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微时代”下绍兴莲花落的“微”创新发展

2018-03-19 19:58杨佳佳
曲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绍兴微时代曲艺

杨佳佳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化、数字化与现实世界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双方的交互作用日益加强,信息数字化传播、多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微时代”这一新兴名词应运而生。绍兴莲花落,这种惯于在乡村田野或舞台剧场讲述故事的曲种如何与“微时代”有机结合值得思考与探索。

一、“微时代”定义

对“微时代”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微”并不意味着渺小,微不足道,相反要见微知著,体会它丰富的内涵。“微时代”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与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即时信息获取传播的显示终端,使用简洁的文字、形象生动的图像和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活动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实时、互动、高效。“微媒体”指以微博、微信为标志,包括QQ、Skype、Gtalk等一系列方便快捷、时尚个性、深层次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互动媒体平台。

微时代即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它的传播也具有流动、迷你、瞬时、扁平化等特点。

二、“微时代”下绍兴莲花落的发展利弊

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相比较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先进,所能达到效果更为广泛。绍兴莲花落的发展搭载“微时代”的传播方式,能够扩大其宣传力和影响力,这无疑会给绍兴莲花落的推广带来便利。

以微信为例,集沟通、社交、平台于一体,月活跃用户2.3亿,同时在线数1.9亿,日均发送文本消息32亿,图片1.2亿,语音6亿,视频60万条,支持18种语言版本,用户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见用户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当其言论趋于一致时就会汇聚成功能强大的“微文化”舆论场,可以推动传统主流文化向前发展。且这种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体”平台的格局。

绍兴莲花落是一个小曲种,作为地方曲艺,它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受众范围也极小。在2007年,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之初,就已经形成借助现代传媒使绍兴莲花落“三台”同上、“四机”齐响局面。“三台”同上,即舞台、电台、电视台都要去占领。“四机”齐响,即舞台演出喇叭响、电台播放收音机响,电视播出电视机响,出版磁带录音机响。这样,不仅基本观众不会减少,还能培养大批新观众,使绍兴莲花落更受广大群众青睐。在“微时代”下,绍兴莲花落也不应忽视“微媒体”传播平台。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时代也带来“双刃剑”的效果。对于扎根于民间的绍兴莲花落来讲,在传播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观众、新的挑战。绍兴莲花落要在“微时代”中得到发展,必然要通过相关媒介传播送达观众。但绍兴莲花落自身特点与传播媒介、受众群体,甚至是与其自身发展都有不可避免的矛盾。

(一)与传播媒介之间的矛盾—— “长慢缓”与“短平快”。“微时代”将时间碎片化切割,时间的琐碎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有大量时间来接受大篇幅的电影、电视剧、漫画或是小说。不仅如此,移动的信息终端也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进行传播活动的心态,人们更青睞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内容,没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长沉重的内容。

绍兴莲花落发展至今,就其演唱方式来说,已经历了“跑街卖唱”“草台演唱”“剧场演出”“荧屏传播”等阶段。绍兴莲花落的特点是娓娓道来,讲述家长里短,奇闻异事,以具有畅顺的叙事功能见长,按时长可分为短篇、中篇与长篇。即使是短篇莲花落,一般也以10多分钟为多见。相较于“微时代”信息的“短平快”,绍兴莲花落风格是“长慢缓”。观众是否有耐心去观赏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二)与受众群体的矛盾—— 特定性与分散性。曲艺作品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它的发展离不开本地土壤的滋润。且其语言的地域化、特定化使其很难被外围观众理解与接受。绍兴莲花落在长期的发展沿革中,形成了丰富的表演形式与演唱手段,这些表演形式与演唱手段体现着绍兴莲花落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乡土气息。而通过网络、手机等观看的受众群体具有分散性、非地域性等特点,观众能否感受到绍兴莲花落的独特魅力也不能定论。

(三)与绍兴莲花落自身发展的矛盾—— 立体化与平面化。绍兴莲花落起源于市井,无论是草台还是剧场,都是立足于舞台的艺术。绍兴莲花落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与观众有沟通交流,演员会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而进行“说噱演唱”的调整,以更好地达到演出效果。而通过媒体传播的绍兴莲花落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变会使其艺术特色大打折扣。

三、“微时代”下绍兴莲花落如何创新发展

“微时代”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绍兴莲花落的发展可以依托现代媒体传播快车道,但也要根据微时代的特点对自身进行创新发展。

(一)建立适合绍兴莲花落发展的平台。首先,要在“微时代”立足,绍兴莲花落传播的数字化是前提,要将经典舞台剧目、新创曲目转化为数字化图案、视频等适合网络、手机播放的格式。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

其次,既然现代媒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绍兴莲花落必须要有自己的“微平台”。笔者做过调查,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带“曲艺”命名的用户有5598个,其中机构认证170个,个人认证是552个。以绍兴莲花落命名的机构认证只有1个,即“绍兴莲花落网站”。在微信公众号里,与绍兴莲花落相关的也只有1个,即“绍兴莲花落”,但这两者同属于绍兴莲花落网站(www. sxlhl.com),其在微平台上的更新内容为网站内可查询的新闻播报等,且更新速度缓慢,多以文字、图片为主,无视频、链接,微平台建设比较简陋。网站与平台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他出于个人爱好而创建,在无资金、无团队、无技术的“三无”困难下,他还在坚守,但关注度却日渐降低。从2007年建网站初期,浏览量可达到2000点次/日,到2015年上半年已下降至100点次/日,新建成的微博与微信关注度也逐日递减。而微时代里,网络的传播营销推广手段必不可少,因此,建立一个系统正规的微平台势在必行。平台建立后可推送曲艺相关知识,以及视频、音频赏析,利用微信公众号处理好感情因素和科学手段的关系,传统艺术也能在微时代里有新的作为。

(二)绍兴莲花落自身的创新发展。一定要真正深入了解当下的莲花落表演,既要尊重传统,又要立足于曲艺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到观众的趣味以及文化产品应有的品质。

1.面向观众,面向市场。微时代里,观众群体更为广泛。相较于传统舞台,微时代观众呈年轻化状态,以70、80、90后为主,他们对于创新的要求更高,他们期待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化重复。绍兴莲花落的创新并不是没有任何继承另搞一套,还是要在继承传统表演艺术本质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观众新的审美需求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新的创造。在题材选择、剧情结构、台词设计、音乐设计都要更为精巧,也可加入适当的流行用语,要用现代“包袱”和现代形式征服观众。

2.打破界限,融会曲艺。在保留传统曲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是为了增强曲艺的活力、魅力和实力。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提出“大曲艺”概念,是以曲艺特征为主包括含有曲艺特征的表演,提倡“新的作品、新的面孔、新的表演形式”这三新。绍兴莲花落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融合多曲种的载体,它也在不断借鉴吸收越剧、绍剧等其他艺术之精华,并为己所用。

3.更新换代,提高实效。截至目前,绍兴莲花落主创人员已创作了现代曲目280余个,35部中、长篇和50多个现代曲目。作品的出世需要经过一个时间段的酝酿,但微时代里信息瞬息万变,绍兴莲花落还跟不上更新换代的脚步。鸿篇巨制不适合微时代传播,精悍短小的小片段十分受到观众的喜爱。我们也可以尝试新创绍兴莲花落的“微段落”,像很多网络微剧、微电影一样,以莲花落的形式演绎一个三四分钟有起承转合的故事。

4.重其精华,妆其外形。绍兴莲花落的核心魅力不能丢弃,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在其他方面下功夫。从内容到形式,利用网络分享曲艺资源,也能给莲花落传播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内容上,可取“精华中的精华”放于微平台上,先让观众了解喜欢这一艺术形式。戏曲中有折子戏,绍兴莲花落中也有经典段落,利用经典段落“打头阵”放于微平台上便能在短时间内起到宣传推介的作用。在形式上,可不拘泥于传统莲花落的一人主唱、几人伴奏的单调画面,可配以情景表演、動画演绎等手段,让绍兴莲花落更受新观众群体的喜爱。

“微时代”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绍兴莲花落是一个古老传统的曲种,两者的碰撞必然会有诸多问题,但也能擦出新的火花。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有待提高的领域。

猜你喜欢
绍兴微时代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清白泉
《曲艺泉城》
绍兴大闯关
我的家乡绍兴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