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8-03-22 12:53焦凤云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传统文化

焦凤云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的任务。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因此,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同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民族特点与思想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还可以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我国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明与思想沉淀的体现。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真正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演变,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真正提高国家的民族凝聚力[1]。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古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使学生将古人作为榜样,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真正掌握小学语文知识,形成小学语文知识体系。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汉字是当前唯一的表意文字,这就意味着,汉字具备音、形、义有效结合的特点,汉字本身具备高超的智慧性与文化性[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识字、写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教育经典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启蒙教育经典可以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帮助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并且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创造汉字的出发点与汉字相关典故,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汉字。

例如,在学习“山”字,教师可以为学生用图片展示“山”字的象形含义,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含义,真正掌握汉字。通过运用字理识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汉字。通过结合传统文化为学生讲解汉字,可以潜移默化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在古诗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明流传的瑰宝,古诗词具备时代专属的特点与特有的文化价值,但是由于小学生并不了解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并且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传统文化,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中的包含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展示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古诗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真正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例如,在《小池》一诗中,对小池中的泉水、小荷、蜻蜓以及水池边的树荫进行描写,学生并不能在短短的几个文字中真正感受到古詩词中描述的场景,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古诗词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古诗词中渗透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3]。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教师要重视开展人文性的教育。通过熟读与背诵古诗词,学生可以真正掌握语文知识。通过熟读与背诵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使学生真正感受人文性,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熟读典故,以史为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典故,从而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与能力。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典故,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真正掌握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以史为鉴,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流入我国,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4]。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为学生讲解历史典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意志,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卧薪尝胆》、《大禹治水》等历史典故,以此使学生感受到遇到困难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心,使学生感受为国牺牲等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真正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尚冬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0-21

[2]任静.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刘玉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亚太教育,2015(21):32

[4]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4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传统文化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