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3-22 12:53贺志斌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

贺志斌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都采用一些新型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语文源自于生活,因此对于语文的教学离不开生活,必须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文首先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意义,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渗透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理念;语文教学; 渗透

语文源自现实生活,并服务于现实生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可改进教学理念、开拓教学思维,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于新课标的全面实现。因此,本文对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探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意义

(一)加快教学改革的脚步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在新课改中的推行力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初中语文教学若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则应以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学生的内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理解语文知识,加快教学改革的脚步。

(二)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生活化教育理念来说,主要是指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将生活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过中学习知识,体会知识,在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以及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品质。

(三)激发学习兴趣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这一阶段也是个人成长的转折点,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机械记忆是最为常用的学习手段,经此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不仅不扎实,且有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但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恰好可弥补上述不足,它可增加语文教学活动的真实性,使其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二、渗透与应用策略

(一)改进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十分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最终排斥语文学习。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开拓教学思维,形成合理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活跃学习思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现实生活接触的机会。

(二)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

因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部分语文教师为让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学习,通常会向学生施加较大的压力,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若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则最终可能会完全丧失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为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应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创设与学生内心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氛围,进而让学生高度集中,主动学习。

(三)深入挖掘教学资源

現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虽然涉及一定的生活化内容,但是,如果片面依赖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则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生活着手,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加强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凭借学生现有生活经验来调动语文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例如,在学完背影这篇文章后,可布置课后观察自己父亲的任务,回想与父亲相处中最难忘的瞬间,切身体会父爱如山这句话,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父亲,这既能提高学习自主性,也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进而与作者达成共鸣。

(四)注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其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注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然而,因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其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学生的阅读时间较少且阅读范围狭窄,进而无法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重视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准确定位与阅读素材的衔接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不断增加情感体验,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不仅能丰富写作素材、增加文章真实性,还能锻炼写作能力。因作文写作中会遇到各种题目,有时面对一篇文章,学生可能会不知如何下手,写作积极性不高,即便能写出文章也是应付了事,所以,教师应着重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并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来指导写作教学。

(五)积极融入生活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包含较多的内容,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知,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知识的价值,调动学习自主性,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且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寻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审美情趣,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应有机结合课堂与课外教学,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广阔的语文学习平台,将语文融入生活这个大舞台,使其进一步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学完乡愁这篇文章后,可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家乡,观察家乡,参与家乡中的活动,围绕我的家乡这一题目进行创作,这与一味的摘抄名言名句相比更有意义。

结语

语文是一门生活化学科,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不仅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基于上述情况,初中语文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观念,明确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意义,深入挖掘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