粗放、茶农收入低、涉茶农户贫困发生比例较高的难题,宁洱县提出在茶园里套种核桃和澳洲坚果树,形成 “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自然景观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核桃和澳洲坚果都形成一定的产量,有一定的收入,这样茶农就在同一片茶园中有两份的收入。

2.1.1 茶园套种核桃

在适宜核桃生产的茶区,采取了政府引导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在茶园中推广核桃的种植。宁洱富德核桃有限公司以“721”的合作模式(即农户出土地投劳力种植,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并按市场价包收购产品,村委会负责协调和监督落实,农户、公司、村委会分别按70%、20%、10%进行分成),鼓励和引导茶农进行茶园套种美国薄壳山核桃150株/hm2。立体种植贫困户可以享受3 000元/hm2的苗木补助。目前,宁洱县茶园中套种美国薄壳山核桃2 667hm2,部分已经开始初投产,分布在海拔1 400m以下的各乡(镇)茶区。

2.1.2 茶园中套种澳洲坚果

1997年宁洱县开始引进澳洲坚果,主要由农户自发在茶叶地中进行套种。立体种植户可以享受2 250元/hm2的苗木补助。近年来,勐先镇和平村结合村情,在茶园中套种澳洲坚果,全村共完成茶园中套种9 000余株,套种48 hm2。目前,该项目在全县的茶园中逐步地推广。

2.2 茶园套种中药材

生态茶园中发展药材种植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项目,近年来,宁洱县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在磨黑镇黄家坟茶场及德化镇荒田村试种推广,茶园套种中药材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目前,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并提供白芨或滇黄精种苗,由合作社组织茶农进行种植和管理,药材采收后公司以市场价回收,收入以6:1:3分成进行推广种植。同时,宁洱县立体种植白芨的贫困户可以享受种植苗木9万元/hm2(60 000株/hm2× 1.5元/株)的上海市金山区对口援建的项目扶持政策,立体种植滇黄精的贫困户可以享受种植苗木2.25万元/hm2(15 000株/hm2×1.5元/株)扶贫专项资金的产业扶持政策。2016年,全县在茶园套种中药材面积130hm2。

2.3 茶园套种食用菌

食用菌在茶园中套种是一个短、平、快项目,能够快速让群众脱贫致富。宁洱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引导部分茶农在茶树下套种食用菌,主要种植品种有大球盖菇、羊肚菌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食用菌的基质是茶树生长最好的有机肥,可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实现一份土地、两项产业,大大提高综合效益。立体种植的贫困户可以享受3万元/hm2(菌包9 000~10 500个)的上海市金山区对口援建的食用菌种植项目扶持政策。茶园试种食用菌面积24hm2,主要种植在德化荒田村,黎明乡新寨山茶厂有部分种植。

3 效益与前景

3.1 茶园中套种核桃

现在,茶园中核桃的套种形成了一定的立体种植规模。套种美国山核桃,预计5年后每年可增加产值4.5万元/hm2,8年后每年可增加产值10万元/hm2,随着核桃树的成长,还会进一步增加。

3.2 茶园套种坚果

澳洲坚果在茶园中套种是一个长期的产业项目。在茶园中套种澳洲坚果,形成立体种植模式,解决了种植地块少、茶园需要覆荫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收入。茶园套种澳洲坚果,投产后,可增加收入30 000元/hm2。

3.3 茶园中套种中药材

2014年,宁洱县培育白芨、黄精种苗,开始逐步推广在茶园中立体种植药材的模式,全面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2016年,在磨黑镇、德化镇进行了中药材在茶地中的套种。德化镇荒田村在善水坊茶园和一些农户的茶园中套种滇黄精13.5 hm2,据荒田村委会结合生产销售情况测算,套种滇黄精年产值可以达到140万元/hm2以上。

3.4 茶园中套种食用菌

2014年,宁洱县开始引进这一项目在宁洱镇、同心镇和黎明乡的茶园中套种7 hm2,收益200多万元,取得较好的成效。 2016年,德化镇荒田村在茶园中种植大球盖菇13.8 hm2,当年实现收入191.8万元,全村107户280人,茶园套种食用菌一项年人均收入达685元。

4 问题与对策

4.1 宣传面不广,覆盖面较小

茶园立体种植模式在广大茶区的宣传和推广不到位,相对全县9 813hm2的茶园,所占比例太小。建议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山区专业茶叶种植农民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认识。通过茶叶、核桃、生物药业及果蔬等种植企业的共同努力,建立实验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做强做大立体种植。

4.2 套种后的管理不到位

茶园套种实施后,由于茶区的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较低,茶园的管理措施跟不上,致使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在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逐步加强对种植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增加茶园套种的效益。

猜你喜欢
宁洱茶农套种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宁洱县咖啡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早春茶”开采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宁洱县录制洞经音乐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