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午粉1号纯系蛋鸡体增重与产蛋数的关系

2018-03-20 07:12姜振飞代占辉赵晓钰徐桂云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蛋周龄蛋鸡

姜振飞,刘 平,代占辉,赵晓钰,张 帆,徐桂云*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2. 河北大午农牧集团种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2550)

蛋鸡体重对产蛋性能,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维持时间[1]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蛋鸡育种中,蛋鸡体重经常作为选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处于产蛋期的蛋鸡体重若过轻,会因营养储备不足,使产蛋高峰期到来比较迟缓或达到高峰期后产蛋率快速下降,导致高峰产蛋期持续时间比较短,产蛋总量下降;在产蛋周期内若体重过大,则会因发育肥胖,使产蛋率下降、死淘率升高[2],增加饲养成本。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蛋鸡体重,避免产蛋期的体重过轻或过重[3]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体重与产蛋数关系的研究很多[4-6],但针对产蛋周期内体重的变化对产蛋数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午粉1号蛋鸡是大午种禽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育而来,不仅产蛋性能高且稳定,还有抗病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本试验旨在研究大午粉1号3个纯系18~43周龄的体重变化与43周产蛋数的关系,寻找维持43周较高产蛋数的体增重范围,为提高蛋鸡产蛋数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试验数据来源于河北大午种禽公司的大午粉1号蛋鸡配套系中的A、C系和D系。3个纯系都是经过多年培育,群体遗传基础比较整齐,记录比较完整,鸡群饲养采用3层全阶梯式单体笼、商业化饲养标准。产蛋期光照14 h,黑暗10 h;3个纯系的饲养环境和条件相同。

1.2 统计分析 剔除没有18周龄体重或43周龄体重数据以及记录错误的个体,如体重23 342 g或者体重250 g的个体,均由Excel 2010完成。性状间的相关性计算以及体增重的分组分析由R包里的函数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重、体增重以及产蛋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知,A、C、D纯系蛋鸡的开产体重、18周龄体重、43周龄体重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性(P<0.01);各纯系蛋鸡体增重与开产体重、43周龄体重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而与18周龄体重呈现负相关关系,C、D系达到显著水平、 A系未达到显著水平。各系43周产蛋数与体增重、43周龄体重、开产体重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开产体重、43周龄体重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A、C系43周产蛋数与体增重呈负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

表1 各阶段体重、体增重以及43周产蛋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2.2 各系的体重、体增重以及43周产蛋数群体水平和变异情况 由表2可知,A系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群体平均值分别小于C系与D系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群体平均值,但A系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大于C系与D系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变异系数,而C系与D系的18周龄和43周龄体重群体均值和变异系数的差异均比较小。在体增重方面,A系的体增重群体平均值小于C系与D系,C系与D系的体增重群体平均值差异比较小,但A系的体增重变异系数略大于D系,这2个体增重变异系数都大于C系。在43周产蛋数方面,C系的43周产蛋数群体平均值小于A系与D系,但C系的43周产蛋数变异系数大于A系与D系,A系与D系的43周产蛋数群体平均值和变异系数之间的差异都比较小。在变异系数方面,3个系的18周龄体重、43周龄体重、43周产蛋数的变异系数在10%左右,而体增重的变异系数在40%左右。

2.3 A系体增重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产蛋数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A系蛋鸡的体增重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体增重主要集中在100~600 g,约占群体的90%。其中,体增重在200~300 、300~400 g的个体在群体中比例较高。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体增重在0~400g范围内的个体43周产蛋数显著高于其他体增重范围内的个体,体增重在0~400 g与体增重在400~800 g的个体43周产蛋数差异显著(P<0.05),与体增重在800 g以上以及小于0 g时的43周产蛋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表2 各系不同性状的群体平均水平和变异情况

图1 A系不同体增重范围的个体占该群体的比例

表3 A系体增重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产蛋数的关系

2.4 C系体增重的分组情况以及与产蛋数的关系 从图2可看出,C系蛋鸡的体增重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大部分集中在200~700 g,约占群体的86%,体增重在400~500 g的个体占群体的比例最高。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体增重范围200~600 g范围内的个体43周产蛋数比较高,不同组别的体增重对应的产蛋数差异不大。体增重小于200 g和大于600 g的43周龄产蛋数之间的差异较小,但与体增重在200~600 g范围内的个体43周龄产蛋数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4 A系产蛋数差异的结果分析

图2 C系不同体增重范围的个体占该群体的比例

表5 C系体增重的分组情况以及与产蛋数的关系

表6 C系中产蛋数差异结果分析

2.5 D系体增重的分组情况以及与产蛋数的关系 从图3可以看出,D系蛋鸡的体增重分布相对于A系与C系的体增重分布比较分散,但也近似于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200~700 g,约占群体的84%,另外有约10%的个体体增重超过了700 g。所占群体比例较高的体增重分别为 500~600、300~400、400~500 g,约 20%。由表 7和表8可以看出,体增重在200~400 g范围内个体的43周龄产蛋数显著高于其他体增重范围内个体,不同组别的体增重对应的产蛋数差异不大;体增重在200~400 g的产蛋数与体增重在0~200 g以及400~800 g时的产蛋数差异显著(P<0.05),与体增重在800 g以上以及小于0 g时的产蛋数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图3 D系不同体增重组别的个体占该群体的比例

表7 D系体增重的分组情况以及与产蛋数的关系

表8 根据表7中产蛋数差异的结果分组

3 讨 论

3.1 体重、体增重与产蛋数的相关性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控制产蛋时期的体重不仅能维持良好身体状况,也是保证产蛋率,特别是高峰期产蛋率的重要保障。本试验发现,18周龄体重与18周龄到43周龄体增重呈负相关,尚无研究报道。18周龄的蛋鸡基本上都已性成熟,并开始或者已经产蛋[7],而两者呈负相关,猜测可能是育成鸡性成熟后,体重达标的产蛋数比体重未达标多,由于更多的能量用在产蛋上,导致体重大的增重比较慢,43周产蛋数与18周龄体重呈正相关,也验证了这一点。43周龄体重与体增重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18周龄体重与43周龄体重的相关系数,也就是说体重的变化与其变化前的体重相关性不大,而变化后的体重主要取决于变化的体重。

3.2 不同纯系体重、体增重以及43周产蛋数群体平均水平和变异情况分析 比较3个纯系的18周龄体重、43周龄体重的群体范围和群体平均值以及体增重的均值,可以发现C系蛋鸡与D系蛋鸡的体型比较接近,A系蛋鸡的体型小于C系与D系,而且A系蛋鸡的产蛋周期的体重增加比较小,但3个纯系蛋鸡的43周产蛋数的范围并无明显差异,说明研究某一蛋鸡品种产蛋周期体重的范围与产蛋数的关系仅仅适用于该品种或一些与该品种蛋鸡体型比较相似的蛋鸡品种,这与前人研究比较一致[8-10]。从3个纯系蛋鸡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来看,3个纯系蛋鸡体增重的变异系数远大于18周龄体重和43周龄体重,可以看出3个纯系蛋鸡在产蛋周期的体重变化都很大,某段产蛋时期的体重变化会影响这个阶段或这个阶段以后的产蛋数[11-12]。本试验还发现,3个纯系蛋鸡的体增重最佳的共同范围为200~400 g,虽然A系蛋鸡与D系蛋鸡体型存在明显差异,但A系蛋鸡与D系蛋鸡的体增重变异系数、43周产蛋数群体平均值以及43周产蛋数变异系数并无明显差异。这暗示了对于不同品种蛋鸡产蛋周期的体重变化对产蛋数的影响可能存在共性。

3.3 不同纯系体增重与43周产蛋数的关系分析 本试验结果显示,3个纯系的体增重都比较集中,在这些集中的体增重范围内,43周产蛋数都显著高于其他体增重范围内的产蛋数,说明在蛋鸡饲养过程中,体重的增长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日常饲喂量以及饲料营养情况都比较合理。试验中3个纯系的产蛋数较多的最佳体增重范围虽并不相同,但当大于最佳体增重范围时,43周产蛋数随着体增重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当小于最佳体增重范围时,43周产蛋数随着体增重的减小而呈减小趋势。不同体增重组别内的个体数量分布基本上都近似于正态分布,而A系与D系的各范围体增重的产蛋数分布也近似于正态分布,但二者分布并不是完全重叠,这可以看出在生产中2个纯系的体增重对于产蛋数来说还不是最佳。例如A系体增重范围在0~100 g内的个体所占群体比例远低于体增重在400~500 g内个体所占群体比例,但这个体增重范围内的产蛋数远大于体增重在400~500 g内的产蛋数,这说明在饲养过程中,A系的体增重偏大,导致群体的产蛋数减小,D系结果也类似。相较于A系与D系,C系各范围体增重的产蛋数之间差异比较小,体增重对C系的产蛋数影响比较小。

4 结 论

综上所述,大午粉1号3个纯系虽然在相同饲养情况下,但同一生长周期的体重变化快慢存在差异,43周产蛋数的最佳体增重范围也存在差异,但这3个纯系存在着共同最佳体增重范围200~400 g,说明体增重对产蛋数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不同的品种之间,体重的变化对产蛋数影响的大小以及实现产蛋数最大值所需要的最佳体增重范围并不相同。因此,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各个品种的饲喂量应依各品种体重增加的快慢和实际所需要而定,从而实现高峰期产蛋量的最大值。

[1] 杨祥碧, 赖守勋, 钟茂伦, 等. 不同开产体重和均匀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C]. 第五届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 青岛: 中国畜牧业协会和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 2011.

[2] 邱如勋, 赵兴波, 李祥凡, 等. 体重对商品蛋鸡产蛋性能影响的观察[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1): 69-73.

[3] 王淑红, 顾同光, 刘长国. 海兰褐蛋鸡产蛋后期体重与产蛋性能的关系分析[J]. 中国家禽, 2012, 34(16): 60-62.

[4] Sunder G S, Kumar C V, Panda A K,et al. Energy restriction in broiler breeders during rearing and laying periods and its influence on body weight gain,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nutrients, egg production and hatchability[J]. J Poult Sci, 2008,45(4): 273-280.

[5] 樱井齐, 钟水铭. 改良产蛋鸡体重和产蛋能力的相关性[J].国外畜牧科技, 1992(3): 24-25.

[6] 李温, 赵德燕. 不同阶段体重与产蛋性状遗传相关分析[J].中国家禽, 2000, 22(1): 10-11.

[7] 冀贞阳. 蛋鸡适时开产效益好[J]. 新农业, 2010(12): 23.

[8] Nestor K E, Noble D O, Zhu J,et al. Direct and correlated responses to long-term selection for increased body weight and egg production in turkeys[J]. Poult Sci, 1996, 75(10): 1180-1191.

[9] 张淑芬. 蛋鸡开产前的体重与产蛋高峰期关系紧密[J]. 北方牧业, 2008(24): 18.

[10] 王淑红, 顾同光, 刘长国. 海兰褐蛋鸡产蛋后期体重与产蛋性能的关系分析[J]. 中国家禽, 2012(16): 60-62.

[11] 康相涛, 李明, 宋素芳, 等. 豫州蛋鸡开产至40周龄体增重最佳比率的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1995, 31(3): 22-26.

[12] 潘剑平. 蛋鸡产蛋前期体增重与产蛋性能的关系[J]. 中国家禽, 1998(10): 13-14.

猜你喜欢
产蛋周龄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蛋鸡补钙较适宜在下午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褐壳蛋鸡
蛋鸡和肉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