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

2018-03-22 03:32叶静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梅花针神经性结节性

叶静静



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

叶静静

(宁波市中医院,宁波 315010)

观察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将7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配合糠酸莫米松软膏外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治疗。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确切。

梅花针疗法;痒疹;针药并用;刺血疗法

结节性痒疹是以全身多处散在分布的疣状结节性损害,多为慢性经过,长期不愈,瘙痒剧烈,治疗难度大。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为主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35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35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42±17)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5年,平均(5.4±1.9)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平均(44±1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平均(4.7±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诊断标准拟定,表现为皮疹呈结节,色紫红或紫褐,皮肤肥厚,干燥,阵作瘙痒,舌紫暗,苔薄,脉涩。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中相关诊断标准拟定。皮损呈疣状结节损害,分布于四肢。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治疗前1个月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治疗前2星期内未服用抗组胺药、镇静类药物及激素类外用药物;④皮损无感染征象;⑤自愿接受该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愿意接受本研究中药物或梅花针治疗者;②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血液病患者;③有恐惧心理患者;④瘢痕体质及孕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瑞士UCB Farchim SA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20100739)10 mg,每晚1次;皮损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853),每日1次。共治疗8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配合口服内消瘰疬丸治疗。

2.2.1 梅花针治疗

采用75%乙醇棉球对梅花针及患处皮肤严格消毒后,持梅花针在皮损处由外至内行环形叩刺,在结节顶部加强叩刺力度,微微可见点状出血。叩刺结束后,皮损外涂夫西地酸乳膏(爱尔兰利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20130921)。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8周。

2.2.2 中药治疗

口服内消瘰疬丸(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2022806),主要成分为夏枯草、玄参、大青盐、海藻、浙贝母、薄荷、天花粉、煅蛤壳等17味中药。每次1包(9 g),每日2次,共治疗8周。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标准拟定。

痊愈:皮损消退80%以上,症状消失。

显效:皮损消退50%以上,无明显瘙痒。

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轻痒者。

无效:皮损如故,或消退不足30%,瘙痒剧烈。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4 讨论

结节性痒疹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马疥”相类似,赵炳南称本病为“顽湿聚结”;丁素先认为本病属血瘀痰凝[3];有学者认为因湿致瘀、湿瘀同病是导致结节性痒疹的重要病因[4],辨证多属血瘀风燥,治疗以化瘀散结、祛风止痒为基本治则。

梅花针属于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5-8],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9-12]。在结节性痒疹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梅花针在局部皮损结节处叩刺,将风痰瘀毒聚结之邪祛散,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同时在皮损局部形成许多微细通路以促进外用药膏的渗透吸收。梅花针虽在局部叩刺,但通过皮部络脉的络属关系,可起到整体调节的效果[13-16]。此外,采用梅花针叩刺可加快局部血氧代谢,疏通经络脏腑之气,调整机体的气血阴阳,使湿热瘀阻之邪随血液而出,起到活血化瘀、散结止痒的功效[17-20]。诸多医家的临床证实,梅花针刺血疗法治疗痒风疗效显著[21-25]。通过梅花针叩刺,气血得以疏通,局部气血得以濡养肌肤,故痒止[26]。因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梅花针叩刺放血治疗瘙痒性疾病的理论基础[27]。

内消瘰疬丸出自《疡医大全》,主要药物包括夏枯草、玄参、大青盐、海藻、浙贝母、天花粉、煅蛤壳、连翘、枳壳、当归等,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玄参、浙贝母有明显的抗炎抗免疫作用;天花粉、海藻、当归有调节免疫和微循环的作用[28]。相关临床研究[29-30]表明,内消瘰疬丸可以调节痒疹结节的局部免疫功能,促进皮损周边微循环,起到化瘀散结之功效。笔者认为此药恰合本病之病机,配合梅花针叩刺可加强祛瘀散结之功效,通过观察发现其确能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且操作简便,值得深入研究。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5.

[2]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20-1621.

[3] 徐嵩淼,唐挺,李璐,等.丁素先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经验[J].陕西中医,2017,38(2):252-253.

[4] 张鹏飞,丛琳,叶建州.叶建州教授从湿瘀论治结节性痒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5):11-12.

[5] 范丽英.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 (12):156-157.

[6] 王顺,宋伯平.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5,44(5):45-46.

[7] 张亚梅,贾瑞玲,杨文峰,等.梅花针扣刺在皮肤科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83-85.

[8] 郑英,党读华,孙青.梅花针叩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91- 292.

[9] 杨惠妮,李辉,陈立明,等.梅花针扣刺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3):307-308.

[10] 钟金宝,殷新.针罐药联合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6):119-121.

[11] 朱铭华,魏晓燕,龚五洲.梅花针叩刺联合艾洛松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3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45(2):50-51.

[12] 严敏,杜香秀,仝淑坤,等.清热凉血中药结合梅花针穴位打刺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与传统疗法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9):93-95.

[13] 闫小宁.针灸止痒的机理及辨证选穴[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32(6):633-637.

[14] 郭晓红.梅花针治疗皮神经炎的疗效分析[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6,35(3):74-76.

[15] 林晓琼,陈志伟.梅花针合火罐治疗神经性皮炎7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4):289.

[16] 巩小丽.花针叩刺在皮肤病的临床应用[J].甘肃医药, 2014,33(6):450-451.

[17] 张保,彭力,周立志,等.叩刺放血配合热敏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27- 928.

[18] 孔繁墨,张志盛.梅花针扣刺结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带状疱疹[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0,75.

[19] 李全,吕晓琳,尹洪娜.头针丛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32 (4):55-58.

[20] 李骁飞,刘玲玲,张彩霞.舌三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5,34(3):201-202.

[21] 谢东群.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药,2012,35(4):28-29.

[22] 邱有法.梅花针配合温和灸治疗神经性皮炎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569.

[23] 张光亚,石玉才.梅花针配合火罐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 26(14):72-73,75.

[24] 李雪梅.中医辨证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150-151.

[25] 杨国华,郭丽嫒.梅花针叩刺拔火罐配合贴棉灸治疗49例神经性皮炎[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5): 65.

[26] 简弄根,龚光辉.梅花针治疗荨麻疹[J].中国针灸, 2014,34(1):91.

[27] 张达.从“治风先治血”论梅花针治疗“痒风”[J].光明中医,2017,32(3):458-460.

[28]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5.

[29] 王冰,黄早发.四联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4):43-44.

[30] 王冰,黄早发.内消瘰疬丸、泼尼松联合局部PUVA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 (3):327.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Plum Blossom Needle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for Nodular Prurigo

-.

,315010,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lum blossom needle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in treating nodular prurigo.Seventy patients with nodular prurigo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5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and external use of Mometasone furoate cream,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plum blossom needle plus orally taking. After 8-week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4%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2.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1).Plum blossom needle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can produce a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nodular prurigo.

Plum blossom needle therapy; Prurigo;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Bloodletting therapy

1005-0957(2018)03-0300-03

R246.7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3.0300

2017-11-02

叶静静(1982—),女,副主任医师,Email:Yejingjing0627@163.com

猜你喜欢
梅花针神经性结节性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