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价值提升的制度保障

2018-03-23 06:49陈良格
时代金融 2018年5期
关键词:机关成果机制

陈良格

新形势下,我们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顺应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价值,在推进完善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促进者、实践者。那么,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价值提升方面还存在哪些制度瓶颈?如何优化体制机制,为审计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一、制约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价值的制度分析

从制度角度分析,主要有管理体制、反腐协作、质量控制、成果运用及队伍建设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价值。

(一)管理体制方面

尽管按照现行《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基层审计机关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但现实情况是审计机关人、财、物、事都归当地政府管理,当地政府的领导“权力”明显大于上一级审计机关。因此,基层审计机关更多地受制于当地党委及人民政府,很多时候充当了政府内部审计部门的角色,其对经济的监督作用十分有限。

(二)反腐协作方面

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因受自身权限和手段限制,对一些隐蔽性比较强的敏感领域,涉及到经济犯罪的问题,存在审计取证难、查处难的困惑。为了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工作中的作用,审计机关已开展了与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但局限较大,难以满足审计机关对经济大要案的查处。

(三)质量控制方面

2011年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机关完善审计质量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审计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基层审计机关在受多方因素制约,在执行新准则方面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仅从程序上和操作上加以控制,与准则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审计质量长期低水平徘徊。

(四)成果运用方面

2012年国家审计署实行新的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推行后,自上而下各级审计机关都开始重视审计成果运用。但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成果的分析利用或转化还处于较低水平,被审计单位屡查屡犯现象仍然存在。

(五)队伍建设方面

从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现状看,应该说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审计人员埋头于大量繁杂的审计事务,干的多,思考的少,业务能力水平与审计工作职能新要求存在差距;存在审计机关人员结构不尽人意、内部人才交流少,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审计人员工作动力不足、状态不佳。

二、优化体制机制,为审计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要提升审计价值,就需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为“需求者”提供“高品质、有价值”的审计成果;另一方面,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地转化利用。因此,我们要围绕这两方面工作,建立健全及优化体制机制,为审计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一)积极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强化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审计制度,强化上级审计机关与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审计监督的定位,强化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为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提升审计价值提供基本保障。

实现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可以使基层审计机关避免当地党委政府对审计的干预,能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更为公正客观地出具审计报告,及时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公开结果。

实现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从宏观和全局层面审视问题、实施审计,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领域的风险隐患,推动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实现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在人员进出、人才培养、人员流动等方面得到扩展,能够有效提升审计队伍专业素质,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二)健全与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协作制度,提升审计反腐成效

新时期,经济领域的违纪违规现象错宗繁杂,手法也越来越隐蔽,对基层审计机关来说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借助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力量,及时、有效地查处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反腐的作用。

实现信息共享。协作双方定期把各自来信来访及监督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梳理、提炼,形成有价值的线索,供双方执法、办案利用。

实现业务互助。协作双方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涉及到专业性问题或其他需要协作的有关事项,适时派员参与对方业务活动,发挥双方职能优势,协助对方开展工作,实现经济要案的查处。

实现联合督查。在原来移送机制的基础上,基层审计机关将重要项目审计报告抄送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对存在廉政风险的被审计单位或对象,实施联合督查,要求其针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完善权力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着力整改。

(三)推行审计项目评估机制,提高审计成果质量

基层审计机关增强审计成果质量,关键还是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审深审透为标准,着力解决审什么和怎么审的两大难点问题。这就需要审计机关成立由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审计项目评估小组,主要开展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質量评估工作。通过对审计实施核心环节质量的有效控制,把好审计重点方向,定好审计策略,打造审计精品项目。

审计调查阶段。审计组进点开始现场审计实施前,评估小组应对在审计前期调查工作深度进行评估,准确判断廉政风险和控制薄弱环节,以达到调查了解的目标。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结束前或审计组提出重大事项讨论时,评估小组应对审计组在实施过程中审计实施方案的落实程度或审计现场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评估,始终关注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实现情况,重点问题和疑点问题突破情况,适时调整审计思路和措施,保证查深查透。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报告前,评估小组应对审计揭示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估,重点关注查出问题的定性、定量分析,确保审计成果质量。

(四)健全审计成果转化机制,发挥审计价值最大化

审计意见和建议得不到落实和执行,审计成果得不到转化利用,也就没有审计价值可言。因此,我们要保证审计成果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实现查错纠偏向价值管理转变,发挥审计价值最大化。

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机制。认真做好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严格执行审计回访制度,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到位情况及其整改效果,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建立审计成果综合分析制度。通过对各类审计项目成果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整合分析和提炼,抓住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意见,供党委、政府和相关的审计成果利用部门参考利用。

(五)完善审计人员培训交流机制,优化审计人力资源

审计成果质量高低,审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强一线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素质;要拓宽审计人员成长渠道,激发活力,确保提升审计价值的动力。

建立审计业务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可以邀请审计系统的业务骨干、审计能手开展专题讲座,或者选派业务骨干到高等院校进修等方式,定期开展审计业务培训。

建立审计人员交流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审计系统人员交流和对外人才推荐,疏通上下级审计机关人才流通渠道,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让优秀的审计人员走出去,提拔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调动广大审计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激发审计队伍活力。

新时期,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精神为契机,积极参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成果转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价值,做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审计价值理念的思考.丁岱.2012年.

[2]基于完善国家治理视角下审计价值概论.周赋.2014年.

[3]浅谈县级审计机關如何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王玉春.2013年.

[4]浅议绩效审计项目开展情况的事后评估标准.张平.2010年.

[5]浅谈审计如何走出“屡查屡犯”的怪圈.穰永保.2011年.

[6]国家治理视角下审计人员动态培养模式研究.郭琪.2015年.

猜你喜欢
机关成果机制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打开机关锁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