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类风关其实没那么难

2018-03-20 03:50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期
关键词:止痛药病情关节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治疗难,人为因素不可忽视

据平时临床所见:治疗难,下列人为因素不可忽视。

1.损友为害:多数患者生病后,不是头脑清晰地去有风湿专科的正规医院就诊,而是咨询身边人,动不动就是听别人说,结果就中了一群所谓好友实则“损友”(那些不是专业人士却给出专业意见的人)的损招:这个病就是会变形残废的病,治不好;千万不要应用有毒性的药,而去网上或托熟人去买所谓风湿神药;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治疗方法,其结果可想而知。

2.心理作怪:部分人只担心药物副作用却不担心疾病的风险。殊不知,这个病的“毒”比药物毒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知道该病长期控制不佳,不光是导致关节变形、肢体残废,还可以影响心、肺甚至神经系统,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

3.频繁换治疗药物:相同的药对不同的人耐受程度不同,用药过程是一个由调整趋于稳定的过程,一旦稳定后往往需要长期沿用该方案治疗。而一部分人往往没有耐心,频繁换医生、换方案,这样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害了自己。

4.轻身重钱袋:有人喜欢“扛着”病体,经常用“要上班”、“请不了假”“较远来不了”等理由,不能按医嘱就医。其根本是不关注自己身体,轻身惜财,没想过控制好疾病,才能更好工作、更容易挣钱。

治疗类风关,两要两不要

要准:准确诊断、准确判断病情(包括是否累及肺、神经等)、准确用药。只有准确诊断和精准的病情评估,才能合理的选择用药。病情较轻而用重药,会增加副作用又有不必要的浪费;病情较重药用轻了则病情无法控制。常见有很多类风关患者接受了治疗,但用药都是无关痛痒的药,控制病情的慢作用药用得较少,甚至有的根本不用,这样怎能有效地治疗疾病,病情反复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稳:做到安全稳健用药,达到疾病稳定维持;初诊初治的3~6个月既是病情缓解时间也是药物调整时间,前3个月主要是观察药物副作用,后3个月主要是评估病情、调整必要的慢作用药,甚至加用生物制剂,减停激素等药物,最终达到无关节肿痛的常人状态。

不要忍:绝大多数类风关开始治疗都是炎症活动期,需要用止痛药。在此,止痛药主要是抗炎症,止痛是其辅助作用。很多人喜欢忍着不吃止痛药,实际上是减弱了治疗效果。再者就是出现药物副作用不要忍,要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随时调整药物。

不要等:有人希望等疾病自己好,这种做法多会拖延病情,最后痛苦加剧;还有一些患者在医生建议加用药物时,总想等等看,殊不知等会让病情加重,也让身体对药物的反应变差,往往会付出更大代价。

记住完克类风关的“三步”

其实,随着医学的发展,类风关已不再是顽症了,合理的治疗能够使95%的患者达到完全控制病情,做到关节不肿不痛,不需要维持应用止痛药和激素。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达标治疗。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其实很简单,走好“三步”,类风关就能治疗达标。

第一步抗炎这一步是在病情活动期,患者都存在关节肿胀、疼痛并影响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情况。此时,充分地抗炎极为必要,是改善肿痛症状、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将治疗进行到底的前提。抗炎所用药物多为“三组合”:①非甾体止痛药,主要是消除炎症;②激素,对于炎症爆发、疼痛明显的患者需短期内应用或临时应用,以快速控制炎症,改善病人无法忍受或严重影响生活的临床症状;③生物制剂,是特异性的抗炎药物,能够有针对性的清除炎症因子,在缓解诸多症状的基础上,减少类风关的深层次损害,如关节功能破坏、心血管的影响等。此“三组合”再配合中医药治疗基本上所向披靡,可以快速缓解症状。

第二步抗病这是治疗类风关最为关键的一步。类风关前3个月的治疗基本以抗炎为主,而此后如要长期维持病情稳定、不复发,必须做到强有力的“抗病”治疗。所用药物就是慢作用药,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三大王牌”,当然还有环孢素、柳氮磺吡啶、艾拉莫德,它们可以单用、联用,具体取决于病情和医生对药物的掌握。

这类药物,80%的类风关患者需要终生应用,20%的轻症患者用药5~7年后可以商量停药。对于病情稳定后维持用药,既要维持病情稳定不复发,又要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如何合理减药,对医生的经验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几乎达到艺术高度。因此,选择有经验的医生很重要。

此外,这期间建议还可以应用中医药治疗,这样可以与西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既可以让西药用得更少,也可明显改善各种不适症候。

第三步补益大多数类风关患者经抗炎抗病治疗后,病情控制得比较稳定,但是很多人却仍感觉是个病人,有疲劳、虚弱、容易感冒、胃纳不佳、睡眠差等诸多不适,究其因素不外有三:

药物因素:如病情活动、免疫紊乱严重时,应用药物较多较重,而病情稳定、免疫紊乱得到控制时则需要合理地减少,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则会出现此类症状;还有些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消化道溃疡、肝功能异常等。

心理因素:很多类风湿关节病情控制极佳,但患者始终走不出疾病的阴影,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动,人为地带来各种症状。

其他:如缺钙、骨质疏松、其他伴发疾病的影响。40岁以上的类风关患者80%会出现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炎,往往表现为膝关节、桡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疼痛不适,这些是年龄导致的骨骼及关节老化,类风关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凶”的作用,但不能归为类风关的病情。这需要针对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进行处理。

在补益这一步上,多需要中医调理(中药、针灸、理疗等),常常可以解决诸多西药无法改善但又比较折磨人的“小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止痛药病情关节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止痛药使用六忌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偏头痛为什么吃药不管用
警惕止疼药“天花板效应”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