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特教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

2018-03-22 12:53曹满贵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曹满贵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特殊教育注入了活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的语言教学应用中的优点和策略,提出了切实有效提高特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美好设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特教语言;应用策略;初探

教学实践证明,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之中,有效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使得特教教育充满了勃勃生机。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特教语言能力教学方面的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模式,实现优质高效

众所周知,残疾儿童的接受能力相比正常儿童要偏低,那么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不尽人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声音的选择、图片的衬托、视频的有效刺激,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残疾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乌鸦喝水》的教学,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常规的教学准备之外,还从网上下载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链接到PPT课件中,课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哪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视频的内容,可以有效印发残疾儿童的注意力。当学生看完动画故事之后,可以叫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慢慢地在学生熟练之后,逐步让学生在边描述故事边演示乌鸦喝水的大概过程。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再次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学生一步步的熟悉故事的大致内容,并且反复操作乌鸦喝水的动作过程。这样教学,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文章的内容很形象、很生动,简单易懂,提高了学生的任职能力。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减轻了教师的语言工作量,优化了教学过程,使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形式不再单一,教育的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二、巧用直观展示,提高理解能力

细心发现,其实残疾儿童也有一些常人不及的优势。比如视觉有缺陷的,听力可能很好;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模仿能力可能较强。因此,在对这些有一定障碍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真正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小猫钓鱼》一课的教学,课前可以这样引导:“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的话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很有趣、很生动的动画片。”随后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动画片颇感兴趣,有的学生还边看边说台词,更有的学生结合动画的画面做出钓鱼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看完動画片之后,我们可以乘机提问:你从这个动画片里发现哪些小动物呀?它们都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表现很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小花猫、猫妈妈、小蝴蝶、小蜻蜓、小鱼、大鱼等图片粘贴在黑板上,并在对应的图片旁写上相应的字,让学生读一读。在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有个大概的了解后,我们借机提问:刚开始小猫钓到鱼了吗?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她们是怎样做的?小猫看到妈妈钓到鱼,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猫和妈妈说了什么?猫妈妈告诉小猫什么了?小猫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学生组成小组,边看图画书和动画片边讨论,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的展示,图画书的巧妙结合以及板书的精心设计,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神经系统,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这就使学生对小猫钓鱼的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明白“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义,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等能力。

三、彰显展示功能,提升辨音能力

辨音识字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最重要内容,也是特教中的一大难点。显而易见,有障碍学生的辨音识字能力较低,他们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句段、读音非常陌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加之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即使能临时记忆,过一段时间也很容易忘掉。针对特教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展示功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字母、生字词时,遇到称呼、建筑物、花草树木、山水、各种小动物、常见的水果、单位名称时,可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字设计成艺术字,并且把这些字幕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在每个字的旁边放上相应的彩图,在每个字的上面加上汉语拼音,当鼠标单击拼音时,课件就能发出准确动听的读音。学生通过反复的视听、泛读和跟读,结合自己的练读,很快就认识这些新字、新词,并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新字、新词的含义。

四、突出交互性能,培养感知能力

有障碍学生的字词、语法等知识的积累极少,语言文字感知表达能力、理解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偏低,而且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薄弱,但他们对视觉的刺激、对声音的变化较为敏感,接受这方面信息较快。对此,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运用电子教材进行授课,做到动静交互、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视频信息,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慢慢去理解教材内容,并学会应用。例如生字的教学,用电子教辅书进行动画展示,既能展示生字的读音、笔顺,又能对该生字进行组词、例举辨析字等。学生看着那些会动的生字、听着美妙的发音,感觉很新奇,自觉地跟着读起来,并用手比划着写字的笔顺,学生的语感、集中注意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笔者以《人类的朋友》一课教学为例:课上视频动画配上准确优美音乐进行范读,用小瓢虫代替进度条,多方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尤其是人类的朋友小鸭子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能根据内容提示进行跟读并理解大意。这样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更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特殊教育作为教育大家庭的一个不可分割和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前教育已经实现信息化,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也必将成为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会与时俱进,涌现出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创造出更好的信息化设备,真正实现“特教现代化”,为特殊教育迎来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