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言好话下地保丰年

2018-03-20 21:52夕颜
中学生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丰年灶王爷小孙女

是否在欢聚时刻众多菜品不知吃些什么?是否在闲暇时光各种零食不知如何选择?在美食面前,你是否也选择困难?这里,你将感受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嘿,擦一擦口水!

我是夕颜。夕颜的花语是永恒的爱恋,正如我对美食的深深执念。一个有情怀的吃(胖)货(子),一个很怀(做)旧(作)的写手,心中常有诗酒茶,步履生风闯天涯。

故事发生在东北,寒冬腊月,朔雪隆冬。

老人早早起床,戴上围裙准备洗手做饭。灶台边的柴似乎不够了,她推开房门,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洋洋洒洒,地上早已积了半尺厚,“瑞雪兆丰年啊,好兆头,好兆头。”

等儿子儿媳起来的时候,锅里是热气腾腾的饭菜,灶台边堆着满满当当的柴,院子里明显被扫出的人行路再次被薄薄的雪覆盖,老人在给刚睡醒的小孙女梳辫子,借着外面的微光,一丝不苟。

老人扯下一张日历,说:“明儿是小年儿了,该买糖了。”

小孙女一听到糖,整个人都精神了。缠着奶奶问:“奶奶,奶奶,什么是小年儿啊,是给我买糖吗?”

老人将扯下来的日历纸折成纸鹤,丢到了柜子下面的烟盒子里,小孙女每天都数一遍,一共有三百多个。

“小年儿啊,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过生日的日子,也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买‘大块糖祭灶,让灶王爷的嘴甜,上天多说好话,保佑明年风调雨顺。”

小孙女似懂非懂地听着奶奶的讲述,吃饭的时候频频看向灶台,好像怕灶王爷坐到锅里一样。

饭后儿媳收拾碗筷,老人叮嘱儿子上街买灶糖,顺便砍二斤猪肉、称一斤花生。小孙女吵着要随父亲一起,其实是心里对“大块糖”好奇。

街市上卖年货的摊贩早已热热闹闹地撑起摊来,卖“大块糖”的就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条状的、小麦色的“大块糖”整整齐齐地码在案板上,用一块透明塑料布罩着,上面浮着一层晶莹剔透的霜。

父亲问女儿:“你看那糖长得像什么?”

女儿想了一会儿,说:“像奶奶烧火的柴。是要烧给灶王爷吗?烧着了还能吃吗?”

一旁的小贩笑弯了腰,拿出一块递给可爱的小姑娘:“你快在这儿吃完了,回家灶王爷要跟你抢的。”

急急忙忙送进口中,咬一口,酥脆爽口,带着零下二十几度的凉意,甜味在舌尖弥漫,让她忍不住闭紧了嘴巴。没一会儿,随着口中的温度,“大块糖”开始变软,随着舌尖变换任意形狀。小姑娘玩得不亦乐乎。没等她吃完,父亲已将要买的都买好了。

故事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好奇,这“大块糖”到底为何如此神奇?入口时酥脆,细品竟是软绵。最早记载制糖方法的是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取黍米一石,炊作黍,著盆中,蘖末一斗,搅和,一宿则得一斛五斗,煎成饴。”这里的“饴”就是指我们东北的“大块糖”了。

“大块糖”学名“灶糖”,又称“糖瓜”,是麦芽糖的一种。它是一种纯粮食提取、纯手工制作的食品,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当下“健康饮食”的观念了。入口酥脆,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因为温度极低,冻住了的“大块糖”才能体现出一种“稀酥蹦脆”的口感;而它本身属于麦芽糖的一种,是极具粘性的一种甜品,如果在温度不够低的室内,很快就会发生粘手和粘牙的情况哦。

“大块糖”作为祭祀的贡品,承载着中国东北百姓的美好心愿,他们祭祀灶王,祈求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上天言好事,下地保丰年。”这小小的、简单的甜品,却有着如此美好的愿景。

编辑/王语嫣

猜你喜欢
丰年灶王爷小孙女
除非在小朋友的监护下
灶王爷
窗外飞絮
农 忙
灶王爷托梦
我家有个小精灵
乡夏晨曲
敬灶王爷的传说
蹭饭
陪小孙女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