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比“闲”好

2018-03-22 12:53罗艳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一节课文本生命

罗艳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所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忙”比“闲”好。

以前,我们都喜欢采用备好课然后一讲到底的传统常用的教学方式,没有实实在在的课堂计划与课前准备。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的扯着嗓子说教,而学生却比较“闲”。闲得有些学生就去和同学讲小话,有些学生就做起了小动作,还有的学生甚至就睡起了大觉、、、、、、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老师的教学手段有关,与儿童自身的兴趣倾向甚至性格倾向有关。孩子们有意注意方面的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可以持续保持几十分钟的专注,而有的孩子却只能保持几分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出现“玩东西”、“讲小话”、“打野”等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养成不良的听课习惯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业的发展,甚至终身素养的形成,还会干扰班级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认识儿童“注意”发展的规律,根据规律进行专心听讲习惯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在最重要的课堂四十分钟保持注意力,做到有效的学习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然后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忙”。如何“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听

一段激情的导入词,一句句润物细无声的概括与总结的话语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阅读的期待。这样做是看似不动,而实际上是心“动”。如,《生命生命》导入词: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懈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课伊始,便达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又比如,《生命生命》这一课上到最后时,结合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内容,可以这样结束:鲁迅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人来说,生命有两种,而充实的人生则可以创造许多欢乐和机会。科学家爱迪生可以孜孜不倦地尝试12万次失败,才得以发明电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可以创造美妙的音乐;达芬奇从画鸡蛋的少年变成大画家、、、、、、他们就是好好地珍惜生命,过着充实的人生。另一种是荒废的。荒废的人生是自身造成的。这些人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生命如果少了一点善良,多了一点罪恶,那就是白白的糟蹋它。愿同学们都能珍视自己的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有光彩!【真实的事例,优美的文字,激励的语言都是老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上“文路”,以情激情,让学生情动而心动,让情与智和谐共生。】

二、说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课堂上我们应该利用一些有效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我们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进行汇报;有时我们还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展开与文本的对话,理解语言,内化语言,甚至升华文本,拓展运用。如教学完《赵州桥》时,我们可以来引导学生说话: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呢?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也有事可做了,有的看,有的寫,而我们就达到了让学生再次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读

“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赏读、美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和优美,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读的方式很多,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竞赛读、精读、细读等等。如果一节课,老师能够合理的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也是一种让学生“闲”不下来的手段。如,《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我让学生采用精读的方式朗读: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2、“我”放鱼时的心情。3、钓鱼的启示。通过一次次的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深入人物的心灵,感悟文中的情和理。

四、写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的时效性。尊重学生愿望,肯定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把文本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享受读写的愉悦、交流的快乐。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写难认、难写的字词;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些精妙的语句;也可以指导他们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教学《搭石》这课时,我利用“如果搭石能说话”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写话,学生的兴趣极浓,一下子注意力集中,欲欲跃试,后来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1、这里的人一心为别人着想,当我们松动时,只要被人发现了,无论他有多忙,都会重新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我们身上踏上几个来回,直到稳当了才离开。2、你们就在我身上走吧,踏吧!看到大家这样和睦相处,懂得谦让,互帮互助,我就是再累也高兴啊!、、、、、、这样的文字,这样的语言正是对文本的一次极好的回归。同学们不但有事可做,更重要的是已经将它们“写”进了心里,同时也明白了作者写搭石的真正用意。

除了听说读写这四个最重要的手段,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可行。总之,一节课,如果能够使你的学生觉得他是这堂课的主人,然后让他开心愉悦的“忙”个不停。那么这节课你就会轻松地带着那群孩子在知识的天地中痛快的畅游一番,尽情地体验收获的快乐!

猜你喜欢
一节课文本生命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