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苏明娟的人生逆袭

2018-03-21 10:04钱敏
人民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金寨县海龙小女孩

钱敏

还记得希望工程宣传图片上标志性的“大眼睛”女孩吗?她的名字叫苏明娟。当年,她那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打动了无数人。光阴如梭,当年的“大眼睛”已经35岁了。前不久,苏明娟当选“厅官”的消息引发热议,一度成为新闻热门。

一张照片改变人生

今年1月,一则关于“冰花男孩”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照片中的主人公,头顶“冰花”的云南山区小学生王福满随之走红网络。和他一样,相仿的年纪,苏明娟同样因为一张照片出了名。

1991年,北京崇文区文化馆摄影干事解海龙(如今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在安徽金寨拍了一组“我要读书”的黑白照片,其中一张的主角就是苏明娟。7岁多的苏明娟长着一双水汪汪的明亮大眼,照片定格的是她握着铅笔抬头看向相机的瞬间。这张照片后来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苏明娟由此成为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被全国人民所熟识。人们亲切地称她“大眼睛”。

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桃岭乡张湾村的一个普通农家。这里地处革命老区,地薄粮少,一家人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跟“冰花男孩”一样,苏明娟的上学路也很艰辛,中途甚至需要船渡。小学教室低矮破旧,冬天里,风从没装玻璃的窗户刮进去,孩子们冻得缩成一团。即便这样,“我们坚持读书的念头却像火一样热烈”,苏明娟说。

虽然上学的念头强烈,但苏明娟家的经济条件却不允许。他们家土地的粮食收成仅够三个月口粮,其余只能靠父亲砍柴、抓鳝鱼换钱解决。如此情形之下,苏明娟每学期100多元的学费,俨然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直到四年级时,一位名叫李万的军校学员通过报纸上刊登的“大眼睛”照片,让学校帮忙找到她,给她寄来每学期100元的资助款,才使这个濒临崩溃的家看到了希望。李万不仅给苏明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寄去一封封鼓励的信。这些信一直被苏明娟珍藏着,她说这是她莫大的精神支柱。

后来,又有更多人通过“大眼睛”照片,加入到帮助苏明娟的行列。可以说,是这张照片改变了苏明娟一个人的人生。当然,这张照片改变的不仅仅是苏明娟的人生,更改变了许许多多贫困失学儿童的人生。

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希望工程是青基会1989年10月发起的,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第二年,青基会在安徽省金寨县援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无巧不成书,谢海龙拍摄“大眼睛”女孩的地方正好也在金寨县。

1990年,解海龙在农村进行摄影创作,他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因贫困上不了学,但他们渴望读书的心情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决定用手中的相机帮帮他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一年时间里,他跑了12个省、28个县、100多所学校,拍摄了整整70个胶卷。这其中,就包括金寨县。

1991年4月8日,在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解海龙一大早碰到了正去上学的5个孩子。苏明娟是这群孩子中最小的,走在最后。解海龙跟着他们,边走边拍。后来到了一个水库边,孩子们拉过一条小船准备乘船过去,解海龙连忙也跳了上去。在船上,解海龙问起她叫什么名字,苏明娟不敢说话,也不敢抬头看他。其他孩子替她回答了,可当地口音解海龙听不懂,就让苏明娟在他手上用圆珠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眼前的小女孩虽然看起来怯懦,但用力在他手上写字时,他分明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渴望”。

“那时从梅山镇到桃岭要先坐船到梅山水库下,再走十来里山路。我和同学一起去上学,走过码头,正遇上他从码头下船。我才一年级,长得又矮小,落在最后面,解叔叔走着走着就注意到我了,跟我到了张湾小学。”当时念一年级的苏明娟对解海龙颇有印象,但对后来被拍进镜头却记不太清。

到了学校,解海龙开始到各个教室拍照。在一年级教室,原本只想拍一个“上课聚精会神”的孩子的他改变了主意,他被眼前这双“大眼睛”打动了,旋即按下快门。他一共拍了两张。很快,他意识到这就是船上那个小女孩,可打开手心,发现字迹已经模糊不辨。为了提醒自己回北京后好好冲洗,他特地在胶卷上做了标记。

照片出来后,解海龙第一时间送往青基会,“大眼睛”的眼神几乎打动了在场所有人。1992年10月,“大眼睛”被青基会确定为希望工程的标志。随后,满世界都是以“大眼睛”为主题的“希望工程”宣传画,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女孩叫什么名字。解海龙只隐约记得小女孩姓苏,可有关部门向他确认时,他只能模棱两可地回答:“好像叫苏玉仙吧?”

直到1995年,青基会宣传干部王旭东到苏明娟家中确认了“大眼睛”的身份,解海龙才终于弄清当年这个小女孩的真实姓名。1996年4月7日,解海龙到苏明娟就读的学校回访,令他惊讶不已的是,已经当上中队长的苏明娟5年间曾两度失学。

十几天后的25日,13岁的苏明娟受邀参加中国青年报社创刊45周年社庆活动,这是她生平第一次离开金寨县。到了北京,解海龙举着“大眼睛”的牌子亲自到车站迎接。从此,他把苏明娟当作女儿对待,苏明娟每次去北京,他都会接她到家里。而只要有空去金寨,解海龙也都会到苏明娟家里看望。

“大眼睛”的人生逆袭

2005年9月,苏明娟从安徽大学毕业。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学金融出身的苏明娟顺利进入银行系统,在工行安徽分行档案中心工作。“大家都认识你,会对你品头论足,对你要求也很严。现在在办公室,我的自我要求也比别人更严,有一点小差错都不允许。”2013年3月,接受当地媒体《新安晚报》采访时,苏明娟表示。自律、低调,她不愿意活在光环下。可谁承想,4年后中央的一项改革又将她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

2017年12月15日,苏明娟在共青团安徽省第14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安徽省团委副书记(兼职)。从山村里的贫困生到“副厅级干部”,在很多人眼里,苏明娟华丽转身,实现了自己的人生逆袭。一时间,“大眼睛”当上“厅官”的消息疯狂席卷网络,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没有任何从政经历,年轻的苏明娟何以成为“副厅级干部”?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提出要建设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相结合,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干部队伍。正是因为共青团的这一改革,苏明娟得到了兼职机会。

实际上,作为团委副书记的苏明娟既没有行政级别,也不领取报酬,只属于兼职团干。她的工资还由原单位工行安徽分行发放,而就履行团委副书记职责这一方面来说,她不需要每天都去“打卡”上班,而只需要在某些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其中就可以了。

苏明娟说自己是幸运的,自己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希望工程”和社会对她的帮助。上初中时起,她和父母就会在学费、生活费有保证的情况下,把多余的社会捐款捐出去。一进大学,苏明娟便主动提出停止“希望工程”捐助的请求,她要通过勤工俭学挣生活费。大学里,她不仅当过售楼员,还在摩托罗拉总部人力部和财务部实习工作过。能够从贫穷山村的农家女孩华丽转身,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她自己的辛苦努力。上班后,苏明娟又把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苏明娟说,她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她会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猜你喜欢
金寨县海龙小女孩
封面人物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叶海龙,你别装啦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海龙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