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2018-03-22 12:53吴娟
魅力中国 2018年3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科学技术

摘要:“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共同理论观点。本文在对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阐释的基础上进而说明该派的可取之处与不足。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贯穿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始终。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内部,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探讨并没有达成一致。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理论是意识形态革命论,即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意识形态是决定一切的,革命的胜利取决于无产阶级是否拥有成熟的阶级意识,是否取得了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但是鼎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则完全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方面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抨击;另一方面明确地宣布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新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其理论阐释进行梳理并进而对其理论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一、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共同理论观点。在其创始人霍克海默那里,“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论已成雏形;马尔库塞在继承其前辈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倾向及其充当控制工具的消极作用,使“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理论趋于成熟;哈贝马斯则在考察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虚假性本质,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新的意识形态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了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从而使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论得以系统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有以下特征,首先科学技术具有了控制、操纵意识的功能。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意识形态的首要功能在于对群众的宣传、灌输和洗脑,通过调节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来维护既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具有操纵的功能。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生产得以工业化,能按照一定的标准与程序,大规模生产各种各样的文化复制品。通过文化产品的“整齐划一”的生产与消费和“不断重复”的灌输,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齐一化”。因此,马尔库塞断言,在发达工业社会,“在一种新的意义上来说,正盛行的社会控制形式是技术的”[1]。其次,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法兰克福学派成员谴责一切意识形态都是“公开的谎言”、“大众的欺骗”、“集体性迷惑的工具”,把虚假性和欺骗性看成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法兰克福学派断言,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功利性和效用性。他们认为,现今的发达工业社会,虽然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操纵与控制,使人们失去自主性而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社会日益能够为广大居民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于是在尽情消费、纵情享乐中,消除了社会的否定因素,达到和统治制度的和解与协调。从而科学技术就不再是和意识形态无关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它把高生产必须靠高消费来维持的社会需要,通过刺激与扩张人的欲望与满足来强加给人,冒充为仿佛出自人们自身内在的需要。所以,马尔库塞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2]在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看来,发达工业社会统治形式已经由传统的政治经济统治转变为现有的意识形态控制,意识形态已经成为维护统治的主要力量。因此,人的“解放”过程就是一个瓦解意识形态控制、对意识形态进行揭露与批判的过程。

二、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可取之处

法兰克福学派注意到了科技进步对人的理性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影响这样一个普遍的事实,尤其是注意到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技进步导致工具理性横行这一点,有其合理的成分,深化了我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它有以下值得肯定的方面:第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揭示了这样一种客观事实:科学技术在当代工业社会,不仅加强了人对自然的攫取,推动了社会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且成为统治者用以对人进行统治与压抑的有效手段,使统治与压抑具有合理性、合法性的外貌。这一事实的揭示,有助于分析和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新形式和新特点。第二,该理论表现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异化现象的强烈愤懑与批判,并把这一批判提到一个新的层次。法兰克福学派把科技异化置于整个社会生活系统加以考察,揭示出它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公众生活与私人生活乃至个人与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巨大影响与表现,从而使马尔库塞得出“总体异化”的结论。因而,他们对科技异化的批判意在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第三,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新旧意识形态的区分,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所发生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例如,哈贝马斯认为,资产阶级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意识形态都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但旧的意识形态多少包含着由阶级利益制造出来的对于未来政治的幻想与幸福生活的理想,蕴涵着与现实的不一致性,从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新的意识形态则取向于顺应现实,通过物质生产的高度发展与富裕的生活,使人们的意识顺从化,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的操纵,确保了群众对社会的忠诚。从而新意识形态的虚假含有对社会进行否定、批判的因素。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积极方面启迪人们去注意与考察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新视角。

三、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反思

法兰克福学派在力图把握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时,并没有去具体而科学地考察当代西方社会的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和影响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相反,他们抛开特定的社会背景,过分夸大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和消极作用,甚至把科学技术直接等同于意识形态,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法兰克福学派的缺陷在于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诸事物,诸现象的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是人对自然界认识、利用与改造的产物,它本身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而意识形态则是人们关于社会的观念形态的理论化、系统化,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意识形态的变革,丰富意识形态的内容。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功能。特定的社会主体总是力图从科学技术那里寻求支持和服务,为阶级利益和政治制度做辩护,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向科学技术领域的渗透。法兰克福学派把科学技术理解成為意识形态,使他们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丧失了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而违背了该学派建立的最初的宗旨,使其理论丧失了固有的革命性。其次,法兰克福学派把虚假性看成是一切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阿多诺指出,意识形态本质就是不真实,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和谎言。哈贝马斯也说,意识形态就是现存的非真理,它是集体性迷惑的工具,是对大众的欺骗,是公开的谎言。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意识,但并没有一概而论非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也没有否定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列宁甚至提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因而意识形态并不必然是虚假的。第三,法兰克福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透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理性本身、科学技术已从人的解放工具变成统治人的工具,这意味着理性、科学技术本身的异化。这种看法有其合理因素,但由此把科学技术当成一切罪恶之源,则是根本错误的。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除了厌恶和空洞的否定外,根本找不到任何拯救人类的途径,以至于阿多诺哀叹:“绝望是最后的意识形态,在历史上和社会上都是被制约的。”[3]总之,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以20世纪文化危机为背景的特殊异化理论,它致力于揭示发达工业社会由于科技的异化而导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深切关注。然而将对科技异化的批判转变为对科技本身的否定,并归结为意识形态的批判,就走向了社会批判初衷的反面,掩盖了造成科技异化现象的社会根源,转移了批判的矛头,消解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批判,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 9

[2]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32

[3]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3: 374

作者简介:吴娟,(1980.1- ),女, 陕西西安人, 汉族, 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遵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科学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