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门槛下调您还淡定吗

2018-03-20 03:50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期
关键词:收缩压指南调整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在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正式发布。新版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mmHg,取代以前≥140/90mmHg的标准。很多曾经健康的美国人会因此而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面对高血压标准的下调,您还淡定吗?

■美国新版指南的诊断标准

2017版的美国高血压指南是一个包含了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的新指南,解答了开始使用降压药物的血压升高阈值,血压治疗的目标值、改善血压治疗和控制的方式等各种高血压领域的问题。

这次的指南发布,最引人瞩目的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从140/90 mmHg下调至130/80 mmHg。指南根据血压的值将血压情况分为正常、血压高值、1级和2级高血压。正常血压被定义为<120/<80 mmHg,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1级高血压为130~139/80~89 mmHg,2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这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组织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9361例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强化降压组(收缩压小于120 mmHg)和标准降压组(收缩压小于 140 mmHg)。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目标收缩压小于120 mmHg的强化降压,可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降低30%和25%。正是这个结论,直接影响了AHA这个版本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调整。

■调整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其实,高血压标准的调查并不是第一次,2000年我国曾将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60/95 mmHg变成现在的140/90 mmHg。可别小看这小的调整,高血压患病率由8.2%一下子增至19.2%,我国高血压人数多了1亿多。因此,很多人开玩笑的说“一觉醒来,竟发现自己成了高血压患者”。

美国这次诊断标准的调整,也意味着瞬间增加了3600万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从32%上升至46%。如果我国也实行这一标准,那更是一个吓人的数字。当然,中国人与美国人在人种上有很大的差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有许多不同,应符合各国国情,要进行循证医学研究。

医学上,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是件非常复杂的事。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放宽有利有弊,这等于把高血压防治的关口进一步前移,带来的好处是需要注意心血管健康的人群更多了,让更多的人提高对血压的健康意识;不利的是会让一部分人平添一份压力,被戴上了高血压的帽子后可能精神紧张,甚至引起过度治疗等。此外,标准的下调带来高血压患者的增加,无形中加大了经济和医疗的负担。

■国人没必要过于担心

对于此次高血压标准的调整,国人其实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只需提高警惕即可。这次指南的更新主要依据的是来自于美国人群的研究,我国的人种、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疾病谱等与美国都有区别。

当然,新指南对改善中国高血压管理现状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患者早期预防有很好的提示作用。但美国的指南是否适合于中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评估。因此,国人没有必要参照美国指南标准而自我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专家指出:因标准改变而成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民众,绝大多数不需要进行医疗,需要服药的比率并不高。如果发现血压超过了标准上限,首先要做的还是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加强锻炼,减轻体重;劳逸结合,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少吃高盐高脂饮食、戒烟限酒等等,如果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效果不佳,那么再考虑药物治疗。

这项研究领导者凯瑞(Robert M.Carey)也表示:“我们意识到过去我们认为正常的血压值,或所谓的前期高血压,可能会让患者面临心脏疾病、死亡或残障的风险。风险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认知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收缩压指南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指南数读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