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8-03-22 12:53张颖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张颖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各方面来实施。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课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课后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二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增强亲自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变“学会”为“会学”;一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不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各方面来实施。

一、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

(一)收集有关信息,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能巧妙组织教材,把“丫舌”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的激发其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率”这一内容时,不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先让学生收集成活率、考试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等等信息,并深入到社会上、询问这此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通过收集信息,使学生对“百分率”有了感性认识,对新课不再陌生,能轻松地接受各种新知识。这样,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学生用纸片裁剪各种三角形,学生为了剪全各种三角形,就必需复习有关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前,布置学生剪一个规范的圆,学生为了剪一个规范的圆,就必须预习圆的有关知识。动手制造学具,学生容易接受,也很乐意完成,在制造学具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一此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一)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动操作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内在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从而,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求23减7怎么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23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7根,想想该怎么摆?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3根中减7根不够减,但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找到一种不同的摆法。学生动手操作后,在教师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摆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操作。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是抽象的,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来引导操作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获得事物的表象。

(三)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識梯形”,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制作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仔细观察这两种图形的异同,学生四人一组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制作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自己制作的图形小组合作自主地探索两者的异同。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

(一)操作游戏丰富创造性思维。

数学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它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有趣的七巧板”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拼出各种有创意的图形;“俄罗斯方格”也能让学生创设出多种方案。学生通过操作游戏,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创造性思维。

(二)手工制作培养创新能力。

它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兴趣,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教师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做一些圆柱型的实物模型。教师提示:制作圆柱时必须先制出圆柱底面和侧面的展开示意图,再沿线剪下拼贴而成。学生通过想想,剪剪贴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圆柱型模型,有油桶、水桶、口杯等。有些学生还将圆柱与其他图形相拼,制作出火箭、电视塔、房屋等模型。

(三)小设计提高应用能力。

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出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解决。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例谈培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