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行为三层次分析模型”的师生课堂行为研究

2018-03-23 12:00陈实
地理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析模型观察者结构化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实质是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课堂,用实证的方式研究课堂。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如同观察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的观察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着不同的观察方法和研究方式,这个多面体呈现在他们眼里的形状、色彩和亮度必定是有差异性的。只有将这个色彩纷呈的多面体,用不同观察者的视角展示出来,才能帮助观察者更客观地分析和判断课堂行为。

曾经看过TED 的一个演讲,演讲者是一位数学家,也是孤独症患者。他对事物的感觉是贯通的,在他眼里,数字是有一定颜色和形状的,所以,他能够毫不费力地记住π小数点以后的好多位数。我们在观察课堂或听课时,是否也存在一些通感?例如,听完有些课后,感觉如沐春风,听完另一些课后,感觉枯燥,味同嚼蜡。这些感觉连接到我们情感中愉悦程度体验,但是没有办法像具有通感的人那样,数字在他们的眼里是具象的色彩和形状。不能把课堂中的听觉、视觉信息即刻画出一幅直观的图像。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需要将听课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大众普遍认可的直观呈现。每个人听完一节课后,可能都有一些对课堂形象直观的语言描述,这些描述是從各自视角出发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观察者:课程与教学研究者、教师同伴和课堂共同体等。不同的观察者观察课堂的视角和描述课堂的方式不一样,存在不同层次。集结不同观察者的描述,在通用观察方法与观察工具的基础上,把不同观察者从不同视角所“看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生命力和意义所在。

纵观课堂教学行为观察与研究,基本遵循“课堂观察—课堂写真—课堂分析”的研究模式。“课堂观察”涉及观察的主体与对象;“课堂写真”即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课堂分析”包括量化与实证的过程与结论。近年来,现象学、人种志和符号互动理论对课堂观察分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堂观察主体的多元化、要素的复杂化、记录工具的现代化、观察方法的深入化,是课堂行为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立新的课堂观察分析模型迫在眉睫。

在“教学行为三层次分析模型”中,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被由浅入深地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设计有特定的课堂行为观察主体,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依据课堂观察的结构化和精细化程度,“教学行为三层次分析模型”将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划分为三个层次:准结构化层次、结构化层次、精细化层次。准结构化层次即课堂观察者运用开放式课堂观察方法,对课堂行为进行勾画,其勾画的两大维度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结构化层次即需要运用能够进行量化分析的记录手段(如视频),对课堂行为进行“切片”,“切片”可以时间为单位,可以事件为单位。并为“切片”赋予数字化的结构和信息,然后运用统计、归类、比较、综合等分析手段,挖掘出数据背后所蕴涵的教学喻意。精细化层次是课堂深描层次的观察。这个层次的观察聚焦某一个或者某一类教师或学生行为,或者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它是深入刻画层次的课堂观察。

“教学行为三层次分析模型”将课堂观察的层次设计为由粗放到精细化,由整体到模块化,由开放到聚集化、深入化的三个层次。模型研究者试图调动不同观察者,充分发挥不同观察者的优势,将开放式观察、聚集式观察、系统化和结构化观察等调配到不同层次的课堂行为观察活动中。

陈实,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后、高访学者,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委员会(IGU—CGE China Committee)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教学行为三层次分析模型的师生课堂行为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新编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著作和教材,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猜你喜欢
分析模型观察者结构化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基于语义的在线协作会话学习投入自动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基于大规模弹幕数据监听和情感分类的舆情分析模型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