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

2018-03-20 02:03杨丽丽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评分

杨丽丽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2016年7月一2018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2例采用规范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期间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撤机时间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通过规范化护理的实验组,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撤机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应用可有效预防重症肌无力危象及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康复,值得采用。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评分

作为一种由神经一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MG)在临床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我国重症肌无力患病率在75~150万之间,女性患者高于男性,儿童以l~5岁居多[1]。以部分或者全身骨骼无力、易疲劳感、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表现,活动后症状会加重,活动停止后会减轻,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降低了生活質量[2]。研究将选取本院2016年7月~2 018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出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0月间,全部与重症肌无力临床诊断标准符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或者意识障碍病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5±2.5)岁,病程1~6年,平均(3.5±1.5)年;对照组28例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2.6)岁,病程1~4年,平均(2.5±1.2)年。两组患者以上及其他病历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心理疏导等,实验组次用规范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为患者建立护理档案

对患者一般资料详细查看,建立护理档案,在档案中填写一般资料、通讯方式、诊断结果、治疗方法等等,以便后期查询更加便捷,并方便病例追踪。

1.2.2 病情评估

由医师及护理人员组建成疾病评估小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及时掌握病情,掌握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用药史等,并对患者受疾病影响程度及表现观察评估,以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参考。

1.2.3 制定护理计划

依据疾病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分为重症肌无力护理计划、重症肌无力危象护理计划、重症肌无力危象恢复期护理计划,在各项护理计划中开展不同的护理措施。

1.2.4 具体护理措施

(l)用药护理。遵医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保证做到及时、准确用药,用药期间对患者表现密切观察,为避免出现漏服药物或者不按时用药的情况,使用服药卡,将患者遵医用药习惯逐步养成。(2)饮食护理。因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并容易出现呛咳,需要在一旁指导进食,避免单独进食,以柔软流食或者半流食为主,小口缓慢进食,边进食边饮水,出现呛咳及时拍背,避免发生窒息。每日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避免发生营养不良。(3)预防感染。定期对病房消毒,用消毒水擦拭各项物品,体弱患者给予适量抗感染药物,医护人员查房开展检查及治疗要佩戴口罩,预防交叉感染,每日清洁患者口腔及皮肤。(4)心理护理。每日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外,还要对患者情绪状态观察,对存在焦虑、抑郁、烦躁等表现的患者,要及时疏导,多陪伴患者聊天,了解患者内心想法,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并解答其疑虑,拉紧彼此距离。多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树立治疗自信心,也可以采取情绪转移法,比如,一起听音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等,分享有趣的故事、资讯等等,将患者不良情绪转移。(5)重症肌无力危象及恢复期护理。发生危象患者要时刻保持呼吸顺畅,避免消耗更多氧气,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要及时行气管插管或者机械辅助通气。危象恢复期要合理调整饮食,并进行相关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撤机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QOL评分量表,量表包含了36个问题以及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等多个维度。满分60分,生活质量极差为<21分,较差21~30分,一般为31~40分,较好为41~50分,良好51~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用专业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研究相关数据,即SPSS20.0软件包,用n(%)表示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卡方检验,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撤机时间、生活质量评分,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并发症、撤机时间发生率

通过规范化护理的实验组,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撤机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l。

2.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28.25士5.20)分、对照组(29.30±6.35)分,比较无统计系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52.14±7.30)分,对照组为(38.24±8.2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通常会使患者丧失正常的生活能力,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造成较大创伤,由此,优化对重癥肌无力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逐步恢复躯体功能,早日康复[3-4]。过去常规的护理干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缺乏针对性,且护理内容不够深入及全面,而规范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护理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及补充,从患者躯体及心理两方面实施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通过这种护理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状态[5-6]。有研究显示[7],通过规范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在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情感职能方面效果突出。此次研究,通过建立护理档案及病情评估,充分掌握患者病情以及对疾病表现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依据这些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依据计划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包括一般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还有重症肌无力危象护理、危象恢复期护理,通过这些护理内容,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及危象的发生,逐步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此次研究结果也显示,通过规范化护理的实验组,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应用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有效防范了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减少了并发症了,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赵国华,张红丽.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血浆置换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8,16 (28):3571-3572.

[2]金得燕.8例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生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 (19):42-44.

[3]侯倩倩,安全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8, 26 (10):172-174.

[4]刘春英,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中实施安全护理的临床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15):170-171.

[5]刘秀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效果分析[J].甘肃医药,2018,37 (06):566-568.

[6]李红,规范化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 南,2017,15 (36):267.

[7]张瑞香,规范化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65-66.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评分
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以后溪穴为主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团体辅导在抑郁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肠造瘘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