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西关骑楼的保护与发展

2018-03-22 12:54范嫣然
魅力中国 2018年41期
关键词:骑楼

范嫣然

摘要:骑楼是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广州西关骑楼汇聚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时代经济价值。作为亟待保护与修复的历史建筑,骑楼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一定重视,但在保护与发展手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广州西关骑楼的现状实际入手,对其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抢救式修复建筑本身、整改过度商业,完善建筑分级保护制度、整体申报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原有西关风情等规划建议。

关键词:骑楼;广州西关;保护与发展

Abstract: Sotto portico is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and it has been over 100 years old. Sotto portico of guangzhou xiguan has a strong humanistic atmosphere and unique folk customs. It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artistic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times. As a historic building to be protected and repaired, the arcade has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all walks of lif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mean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angzhou Xiguan sotto portic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salvage repair, rectify the excessive busines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building classification protection and to decla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 as a whole to protect the original customs of the West customs.

Key Words: Sotto portico, Guangzhou Xigua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有道说:岭南文化看广府,广府文化看西关。西关是近代以来广州商业最富庶、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在西关城区,一种民俗风情独特、人文气息浓厚的老建筑——骑楼,已经矗立了一百余年,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时代经济价值。

一、源流及特色

1878年,香港政府為改善居民住宿上极度拥挤的情况,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港式骑楼。1886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得知了港式骑楼的功用,认为骑楼能改善当时广州交通闭塞、道路狭窄、居住拥挤、晴雨无常导致商家难以经营的问题,于是参考了沙面租界和香港的修建经验,准备沿珠江天字码头一带修筑高120丈的堤岸,并在堤岸边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用以改善交通,振兴商业。他呈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一经修筑堤岸,街衢广洁,树木葱茂,形势远在其上,而市房整齐,码头便利,气象一新,商务自必日见兴起。……修成之堤一律建筑马路以便行车,沿堤多种树木以荫行人,马路以内通修铺廊,以便商民交易,铺廊以内广修行栈,鳞列栉比。堤高一丈,堤上共宽五丈二尺,石磡厚三尺,堤帮一丈三尺,马路三丈,铺廊六尺。”[1]奏折中提到的这种“铺廊”式建筑可以说是开广州近代建筑的先河,可惜张之洞于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离开了广州,“铺廊”至今也仅存在于奏折之中,并未付诸实践。

1912年,民国初立,广东都督陈炯明新官上任,马上下令拆去旧城墙、修建新马路,并将骑楼正式列入城市管理条例之中。同年颁布的《广东省警察厅现行取缔建筑章程及施行细则》第14条规定:“凡堤岸及各马路建造铺屋,均应在自置私地内留宽八(英)尺建造有脚骑楼,以利交通。”这是“骑楼”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上,“铺屋”即是张之洞曾经提出要建造的“铺廊”。1921年,陈炯明又提出广州的建筑审美要向国际发达城市的“美术建筑”靠拢,于是聘请建筑、美术专家,成立“建筑审美会”,检验新建建筑的美术价值。

1918年至1928年间,由于政府的推广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广州市建成了约40公里长的骑楼街,其中最密集的位于今天的上九路、下九路、北京路、六二三路、恩宁路一带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绵延于广州旧城区商业街之中的骑楼建筑是商住合一的店铺,沿街道走向分布,开口朝向街道。骑楼以深灰或深褐为主要外观颜色,辅以稳固的方形柱,二楼及以上房屋伸出一楼厅堂,类似干栏式建筑,为行人架出一条隔热、通风、遮阳挡雨的长廊。骑楼通常楼高两层到四层,每层楼高约为四米。岭南地区自古重商,当时广州街道两侧都是骑楼建筑,其优越的商业价值被房地产商充分利用,下铺上居和前铺后居的商住结合结构大大改善了广州居住拥挤、商铺狭小、道路狭窄的缺陷,因此风行一时,成为广州的一大街景。

骑楼一般分为楼顶、楼身和楼底三个部分,楼顶处造型丰富,有文艺复兴式的巴洛克式女儿墙、欧亚混交产生的新巴洛克式山墙,以及洛可可式装饰,花式极多,很少重复;楼身处的立面装饰上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符号,例如广州传统的民居装饰中非常有特色的满洲窗和如意纹,以及瓜果吉祥雕刻图案等;楼底设临街铺面,部分直接通向住宅的则装设矮脚吊扇门和趟栊等门扇,与极具广州特色的“西关大屋”门厅相似。

二、现状

西关一带的骑楼绝大部分建于民国初期,保存至今的均已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但在保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经过百年的使用和风吹雨打,骑楼建筑之中有许多已经残旧,政府组织在之前的步行街改造中对骑楼建筑进行了翻新和整改。当时采用的修复手法主要是以仿石漆和外墙涂料对建筑进行整体的涂装,对部分已经损毁的外层立面用轻质材料重新建造细节;还将沿街四周的非骑楼建筑也按骑楼风格进行了改造,加装了骑楼式的廊道,使整条街道风格统一;涂装时注重美术氛围给商业带来的影响,由建筑、美术专家监督,给不同建筑赋予了不同的色彩。这些想法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但经过十余年时间,部分骑楼建筑又开始老化,立面装饰脱落、墙壁开裂、渗水,木构件、黄泥批荡、空斗砖墙明显损坏,出现了新的病征。

另外,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也对骑楼街等不可移动文物产生了一定威胁。在修建地铁、住宅楼、商业街、城市公园时,这些与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的旧建筑均被划入拆除范围。21世纪以来,除重点保护的几条完整骑楼街外,广州拆除了大量上世纪20至30年代修建的原生骑楼,或“肢解”了完整街道,使承载了众多时代意义的骑楼街随着城市的成长化为尘土。现存的骑楼街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存在火灾隐患,三分之一成为高危的“住改仓”场所,约有八成骑楼遭遇过破坏式修复。

现在的恩宁路骑楼街是全国最长的骑楼街,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沿街有马师曾、红线女等粤剧名伶故居,也集传统民居、骑楼文化、手工艺制品文化、地方节日文化于一体;上下九路、北京路一带,是中国开通的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也是广州最重要的购物商圈之一。但由于商业的过度发展和旧城区的人口膨胀,给恩宁路、上下九一带的经济发展和近现代建筑的保护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商铺为争取更多的营业空间,不惜对骑楼进行破坏性的改造和利用,自行拆除原有的浮雕等门面装饰,在骑楼的外立面上加建大量广告牌,在楼身处悬置各种空调、灯具等沉重设备,随意在楼身上涂画,不仅给骑楼建筑“增负”,与建筑风情不符的现代化事物也使整条骑楼街变得凌乱不堪。此外,在广州市民联名呼吁保护旧城文物后,在拆除的骑楼建筑原址及四周又修建新的仿古骑楼,颠倒主次,给人们造成了混淆。

三、保护与发展

(一)抢救式修复建筑本身

在对骑楼建筑进行修缮时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大量的骑楼建筑都进行过修缮和维护,但经过百年风雨侵蚀和日常使用,又重复出现结构和构造方面的问题。广州雨水多,夏秋两季又常有台风侵袭,一些缺少滴水设计的装饰构件和天台等地长时间积水难排,酸雨的堆积下导致屋面遭受侵蚀,污损较多,对此情况应设置人员定时进行彻底清理;在骑楼街整治之中,应重点注意支撑骑楼街的方形柱,对存在裂缝和歪斜的立柱进行处理;对破损、裂缝、掉漆、污浊的墙面进行重新修缮,被商家自行拆除的民俗装饰则按原样尽量使用与原用材料相同或近似的材料修复,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实在无法重做的可以按照与其他楼身相近的风格进行重新设计。百年前修筑的骑楼在不具备现代生活和商业所需基础设施的现状下,应改善骑楼公共空间的使用环境,对铺廊下空间进行必要的改进,悬吊可以拆卸的轻型吊顶,遮挡住不美观的设备和电线,既安全又整洁美观。同时,骑楼内侧的商铺由于铺廊的遮挡,往往日照光线较差,店内光线暗、潮湿阴冷,老式白炽灯照明不足,应统一铺设供电线路,保证店铺和住宅用电、除湿。对于在建筑材料、色彩、形式等方面与老街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通过改变建筑外墙砖石材料与色彩、更换建筑构件等方式进行改造,以保证老街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

商业广告、店铺招牌在骑楼街商业起步的初期就已存在,只是受到材料和制作技术的制约,开始时往往只是在墙上书写或简单地挂出招牌。现代商业的要求使骑楼楼身上的广告形式、招牌材料种类繁多,加上霓虹灯的照射,街道风格不一,颇为凌乱。应由政府牵头规划,在保护老式城区商铺特点的同时对沿街广告招牌的尺寸、材料作出规定,不允许遮挡骑楼供人观赏的本身,突出骑楼建筑特色,具体设计再由商家自行决定,则可以达到又有秩序又美观的效果。

拆除多余的加建部分,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改造,配备卫生设施,改善使用条件。强制整改“住改仓”情況,并挨家挨户进行火灾隐患排查,保护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又保护了骑楼建筑的完整。

(二)整改过度商业,完善建筑分级保护制度

应科学规划商业、文化街区。上下九商圈虽然是广州最重要的商圈之一,但市民普遍认为上下九商圈以“廉价低档”为特征,这与骑楼街底商的“大甩卖”广告形式和劣质商品是分不开的。部分商家认为占据了骑楼街底商,就占据了经营的宝地,以低价劣质商品赚取高额利润,给商圈乃至整个广州都留下了污点。对于这种情况,应对骑楼街店铺的经营手段和广告方式加以规划,整治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家,提升经营档次和顾客的信任程度。再如恩宁路一带有众多粤剧名伶故居,可以原址改成故居博物馆或粤剧艺术博物馆,免费对市民及游客开放;应着力保护上下九一带遗存至今的老字号,也可以引入一批有名的、具有历史气息和西关风情的广式(粤式)酒楼、商家,如之前因为修建地铁而拆去的“艳芳照相馆”,以及囿于商圈拥挤环境而退出竞争的著名老牌餐饮“陶陶居”等。“西关味”回到旧西关,才能真正带回老广州风情,使城市特征增色。

此外,应以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评价为基础,对骑楼建筑进行分级保护,并采用不同强度的改造和保护措施,利于保护骑楼在整体风貌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确保一批价值较高的骑楼群得到较好的保护,价值较低的部分则可以按照规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在保护风貌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入新的产业功能,实现传统建筑的现代功能复兴。

(三)整体申报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原有西关风情

广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现有风貌、居民诉求、旅游发展等各个方面来看,如上下九、恩宁路一类留存的骑楼街都承载着极多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应完整保留,划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内,便于政府管控。政府应给予重视,做到不人为分割完整骑楼街;不拆文物建住宅或商业区;不进行破坏性修复及改造。应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发展清末民初文化旅游行业;规定周围新建楼房不得超过骑楼高度,风格与艺术造型需与骑楼街统一;保护历史巷道和水系,以及生物格局;使每一条单独留存的骑楼街连绵成片,形成“大西关”风情区,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历史财富。

参考文献:

[1]广州文化的百年“守望者”[J].中华民居,2011(04):19-29.

[2]唐孝祥,娄君侠.广州西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保护发展——以上下九骑楼商业街为考察对象[J].小城镇建设,2008(01):80-83.

[3]李娟.粤东传统骑楼建筑保护方法初探——以茶阳骑楼街保护规划为例[J].智能城市,2016,2(07):249+251.

[4]杨宏烈.广州恩宁路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抢救保护规划[J].中国名城,2012(06):60-64.

[5]张智敏.传统骑楼街与现代商业的一次对话——基于历史保护的上下九步行街更新改造设计[J].南方建筑,2011(02):51-55.

[6]谢浩,刘晓帆,陈桂东.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J].城市问题,2003(06):16-18.

[7]曾云.保护和传承岭南建筑文化完善历史建筑档案[J].城建档案,2013(01):49-50.

[8]陈梅玲.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8(19):22-23.

[9]林琳.广东骑楼建筑的历史渊源探析[J].建筑科学,2006(06):87-90.

[10]陆琦,高海峰,梁林.广州传统骑楼式茶楼的立面及其装饰研究——以莲香楼和陶陶居为例[J].南方建筑,2012(02):76-81.

[11]彭长歆.“铺廊”与骑楼:从张之洞广州长堤计划看岭南骑楼的官方原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66-69.

猜你喜欢
骑楼
故乡的骑楼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广州骑楼的市井风情
肇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研究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幸福的骑楼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骑楼老街:海口的灵魂之地
骑楼百年 文化复兴
怀旧与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