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

2018-03-22 12:54刘娉娉
魅力中国 2018年4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型

刘娉娉

摘要: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贫困户进行的针对性治贫方式,本文在分析精准扶贫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建立多维度扶贫对象识别体系,通过整合扶贫资源,强化产业扶贫机制,通过建立后期帮扶跟进,完善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从而推动精准扶贫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并最终实现到2020年完成扶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阜新转型十几年来,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贫困人口众多,是辽宁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对阜新市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本市近几年来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将要实现的目标,立足于阜新扶贫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突破旧的体制和做法,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

一、当前我市贫困人口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人口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市都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之一,阜蒙、彰武两县均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目前我市贫困户数仍有26316户,贫困人口60173人。其中,因病致贫的有16060户,占比60.97%;因灾致贫的有4060户,占比15.41%资金致贫的1828户,占比6.94%;因残致贫的有1552户,占比5.89%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有1223户,占4.64%;因学致贫的有765户占比2.9%。

(二)贫困的原因分析。

1.缺文化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2.自然灾害致贫。十年九早是阜新的主要气候特征,据降水记录反映,一年三季(指农作物生长季)总有一季干旱的概率在80%左右。坚持“城乡共建、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举行了全市教育扶贫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重点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教研、资源、文化五个方面实施帮扶,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发展。

3.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第二位。现有的贫困人口中,大部分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

4.缺劳动力致贫。阜新市人均耕面积是全省最多的,耕种收入是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现有的这些贫困户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户,年纪大,身体不好,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也就不能从耕种农作物上获得收入来源。

5.因学致贫。因上学致贫也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如果贫困户家庭中2个孩子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

6.其它原因致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办结婚、丧事等过多的消费造成的。有的参与封建迷信、赌博、逢年过节的大肆铺张浪费阜新实施精准扶贫的目标和任务。

二、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定位,强化忧患意识和问题导向,动员全市社会力量,增强脱贫攻坚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担当、极其庄严的历史使命、极其紧迫的重大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抓紧抓好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二)以保证贫困群众精准受益为重点,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识别精准为精准扶贫奠基。实施精准扶贫,必须准确清楚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扶贫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优势怎么发挥、短板怎么补。采用“比选”方法,建立和完善帮扶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机制,可以为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是逐户调查摸底弄清底细。通过户户见面、调查问卷和座谈交流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摸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

(三)要把握主攻方向,从农业供给侧入手,探索新业态扶贫模式。我市把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的重要支撑,坚持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果品林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五业并举,通过年努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208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引领农业高效发展的新模式,致富能手、种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一大批项目成为在全市可复制、可借鉴、可参考的样板工程,开创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抗灾避灾能力、开创产业脱贫路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局面要不断探索新业态扶贫模式,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互联网村智慧农业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

(四)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重点,建立脱贫攻坚联动体系。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百企带百村,同走致富路”精准脱贫行动,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我市组织了126家民营企业与8个贫困村签约结对,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多种形式,帶动贫困村脱贫致富。支持社会团体、民办非盈利机构等各类组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专业人才支持、脱贫募捐等多种形式支援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是对接经济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是服务于“共富共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13,(6):207-213.

[2]胡兵;赖景生;胡宝娣.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基于中国农村贫困变动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3]黎美玲.益贫式增长视角下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