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018-03-20 11:39郑凌云
西部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意识社区

郑凌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固有的封闭型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需要,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社会化的趋势也就越来越凸现出来。而随着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化社区的”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社区教育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的三大学校战略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即:(1)课后关爱,即通过树立榜样或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利他行为,并提供为学校和社区服务的机会;(2)营造学校良好的道德氛围,创立关爱的学校;(3)让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道德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因而,充分利用、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将学校的“思想教育小课堂”融入入社区发展的“道德建设大课堂”,既改变了学校德育“单一性”局面,又体现了“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资源学校化”的现代学校德育新理念,不失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新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社区的必要性

1、从社区角度谈。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连接点,承载着社会教育、社会保障、居民服务等多重社会职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到基层。加强新时期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自治性、主动性、居民参与性为其内涵,以发动广大居民的自我参与、主动参与,通过多向的互动式的教育形式为路径来实现。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心的狭义,社区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社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间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已经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作为各类人群的聚集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本身就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大学生是一个知识广泛、能力突出、素质相对都比较高的群体,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利用大学生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时间,培养一批流动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积极参与社区便民服务、群众文体活动、入户调查、日常事务管理等协助性工作,这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而且与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一些社区人员人手不足、学历能力不高等情况都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2、从大学生角度谈。

当今社会发展之迅速,社会现象之纷繁复杂,令人无法想象。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威胁。尽管在学校里、在书本上不断地对大学生宣扬社会的真善美,批判社会的假丑恶,但是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在有思维有感情并已经完全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面前,其效果显得十分的苍白和无力。换言之,社会道德不是靠课堂上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大家在共同参与中做出来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个体,而是和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发生密切关系的统一体。大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就是一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可行的方式,为我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社区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平台,社区服务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极为重要的方式。通过社区活动,可以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

二、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发挥社区优秀人才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除了专职的社区工作者外,社区也汇集了各种优秀人才资源。社区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人人参与教育。要在发挥专职社区工作者作用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人才结构多样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懂得社区教育规律、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这些人才可以包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也可以是高校的教授、企业的专家、网络技术的高手,音乐舞蹈的人才,这些人“人才储备库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聘请这些人在业余时间担任社区思想道德工作的“客座教授”,无疑是一项很好的选择途径。同时,要逐步建立“社区思想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站”,把社区各类人才和社会热心人士有组织地汇集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有意识的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融入通大学生的交往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服务专家的引领,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2、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石

社区教育是“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化”的统一,它的特点是以实践和活动为主,寓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活动之中,以其活动的广泛性、趣味性、思想性、实践性吸引大学生这一群体自愿参加。因而开展适时适当的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要路径。活动内容要结合大学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比如可以针对社区中有困难的老、弱、病、残等服务对象为重点,围绕困难居民的实际要求,开展以助老敬老、扶残助残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志愿服务,通过为“奉献者奉献”活动的实际参与,能深刻体會到社会的美德,自觉树立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还可以结合高校学科优势和特色,在社区管理部门协调下,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服务实践活动中,比如重点开展一些医疗咨询服务、社区法律咨询、家庭环保装修咨询与检测、幼儿特色班辅导等等,既增强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自信力,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认同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一些大型文体活动或外事组织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社区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了解实际工作氛围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认识到社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完善的“小社会”,自己也是社会中的医院,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了解自身的位置,在社会大背景中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对社会和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返家探亲的机会,鼓励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区,积极主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石。

3、探索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果。

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学校、社区、家庭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如何加强三者互动,切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建立完善必要的管理体制和奖励方法,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一是学校要切实了解大学生实际需求。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网上咨询,多征求大学生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专业,如何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考虑如何使社区活动经常化,并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活动考评体系,将社区活动作为重要的学分记录计入综合考评,使工作有的放矢,扎实推进;二是社区要建立活动记录制度。对大学生在社区内积极参加和自主开展的活动数量和活动效果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记录,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及时和学生沟通,加强反馈,并将学生的活动情况作为考评学生德育的重要依据及时与学校交流,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学生德育工作小组,将大学生在社区内的实践活动记录及时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不仅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要知道孩子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能力,争取家长的全面支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强调学校教育要打破固有封闭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束缚,要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可见,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既体现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又顺应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将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广度和内涵,同时,在此意义上探索社区思想教育有效机制及其可推广规律,无意识一个深远意义的课题。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意识社区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消防意识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