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8-03-22 12:53霍孝辉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小学

霍孝辉

摘要: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对人们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成长、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机会。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初级阶段,思想和身体都不成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表达

一、引言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以语言的形式表达你所思所想的能力。它的最终目的是传达你想表达信息,看到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事件,内心的情感变化,以及在心中产生的思维。语言是一种载体,主要的表达对象是一般听众或特定的人。表达能力是大脑中各种感官活动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从正面或侧面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人们普遍认为书面和口头表达是表达能力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写作是书面表达,演讲和辩论是口头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口头表达或是书面表达都不可或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学习环境层面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不会说完整的话,说话越来越简单,一般超过三句话不会说,很少有学生能说超过一分钟,一些学生,尤其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都非常轻,甚至不想说话;有的只是一个、两个单词或短语,有的根本不能给出答案,或者给出一个不相干的答案或是表达不清不楚,更不用说组织语言和逻辑的能力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看,还没有一个和谐统一的学习环境。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越来越严重。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是为了学习。甚至写作练习都有一套高级写作的模板,没有自己的观点。其次,复杂的社会环境污染了学生的语言形成了一个不良的方向,如网络语言的混乱,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从家庭因素的角度来看,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不知道如何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他们自己都存在许多不良的语言表达习惯,给学生带来很多不良的语言习惯。

(二)学习心理层面的问题

许多儿童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低下、自卑、胆怯、焦虑和紧张等,这些都影响语言的流畅表达。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些孩子缺乏自信。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有些孩子因为自尊心强,害怕回答问题出错,其他学生的笑话,不敢回答问题。在沉重的课堂负担和网络的迅速传播下,学生越来越倾向于自我封闭,不向他人开放,甚至在家庭也缺乏必要的口语交际,只愿意在网络上释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网络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没有真实情感”、“没有个性”、“缺乏经验”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学习各种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材设计层面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交际情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不得不处理各种考试。许多必要的训练,包括单词的实际使用、文本理解和语言训练都被压缩了,学生被动的倾听老师的讲话,却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也少的可怜。此外,在口语训练中一般来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很多学生得不到锻炼。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也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现实生活,学生很难带入其中。教科书与现实的脱节很难达到语言表达训练的目的。教材上的用词脱离实际,学生也无法掌握词语的用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究

针对上述小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上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面对,提出解决方式。同时,对老师和家长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目前的学习进程、学习成果,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不能不重视。

(一)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不仅是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当,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三方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密切联系、关注父母,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会学习资源。在家庭中,如周末、节假日、家访、聚会等,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与人交往,主动与他人交流,从一些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在此之后,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用来“真实再现”,并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行改进。

(二)为孩子设立良好的交流环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老师也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教师要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说,自己写一个人或事,说什么,写什么,不要一两句话概括,老师要加以引导和启发,也可以让学生写点别的东西,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學的各个环节挖掘教材的内涵,创造各种形式的交流情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开始演讲,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别人的演讲,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如何指出别人的缺点。观察课文插图的言语实践;把握文本进行填料,对课本文章的情节和背景进行填充,对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进行仿真,让学生模拟文本,表达视频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展示意见。

在每一次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可以先进行口语作文。引导他们以一种有序、流畅、富有表现力的方式谈论一个话题,如“我的烦恼”、“我的小发明”等。另一个例子是春天的发现。首先,让学生去操场,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方面观察自然景观,找出春天的迹象。然后他们要求他们流利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在这样的综合训练中,学生也能讲逻辑,提高写作水平。

四、总结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创造一个和谐的、互动的沟通氛围,创造一个真实的生活交际情景,进行教学创新的实践活动,拓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方式,实施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际经验和操作。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顺利进入高水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家梁,李爱娣.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J].教育评论,2006(11).

[2]王雪艳.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22):245.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小学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