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上海某社区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分析

2018-03-19 19:56王丽楠王通聂莲莲
上海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伤害监测分析

王丽楠 王通 聂莲莲

摘 要 目的:了解2014-2016年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伤害监测体系和制定本社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朱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伤害报告病例,采用上海市统一的报告卡进行数据的填报。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 558例,其中男性871例,占55.90%;女性687例,占44.10%。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年龄段,占总病例的80.16%。伤害原因主要为运动不当(38.90%);伤害的性质主要为扭伤/拉伤(54.49%);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家务/学习(69.13%);伤害发生的高峰时间7时至9时。不同性别主要在伤害发生部位有所不同;不同年龄主要在伤害发生原因、部位、伤害发生时活动有所不同。结论:伤害防治的工作应重点放在45岁以上年龄段由于运动不当导致的扭伤/拉伤的预防上,在探索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二、三级医院伤害监测系统的同时,还应考虑未入院就诊伤害人群的监测。

关键词 伤害;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4-0041-04

Analysis of outpatient monitoring injury cases in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from 2014 to 2016

WANG Linan, WANG Tong, NIE Lianlian

(Zhu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utpatient surveillance injuries in Zhu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from 2014 to 2016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community injury detection system and developing measures of community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Case reports of outpatient injury of Zhu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2014 to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were filled in the data reports with Shanghai unified reporting cards. Results: Totally 1 558 cases were collected and among them there were 871 male cases accounting for 55.90% and 687 female cases accounting for 44.10%. The age range of the cases was mainly in the age group over 45 years old, which accounted for 80.16% of the total cases. The main cause of injury was improper exercise(38.9%). The nature of the injury was mainly sprains/muscles pulled(54.49%). The injury occurred when they mainly did housework/study(69.13%). The peak time of the injury was 07∶00-09∶00. Different sexes had mainly different parts of injury. Different ages had different reasons, parts and activities when the injury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work of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focus on the prevention of sprain/strain caused by improper exercise in the age over 45 years old. The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of people who do not go to hospital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explo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injury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second / third level hospitals.

KEY WORDS injury; monitoring; analysis

伤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流行特征是常见、多发、随时随地的发生,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代价远远大于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1-2]。社区伤害干预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的安全社区项目中一个中心工作,以社区为基础开展伤害干预活动,在预防和控制伤害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3]。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14-2016年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伤害的监测数据,了解社区居民伤害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伤害监测体系和制定本社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伤害监测系统。监测对象为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使用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的《医院伤害监测报告卡》,由门诊医生负责填写,预防保健科医生进行审核,每周进行漏报自查以保证报告的完整性,每月由金山区疾控中心进行数据质控和汇总。

1.2.2 监测内容

《医院伤害监测报告卡》主要内容包括:(1)伤害患者一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户籍、职业等;(2)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原因、致伤意图、伤害发生时活动等:(3)伤害临床信息,包括伤害性质、部位、严重程度、致伤物、临床诊断等。

1.3 统计学方法

监测资料用上海市统一伤害报告系统统一录入,数据采用Access数据库及Excel共同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伤害发生基本情况

2014-2016年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共报告伤害病例1 558例,其中男性871例,占55.90%;女性687例,占44.10%。年龄分布在0~14岁9例,占0.58%;15~29岁73例,占4.69%;30~44岁227例,占14.57%;45~59岁528例,占33.89%;60岁及以上721例,占46.27%。伤害报告分布在本区1 382例,占88.70%;本市外区82例,占5.27%;外省市94例,占6.03%。

2.2 伤害发生时间分布

从伤害发生月份来看,总体上除2、3月较低外, 5~9月份伤害发生逐渐增多,11月出现1个小高峰,之后伤害发生回落。见图1。

从伤害发生时刻来看,总体上6~15时伤害发生较多,上午7时至9时出现一个高峰,12时至15时也现一个发生小高峰。见图2。

2.3 傷害发生原因

2014至2016年伤害原因的前5位依次为,运动不当606例,占38.90%,跌倒/坠落411例,占26.38%、刀/锐器伤279例,占17.91%、钝器伤97例,占6.23%、机动车车祸52例,占3.34%。男性和女性病例伤害原因前3位排序均与总病例伤害原因顺序一致。各年龄段伤害发生原因有所不同。30~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段前3位伤害原因排序与总病例伤害原因顺序一致。0~14岁、15~29岁年龄段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原因,运动不当次之,刀/锐器伤列第3位。

2.4 伤害性质

2014至2016年前3位的伤害性质依次为,扭伤/拉伤(849例,占54.49%)、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13例,占20.09%)、挫伤/擦伤(210例,占13.48%)。男女性病例的前3位伤害性质排序与总病例的伤害原因顺序一致,其中15~29岁、30~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段前3位伤害性质排序与总病例的伤害原因顺序一致。0~14岁年龄段以扭伤/拉伤为主要伤害性质,其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再次为挫伤/擦伤。

2.5 伤害发生的活动

2014至2016年前3位的伤发生活动依次为,家务/学习(1077例,占69.13%)、休闲活动(319例,占20.47%)、有偿工作(92例,占5.91%)。男性和女性病例伤害发生活动的前3位排序与总病例顺序一致,其中0~14岁年龄段婴幼儿及儿童共9例,分别为休闲活动4例,玩耍3例,家务/学习2例;15~29岁、30~44岁年龄段伤害发生的活动排前3位分别为家务/学习、有偿工作、休闲活动;45~59岁年龄段伤害发生活动排序与总病例顺序一致;60岁及以上年龄段伤害发生的活动首位为家务/学习、其次为休闲活动。

2.6 伤害发生部位

2014至2016年前5位的伤害发生部位依次为,多部位(415例,占26.64%)、下肢(407例,占26.12%)、上肢(386例,占24.78%)、躯干(239例,占15.34%)、其他(61例,占3.92%)。男性病例的前3位伤害发生部位排序与总病例一致;女性病例的伤害发生部位的前3位排序分别为下肢、上肢、多部位。

2.7 伤害意图

99.87%的伤害病例为非故意伤害,意图不确定2例。

2.8 不同性别的伤害发生首要问题

男性及女性均以运动不当为主要伤害原因,且多在家务/学习时发生,伤害性质多为扭伤/拉伤,与总病例趋势一致。男性病例与女性病例的主要区别在于伤害发生部位,男性主要伤害发生部位为多部位,女性主要伤害发生部位为下肢。见表1。

2.9 不同年龄段伤害发生的首要问题

0~29岁居民以跌倒/坠落伤为主,30岁及以上居民以运动不当导致伤害为主;0~14岁婴儿及儿童大部分在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以上肢位损伤最为常见,15岁以上居民的伤害发生活动以家务/学习为首要伤害,15~29岁、60岁以上居民伤害多发生在下肢,30~59岁居民伤害多发生于多部位;本研究中全年龄段的伤害发生性质均以扭伤/拉伤为首要伤害。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表明,伤害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 45岁以上人群,这与吴明玉等[4]的研究结果相近,45岁以上人群占总病例的80.16%,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46.28%,符合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合老年人就近就诊的特点[4]。45岁以上人群以运动不当为首位伤害原因,其次为跌倒/坠落,并且多在家务/学习时发生扭伤/拉伤。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项身体素质下降,各种急、慢性病均可造成生理上的异常改变,使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变化功能储备降低有关[5],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故伤害防治的工作应重点放在45岁以上年龄段的预防上,尤其是对老年人的预防,除做好安全宣讲工作,加强日常的保护,更应该重视家庭环境安全,防止伤害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与全国其他地区监测结果相近[5-7],男性及女性首位傷害性质均为扭伤,且均常在做家务时发生伤害,因此在做家务时要注意安全,活动要适当,避免危险因素。男性的伤害首要发生部位为多部位,而女性首要伤害部位为下肢,分析可能与男性平时从事的活动种类较女性多,劳动程度比女性大有关。本次研究中,伤害发生的高峰时间为7点至9点和12点至14点时间段,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占大多数,与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监测结果分析特征相近[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内的社区人群联系紧密,是社区人群发生轻度伤害就诊的首诊医院。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可以补充二级和三级医院中急诊监测不全的部分[9]。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本社区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为社区45岁以上居民,干预内容为防止运动不当致伤。由于本数据分析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伤害监测系统,数据来源较为局限,因此在探索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二、三级医院伤害监测系统的同时,还应考虑未入院就诊伤害人群的监测[10]。

参考文献

[1]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 伤害监测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

[2] 赵丹, 陈忠伟, 欧阳斌发, 等. 深圳市南山区0~18岁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伤害急诊监测结果比较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15(5): 412-414.

[3] 李丽萍, 王声湧. 安全社区伤害干预项目的基线调查方案[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9): 737-738.

[4] 吴明玉, 张艳, 刘霞君. 2008-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分析[J]. 疾病监测, 2011, 26(9): 719-722.

[5] 王丽英, 张瑛凯, 张琴. 2011-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伤害监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24): 3418-3421.

[6] 郭齐添, 沈忠芳, 李志勇. 2008-2013年上海市浦江社区伤害监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2): 234-240.

[7] 刘娟, 贾存显, 栾素英, 等. 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监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2): 179-182.

[8] 段蕾蕾, 邓晓, 吴春眉, 等.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8): 880-884.

[9] 夏庆华, 徐妙珍, 唐传喜, 等. 上海市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6): 651-652.

[10] 王静, 杨屹, 傅灵菲, 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伤害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 29(4): 213-216.

猜你喜欢
伤害监测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如何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安全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