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03-22 12:53李德俊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障碍健康教育

李德俊

摘要: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得不到平等的人际关系、待遇,健康心理不斷萎缩、扭曲,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表现为:自卑孤僻;自制力差、喜怒无常,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出现自虐、打架、摔东西等现象;恐惧、害羞,缺乏自信,性格孤僻,不自主与人交往等心理障碍。教师应了解并掌握智障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对智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障碍;健康教育

智障学生,存在不同的生理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而正常人也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长期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子女缺少关心而放任自流,接受了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和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待遇,使得智障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健康心理不断萎缩、扭曲,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走进这些孩子们心中,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了解并掌握智障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智障学生都有个别差异,作为特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切忌一刀切,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

(一)自卑孤僻。

由于智障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社会环境中可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往往极易产生低人一等、我什么都不行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导致他们不合群,从不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即使在外人主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应对。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是智障学生的内心焦虑、迷茫及无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后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自制力差、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喜悦时,表现得积极性特高,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表现得积极性很低,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情感冲动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常为一点小小的事而跟别人闹意见,甚至出现自虐、打架、摔东西等现象。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

(三)恐惧、害羞。

由于先天原因或后天不慎造成差异,使智障儿童在个性上表现为缺乏自信,性格孤僻。与人交往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甚至害怕见人。如有些学生,老师平时教育他们怎样招呼客人,记忆得也较牢固,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看到外人时不由地脸红,躲闪一旁,人家问他叫什么名字都吓得不敢回答。另一些学生,玩耍时说话嗓门很响,但上课要举手发言却畏缩不前,说话细声细语、一言不发。

这些障碍严重影响着智障儿童、少年交往的积极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应加强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主动、友好、协作的交往技能。

二、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尽量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智障学生,虽然智力上和正常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智障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特长。作为特教老师,我们应该走进这些特殊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促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智障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其教育方式的特殊性,既不能局限于一般的课堂式的讲座来进行心理辅导,更不能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待学生主动来咨询。智障学生一般不知道也不会承认自己存在心理缺陷。所以,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过程的观察发现,并针对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育、纠正培养。

1.走进智障生中间,在平等交流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合作伙伴。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环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伙伴”,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通过自由交流,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同时注意语言错误纠正。由于老师把自己定位于“合作伙伴”,则能心平气和地成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感到轻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总是流露出最真实的内心想法,老师则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教育信息,得到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由于是平等交流,老师不需要有任何空洞的说教,和学生一样,也是就事论事,但是在这个“论”的过程中,则可以不动声色地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正确的生活态度、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教给了学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日常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智障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智障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也培养了智障学生住校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各科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口头与书面交往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家庭成员之间;做客与待客;探望与被探望;服务与被服务;智障儿童的知识迁移能力差,不会灵活应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对于各个场景还要设计不同的变式,并不断变换主体与客体,训练学生掌握同一情景中不同情况的交往语言与技能,增强积极交往意识。

参考文献:

[1]儿童语言障碍及矫正,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心理障碍健康教育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低到尘埃里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