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

2018-03-22 12:53丁晓丽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经济学大数据改革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教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高职老师也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及理念,来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高职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但这却间接导致了理论知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失调。通过对目前高职数据化教学现状与情况进行浅析,并以《经济学》课程改革为例进行教学探究。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学;改革

引言: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大多开设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其目的是向学生介绍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该课程在最初开设时几乎是按本科院校的教学要求在组织教学。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探索,该门课程的改革上很成功,但由于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造成任课老师对教学内容把握偏差大,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内容老套以及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一、高职《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现在尽管已经有高职院校教师编写的《经济学基础》教材,但是其内容仍是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的缩减版,内容完全时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宏观经济学理论。 这些理论大部以图表进行描述,以数学模型进行辅证。理论性很强,也就是理论与实际经济生活是分开的,没有遵循教育部指出的高职院校要以“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指导思想。

(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度

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原因,学生对于企业与社会的经济学人才需求情况还不够了解,甚至于对国家的一些经济方针政策都不熟悉。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有必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进一步将课程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并搜索更广泛的实时案例资源来结合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经济学基础》课程中所蕴含的精髓。

(三)高职《经济学基础》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大部分高职学校学生并不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对于数学逻辑的理解能力也明显有欠缺。所以,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学基础》课程有必要借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将理论知识与更多实时的案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经济学基础》课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受教材版本的限制影响,有些经济学课本内容实际案例

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很难直接体现经济学理论教学价值,最终逐渐导致教学低效的尴尬局面出现。例如,微课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都可将课本中的一些经济学案例具体化和形象化,这种方法模式也确实有效降低了理解难度,在一段时期也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重点,但是目前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也面临着较多难题。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

(一)提升教学要求,加强考核标准

首先,学校应提高对老师的要求和标准,这样才能使老师明确《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价值与重要意义,同时在基于教学任务之外,老师也应该对教学目标与内容做一个系統合理的 规划。最后老师还要对考核制度进行改良与突破,例如,除了常规的试卷考核以外,老师还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或将学生出勤、参与积极性、学习任务完成度方面纳入最终评核标准。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的最新方法,这可以帮助教学不断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应该充分的顺应现代化信息的传播优势,不断学习和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本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更加多元化、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可以利用移动网络设备,掌握最新的新闻资讯,网络购物渠道的开通和扩展,提高学生发生消费行为的频率。教师可引用网络消费的案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热点事件与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了解经济行为中所蕴含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有效的解决消费的成本,从而切实的感受到学习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实际价值。

(三)对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加以改良

进一步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考核,使学生从主观层面上意识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目前大部分院校都是将经济学基础作为考察课程,最终的考核难度并不大,这也是导致该门课程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参与度较低的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适当的加强该门课程的考核难度,制定更加严格的考核标准。传统教学模式在期末考试就以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掌握程度的好坏,但在信息化背景下,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考核需要更加注重全过程性,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积极性、作业的完成程度以及最终的卷面成绩都纳入成绩考核标准。

(四)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能量

在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了解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并通过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课堂上,教学难点表现为理论性质过于明显,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老师可以通过引用教学案例的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了解以及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消费频率很高,所以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结合经济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加快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的速度,进一步让学生根据经济规律来有效理性的消费,从而感受《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结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对于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相较于经济学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没有过多地突显复杂知识理论,而更为注重的是课程内容的连接整合度。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所以在信息化教学时代背景下,老师应加强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蔡璐.对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5(11)

[2]申益美.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1(07)

作者简介:丁晓丽 (1981— ),女 ,汉族, 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经济学教育、创业教育、民商法。

猜你喜欢
经济学大数据改革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