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2018-03-22 02:18黄睿
魅力中国 2018年35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运用小学语文

黄睿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语言的特征、艺术性等方面保持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成功的教学语言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因此,教师更应该对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运用具有敏感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着重关注教师教学用语的哪些方面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运用

一、教学语言的语体特征

(一)采用诙谐幽默的課堂用语

在小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的当今小学,小学生很容易对学校教学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对幽默感的充分利用,对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富有幽默感的教师,能通过语言,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形成课堂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二)雅俗结合的教师用语

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在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好普通话进行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不能生搬硬套使用书面语进行教学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语言不具备文学性的特征,书面语经过教师主体的加工利用,即成为教学中的文学性语言。文学性语言在教学中整体呈现儒雅之气,对学生的品德,个性地培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雅俗共赏,在追求高雅的同时,同样不能将俗文化完全抛弃,教学用语同样要讲求通俗易懂,再高雅的文词,也必须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二、课堂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一)观察细致、反应敏捷、判断准确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不可能将课堂上的所有情况都考虑在内,教学中随时会出现许多特殊的情况,如一位教师在讲《第一次抱母亲》时,发现一位学生低下了头,原来该生的母亲外出打工,孩子与母亲已经几年没有见过面了,于是老师接着讲解道:“有时候空间上的距离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念与痛苦,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就是这么一个课堂上细致的观察,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了温暖,使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在面对偶发事件时,就需要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如转移话题,冷处理,将事件化作善意的谈笑等。这样,既能化解不必要的尴尬,又没有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二)中西结合,诗化语言

现在的学生的心智成熟得越来越早,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更新创造才能迎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以及欧美西式语言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教学语言轻快,同时兼顾文学性特点,诗化语言,言之有物,尽量减少教学语言中的语言垃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诗化语言的培养与训练,阅读中外大量文学作品,在兼顾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以及语文课程本身特殊的性质的基础上,将这些语言运用到教学中,充分显示人文学科的思想内涵。

三、课堂用语的互动性

(一)肯定赞赏,鼓舞学生

课堂上的教学是具有互动性的,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给予表扬,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赞美,相比惩罚,表扬、赞美更具有激励作用。学生改变了老师的看法,他们通过将正向赞美传达给了学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情景交融,心灵共鸣

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师刻意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在阅读与理解时,需要运用我们的语感来体会感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朗诵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体会教师用语的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模仿教师,领会语言文字内涵,做到寓教于乐,而非教师单方面的付出。同时,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选择好教学突破口。最让人感动的,往往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选取最真切的情感,用以敲击学生的心房,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想去了解,以此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心理的共鸣。

四、教师语言呈现的艺术特征

(一)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载体这一艺术特征,可谓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将“文化载体”这一论断写入其中,可见,教育工作者已经注意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利用, 充分发扬文化意识。虽然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不能称之为“文学”,但许多课文都是由文学大家所写所著的,文章的文学性与教师语言的融合,就使得算不上“文学”的教师用语拥有了文学的内涵,这种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对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很大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在大海中永生》时,是这样导入的: 1997年3月2日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啊!那一天,哀乐低回。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与世长辞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人们失去了邓爷爷,心如刀绞,千家万户,涌向天安门广场,呼唤着他。这段导入,长短句交替使用,节奏感强,文字中透露出来极高的文学修养,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灵活的形式

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不是顽固不化的照本宣科,语文教学必须时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校本资源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做出调整。如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时,语言就要愈发考虑到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相反在进行高年级教学时,就需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内部思考。诸如这种形势变化还发生在教学语言的情感、风格等方面,多方面的变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總之,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都在诉说着一个论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转变,同时,只有成功的教学语言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语言的特征、艺术性等方面保持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做到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兆群. 论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9(9):100-103

[2] 黄娟. 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的运用[J].江西教育论丛,2002(4):25

[3] 唐蓉清. 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J].探索,2009(1):35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运用小学语文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