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3-22 12:53茄学平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茄学平

摘要:数学是一种思维,数学是一种沟通的媒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具有用数学思想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这一根本目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學生的综合素质。

一、打破传统模式,构建思维型课堂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良好感情则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依赖感,降低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互动,适当地增加问题的提问。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实际,问题的设置要尽量贴近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原来枯燥的说教方式。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学生才能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利用开放性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类题开放型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开放型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独立思考是学生健康个性的重要品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尽量做到"五让":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要让学生动眼去看,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能讲出来的就要让学生动口去讲,教师不说;凡是学生能想出来的就要让学生动脑去想,教师不启发;凡是学生能写出来的就要让学生动笔去写,教师不示范;凡是学生能做出来的就要让学生动手去做,教师不演示。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尽量做到"四不要":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继续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大胆发言;不要马上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样会造成"惟老师独是"的依赖心理;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之时急于出面代理,而是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当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后,不要满足现有答案,而要启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或寻找其它的途径、方法进行解答。

四、利用开放性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类题开放型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开放型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五、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

逻辑思维中极为重要的是所谓思维的志向水平,即思维的兴趣、动机、意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动机,使学生获得思维成就带来的欢乐。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学生们想一想,最简单的多边形是几边形,学生自然会想到三角形,那么,能不能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构想”,通过构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或已学过的知识。汉斯.费赖登塔尔曾指出:“科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教学必须从被动地听转为主动地获得”,“我们的教育应为青年人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得文化遗产”。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往往为学生作了详尽的考虑和安排,如哪些概念易混淆,哪些公式在运用中可能出现问题,在问题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盘托出,包办代替,势必剥夺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只能事倍功半。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思维错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师怕学生犯这样的思维错误,或是学生思维方法不符合自己原来设定的方向,就立即加以“引导”,这样做只会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出一定的时间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多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比教师直接或提前告诉他们将更为有效。

总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开发,挖掘问题的内涵及潜在的教学价值,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温茯. 浅谈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1)

[2]周桂兰. 浅谈中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教师,2012(14)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