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儿童诗歌创作指导经验

2018-03-22 12:53侯静雯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经验

侯静雯

摘要:诗歌教育在儿童幼年时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诗歌的与语言形式活泼灵动,内容充满想象力,教会儿童读诗、写诗,是语言输入变为语言输出的过程,也是把所学变为所用的过程,也是帮助儿童语文思维发展的一条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儿童诗歌;创作指导;经验

儿童诗是指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语言简洁、优美,富于想象,在培养儿童良好的语感、语文素养方面,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三年级开始,我开始在自己班级尝试开展儿童诗的推广与创作工作,至今已有两年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儿童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能力和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何培养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和能力?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契机,巧妙导入

(一)初步感知,树立信心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和老师在一起》就是一篇儿童诗,在学完这首诗后,我让学生用“爸爸妈妈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开头,模仿课文结构,写一小节四句小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生对诗的感觉把握得很好,第一次创作,虽然语言稚嫩,但大部分能做到用词简洁,格式正确,有的还很押韵,不乏佳句。这次尝试让学生意识到写诗不难,从心理上打破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多方鼓励,落地生根

第一次珍贵的创作,就像星星之火,怎样让这星星之火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学生受到鼓舞,激起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呢?正面的评价与鼓励是最好的激励。我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诗给父母欣赏,并让父母写下点评。家长们的评语热情洋溢,对这次尝试给予极大的肯定和支持。

二、初悟诗法,训练仿写

诗歌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田萌发,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写作的一些知识和技巧。毕加索说:“伟大的艺术都源于模仿。”对于诗歌创作的学习,学生也要从练习仿写开始。要仿写,就要有素材,仿写素材要符合以下几个特点:句子结构简单,有学生熟悉的意象,贴近生活,层次分明,朗朗上口。经过反复挑选,我节选了我国作家张秋生的《我来了》和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再见》作为第一次训练仿写的材料。

在这首诗的仿写训练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每个景或物的标志性特征,重点体会“来”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再用同样的句式,说说“秋天”和“冬天”,学生发言后,再给出原诗作比较。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句式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学生们积极发表见解,相互启发,然后创作,出现了很多佳句:“小婴儿用第一声啼哭说:我来了”、“狂风,用第一声怒吼说:我来了”、“暴风雨用第一声雷响说:我来了”等等。

在第二首诗的仿写训练中,学生体会“再见”的含义,想象这句话还可能会出现的场景。然后用相同的句式和思维方式,以《你好》为题,完成仿写。在经过了一番头脑风暴后,这样的作品出现了:

《你好》

飞机对白云说,

月亮对夜空说。

蝴蝶对鲜花说,

小鸟对天空说。

三、自主创作,树立典型

仿写训练,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对诗的感觉,创作伊始,学生的兴趣和想法最为珍贵,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创作,也不要过多地渗透创作方法。只是一两次点拨,用大量的诗歌朗诵来培养诗感,积累语感,让学生在诗歌创作的土壤里自由生长。

经过两个月的初步熏陶,班里开始出现学生的自主创作。这是学生从欣赏、模仿转入有意识创作的一个开始,也是诗歌由被动输入、输出到主动输入、输出的标志。我在班里大力表扬,又把诗誊抄在彩纸上,贴到班级宣传栏,又推荐到校公众号予以展示。老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典型,让诗歌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

这次创作事件后,更多的诗歌出现在日记里、便条上,相互之间还以诗会友,互赠诗歌。对于班级涌现出来的“小诗人”,我精心挑选了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儿童诗选》,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除此之外,我还用全校展示、制作明信片、投稿发表等方式鼓励学生,用一切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诗歌创作是被肯定的、受欢迎的。

四、随机引导,诗眼观情

英国作家培根说:“读诗诗人灵秀”。儿童诗中丰富的想象、灵动的场景、明快的语言,让学生的心思更敏锐,情感更丰富,也会让学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当诗歌变成学生记录、思考问题的方式时,他们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作为老师,要随机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一)时时引导

自然风景可以入诗,动物静物也可以入诗,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诗题时,要注意联系周围环境,虽然时时引导,但每一次都是新鲜、活泼、真实的经历。比如今天的云非常漂亮,以“云”為主题写;今天天气非常寒冷,以“冷”为主题写等等。

(二)时事引导

身边处处是素材,作为老师,要拓宽学生的创作面,除了自然风景、静物动物以外,时政时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用诗的形式对时政时事发表感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品质,还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可以“言志”。

2017年夏季,正逢地震、洪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爆发,我带领学生关注时事,并提议用诗的方式写写自己的想法。有一位不善言谈的小姑娘,交上了一篇名为《上天的“哭”与“笑”》的文章,在文章里,她控诉人类的罪行,表达上天的愤怒,又想象人类的悔改,重见上天的笑脸,无处不体现着她对社会问题深刻的思考。

五、经验总结

第一,教师牵头,营造良好氛围。作为老师首先要喜欢诗歌,只有老师真正地喜欢,才能把这份热情传递给学生,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诗、学诗氛围。

第二,找准切入点。依托教材,设计练笔,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创作的快乐。

第三,抓准典型。当班级出现第一个作品时,一定找抓住机会,采用多种方式,给予学生热情的赞扬和肯定。

第四、根据情景,激发学生的创作。当外出活动,或有特殊事件时,鼓励学生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诗歌表达的意识。

儿童诗创作是一条培养孩子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诗歌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语言和情感体验,有诗歌陪伴的童年,也是诗情画意、充满快乐的。作为老师,要利用好儿童诗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以创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薛瑞萍.书声琅琅三年级[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8

[2]方卫平.关于儿童阅读指导与教学的思考[J]. 中国出版,2018,6(11)

猜你喜欢
经验
Kentucky Horse Park
张一鸣的9条经验
画里有话
乐淘淘“先进”经验
基于数学经验的有效课堂教学
乐淘淘“先进”经验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2018年,让我们的智慧开出小花
“经验”之谈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