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整体意识,让阅读教学因拓展而美丽

2018-03-22 17:50邱崴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体特征拓展延伸

邱崴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生长,而语文核心能力的生长离不开大量有效的文本资源,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绝不能局限在固有的教材文本当中,而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适度地为学生拓展相关的语文材料。因此,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树立拓展的教学理念,寻找与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相关素材,从而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关注体裁特点,紧扣文体特征进行拓展;强化语用理念,依托表达策略进行拓展;践行对话思维,聚焦作者生平进行拓展;体悟文本内蕴,依循情感轨迹进行拓展,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益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文体特征;表达策略;作者生平;情感轨迹;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生长,而语文核心能力的生长离不开大量有效的文本资源,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绝不能局限在固有的教材文本当中,而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适度地为学生拓展相关的语文材料。因此,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树立拓展的教学理念,寻找与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相关素材,从而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关注体裁特点,紧扣文体特征进行拓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开始倡导语用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关注文本的文体意识,事实上,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文体在语言风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特色。只有紧扣文体意识展开教学,才能真正探寻作者在表达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表达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扣教材文本所彰显出来的体裁特点,在深入把握这一篇文章所承载的文体特征之后,教师可以适度地为学生拓展相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在多篇文本的综合考量下,提炼出这一类文体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例如五年级《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它不仅有着一般性说明文所具有的语言严谨、表达扎实的特点,同时展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也更加具有文艺性色彩。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一方面从普通说明文的特点出发,引领学生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技巧,一方面将更多的关注力聚焦在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上。尤其是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圈画出这篇课文中彰显文艺性说明色彩的语句,并深入感知文艺性说明文语言呈现出来的特点。随后,教师则为学生拓展了著名作家布丰的《松鼠》这篇课文,它也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引领学生就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进行深入感知,再组织学生用同样的眼光观照这两篇课文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共性特点,从而有效地深入把握文艺性说明文在语言风格上所独具的独有魅力。

如果阅读教学仅仅关注一篇文本,那只能发现这一篇文本独有的价值内涵,只有与其文体相同的其他文本进行整合,才能提炼出文体价值。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紧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拓展了另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为学生深入感知这一类文体的共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语用理念,依托表达策略进行拓展

语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已经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转化为对文本言语形式和表达策略的关注,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不能仅仅理解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去理解文本是怎么去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在教学某一篇具体文本时,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的关注力聚焦在作者所运用的表达策略上,深入感知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策略的以及这种策略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转化为对创造性思维的关注。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无论是在写樟树的外形,还是在写樟树的香气及其拒虫的特点,其实都是为了衬托宋庆龄高贵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紧扣借物喻人这一表达策略的特征,先引领学生寻找樟树的特点,再深入感知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提炼出宋庆龄所蕴藏在这篇课文当中的高贵品质,引领学生真正感知借物喻人这一表达策略的独特内涵。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而全面地感知借物喻人这一表达策略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还为学生拓展了一篇邓颖超同志为怀念周恩来总理所描写的《海棠花开》一文。这篇课文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运用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特征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从而认识到邓颖超之所以写海棠花,其实就是为了暗喻周恩来总理。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实际探寻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指向于某一类具体的人物,从而在人与物之间形成一种高效的认知通道。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仅仅局限在教材的文本上,而是在把握文本最具有典型价值的写作策略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了运用这一策略的另外一篇文本,引领学生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丰富了对这一教学策略的深入洞察。

三、践行对话思维,聚焦作者生平进行拓展

对一篇文本的解读,我们除了要关注文本自身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信息和语言特点之外,还应该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每一篇文章的诞生都是作者在当时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和创作时心境的真实反应,因此解读文本就不能脱离对文本作者的深入了解。事实上,不同的作者在处理相同事件时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创作思维,他们在语言风格和素材选择处理的策略上也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了解作者是深入解构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维度。

以《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出自著名作家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作者借助朴实真挚的语言,展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与自由自在。整篇文本洋溢着轻松而愉悦的氛围,如果我们的文本解读就停留在这样的层面,其实就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为此,教师为学生拓展了萧红的生平经历,让学生知道萧红从小丧母,祖母和父亲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对萧红并不疼爱,而自己只能和自己的祖父在园子中生活。其实文本中所洋溢出来的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其实就是她童年的唯一快乐。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撑。我们对这篇文本的解读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篇文本所洋溢出来的愉悦氛围其实暗含着淡淡的忧伤。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再次为学生拓展著名文学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首凄婉的歌谣,一幅五彩的风土画。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拓展了《呼兰河传》这本著作中的其他片段,引领学生深入地感知这本书当中所蕴藏的忧郁与悲伤,并对核心片段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对比,更好地感受出作者生平的經历。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就以作者的生平为主要线索,引领学生了解了作者生长的过程以及内在的生长经历,从而更好地为解读文本以及拓展的著作奠定了深刻的基础。

四、体悟文本内蕴,依循情感轨迹进行拓展

文本并非无情物,每一篇文本都是作者内在心性的真实体现,因此在解读文本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要开掘出文本内容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价值。而我们对资料的拓展也可以紧扣文本的情感进行,从而丰富学生的强化体验。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创作的《示儿》这首诗,就以“愁”字为诗眼,将自己没有看到失地收复的那种感慨与悲伤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感受诗人内在的真实心境,相机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把握诗歌所蕴藏的丰富情感。但这种情感对于当下的小学生来说相去甚远,他们无法真正近距离地感知这种情感所形成的巨大力量,因此教师就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拓展与诗歌情感相同的其他诗歌。笔者就尝试为学生拓展了唐代著名爱国诗人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在两首诗的相互综合之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解读《示儿》所蕴藏的悲伤情感,更能借助诗歌所流淌出来的具体情感进行情感的碰撞与交融,更好地实现了对文本诗歌内在情韵的深入体验。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推手。阅读教学应该紧扣教材的文本资源展开丰富扎实的训练,但如果将阅读教学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中,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内在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及时、全面、深入地补充相关类似的文本,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阈,拓展学生的感知视野,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文体特征拓展延伸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习作赏评课,“不教之教”的习作之旅
把握文体特征,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