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农业的命脉

2018-03-19 16:01叶滨恺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竖井雪水西北地区

叶滨恺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以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中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奇特地形。这种地形造就了茫茫荒漠中零星错落的绿洲农业。如果绿洲农业是西北农业的主体,那么坎儿井就是它的心脏。坎儿井肩负着蓄水、运水、净水的责任。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只能依靠雪山上融化的雪水进行灌溉。但是这里日照强,蒸发量大,仅有的雪水可能还未流到村庄就干涸了。坎儿井可以让雪水從地下的暗渠流入村庄,既免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水的蒸发,且水流清澈洁净,保证了西北地区的自流灌溉,使沙漠变成了绿洲。一个完整的坎儿井,大体是由竖井、出水口、明渠、暗渠四部分组成。人们利用山脉自身的坡度,按照引水路线在地面上每间隔数米打一口竖井,并在地下将竖井之间流通,使雪水得以流入村庄。在需要水的地方就将水引出并开挖蓄水池,方便取用。坎儿井的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工程量巨大。挖井人还需计算好竖井个数、开挖位置等,这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可见古人的智慧。

坎儿井的来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其一是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史实与坎儿井有关;其二是坎儿井由古波斯帝国传来;其三则是坎儿井由当地人发明,且代代相传。

但是,现在坎儿井的形势不容乐观。60余年前,新疆有1748条坎儿井,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是随着近年来西北的高速发展,2003年,坎儿井的数量锐减至原来的1/3,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数千年留传下来的独特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已经危在旦夕。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我们绝不能失去坎儿井这一祖先留下的瑰宝。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人们认识到,坎儿井生态使用价值很高,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如今,许多干涸的坎儿井重新流出了汩汩清水。

[【郑老师评】]

文章紧紧扣住题目,突出坎儿井的主要特征:它是西北绿洲农业的命脉,肩负着蓄水、运水、净水的责任。围绕主要特征,先介绍坎儿井的建造条件和构造原理。打凿坎儿井,利用山脉自身的坡度,让雪水由地下暗渠汇聚,并与地面渠道相接,最终灌溉农田。然后,围绕主要特征,介绍坎儿井的历史和现状。坎儿井历史久远,孕育了西北地区的人民,然近年由于高速发展,危在旦夕,坎儿井的抢救工程由此全面启动。最后总结,坎儿井作为西北绿洲农业的命脉,不仅生态使用价值很高,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整篇说明文,突出主要特征,说明顺序非常清晰。从主到次,从构造原理到历史文化,体现了小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猜你喜欢
竖井雪水西北地区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通风竖井地压计算
世界首台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成功运用 首次实现井下无人掘进
寒露
浅谈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竖井开挖及支护施工工艺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妙用腊月雪水为良药
雪水在养殖业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