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03-20 02:15方翠霓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强制性偏瘫上肢

方翠霓 刘 佳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脑卒中患者常见上肢功能并发症上肢肩痛手肿,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引起运动功能障碍〔1,2〕。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家庭和社会,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目的〔3〕。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方法主要有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措施,强制性运动疗法是基于神经元损伤的训练方法,是脑卒中康复训练新技术〔4,5〕。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9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标准〔6〕,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急性脑卒中偏瘫,伴有偏侧肢体瘫痪,配合完成治疗,生命体征平稳者。排除标准:多发、再发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外伤、脑炎、脑脓肿等脑实质疾病;近期服用过中西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剂;精神病人或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失语、聋哑及不配合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23±6.57)岁;出血性脑卒中24例,非出血性脑卒中22例;右侧偏瘫31例,左侧偏瘫15例,平均病程(21.34±5.27)d。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76±6.84)岁;出血性脑卒中26例,非出血性脑卒中20例;右侧偏瘫30例,左侧偏瘫16例;平均病程(22.01±5.42)d。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胞二磷胆碱0.5 g静脉点滴,1次/d,脑复康4.0 g静脉点滴,1次/d;甘露醇125 ml静脉点滴等常规治疗,并视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如牵张技术、抑制性促进技术、平衡功能训练、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观察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限制健侧肢体,强制使用患侧上肢,实施针对性治疗,悬吊健康肢体,使用患肢进行洗漱,用患肢盛饭、夹菜并送入口中进食,穿衣时先健肢后患肢,脱衣先患肢后健肢,如厕时使用患肢进行支撑,站稳后略微转身并坐落。在此基础上进行肌肉牵拉训练,鼓励患者积极训练,提高训练质量。所有患者进行1个月训练,2~3 h/d。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上肢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手腕关节的运动功能,总分34分。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共10 项,总计100分。临床疗效:FMA和BI评分正常为痊愈,FMA和BI评分显著改善为显效,改善为有效,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6项,每项最高得分100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自发性疼痛程度,最低0分,最高10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轻度≥21 分,中度 10~20 分,重度≤9 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t检验。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治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治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2例;χ2=4.842,P=0.027)。

2.2FMA和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2.3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FMA和BI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表3同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表3 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由器质性脑损伤引起,导致肢体出现相应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偏瘫最为常见,需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7〕。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是异常不自主运动,产生短暂性或者持久性的不良影响,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为有效的方法,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加速脑卒中康复进程〔8〕。脑卒中康复常见方法主要有步行训练、起坐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运动平板训练、作业疗法、手法治疗等,康复治疗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较下肢功能恢复快,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功能早日恢复〔9〕。

强制性运动疗法理论基础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强化使用并训练患肢,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技术,通过反复、特定的训练,使神经功能恢复,并通过通路和轴突芽生等机制实现神经功能重组〔10〕。强制性运动疗法最早于美国20世纪 80 年代用于临床,由于传统康复理念的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并不广泛〔11〕。本研究发现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以防止患侧肢体的习惯性失用,经大量反复训练后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损伤脑细胞恢复,潜伏状态的突触被激活,加速病灶周围及健侧神经细胞的代偿及重组,通过协调和平衡训练,自动地协调以完成训练动作,由于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训练与日常活动紧密结合,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手的灵活性,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作用,提高偏瘫患者运动质量及运动速度〔12〕。与洪文扬等〔13〕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恢复,对患者日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结论一致。提示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强制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训练,提高患者对患肢的使用意识,有利于患者预后最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促进患肢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预后进程,不会对预后的生活造成影响〔14,15〕。

1朱明跃,徐俊峰,杨丽华,等.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发病机制分析和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0):745-7,751.

2吴兆苏,姚崇华,赵 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24(3):236-9.

3董 玲.康复疗法介入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J〕.光明中医,2013;28(6):1141-2.

4杜深星,杜奋飞,包承东,等.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43-5.

5许通文,余木生,王伟锋,等.针刺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单侧忽略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7):2745-8.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52.

7何宗颖,何予工.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790-2.

8李 策,白玉龙.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8):830-4.

9崔 颖,洪 波,李树民,等.活动分析法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58-9.

10焦俊杰,郭洪亮,刘丽杰,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6):1968-71.

11张 玥,王宏图,巫嘉陵,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318-21.

12陈荣华,江信宏,刘 楠,等.早期运动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1):865-8.

13洪文扬,何煜才,杨彬彬,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26-8.

14李 贺,柴文刚,徐国兴,等.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疗效的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6):1183-8.

15杨凌佳,章晓峰.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J〕.护理与康复,2015;14(9):862-4.

猜你喜欢
强制性偏瘫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建材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推荐性标准汇编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探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