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荣竹编 半个世纪的匠心独运

2018-03-23 07:51叶道荣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篾匠浦江竹编

叶道荣

竹编工藝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它代代相传,又代代发展,现在已从传统的篮、盘、罐、盒发展到屏风、人物、器物、家具装饰等十几大类,不仅美化着国内人民的生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1947年我出生于浦江县白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欢做一些手工活。16岁那年,浦江竹蔑社的一位竹编师傅应村民邀请来村里做农事器具。我偶然间看见那位师傅在编织竹篮,长长的篾条在师傅手里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功夫一个竹篮的雏形就完成了。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我主动要求去浦江竹篾社当学徒。因为自己有兴趣再加上做的非常认真,我被厂里的技术骨干潘子清相中,收我做了他的徒弟。那个年代外出干活,要比师父起得早,必须挑所有的篾匠工具,记得有一次到杭坪镇曹源一带去干篾匠活,凌晨两点就出发,师父走在前面,我挑着50多斤重的工具步行40多里路赶到一户人家。

篾匠是个体力活儿,一坐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眼胀、肩酸、腿麻是常事,我手上的疤痕,都是在刮竹子的时候刮伤的,最严重的一条伤疤缝了3针;精细竹编又是个脑力活儿,工艺竹编的所有细节都要严谨到位,无论是粗看细看都得有看头。因此,在学艺时有时得到师父表扬,有时被师父训斥,而他经常是这回看着满意,下次却皱起了眉头,学艺3年,终于出师。

我出师后来到当时的浦江竹器工艺厂工作。工作了好几年,从一开始的工人慢慢的做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当时的厂领导都非常喜欢我。后来因为经济不景气,工艺厂倒闭了,我也就失去了工作,那段时间我陷入了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但是自己对竹编浓厚的兴趣促使我重新拿起了篾刀,工艺厂倒闭了,我就自己干,所以后来我成立了自己的畅明竹编工艺厂,做做进出口贸易,让自己的产品远销海外。后来手工艺渐渐没落,大部分手工艺人为了维持生计都改行了。而我依旧没有放弃。于是成立了道荣竹编工作室。现如今,竹文化又渐渐进入人们视野,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并追求竹编的精品,2009年竹编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此我也为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我要做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同时我也参加了很多的博览会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阴阳双鱼包》在第九届中国义乌森林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佳人竹编包》在第五届中国创意林业产品大赛荣获“优秀奖”;

《情侣竹包》在第十一届中国木竹工艺美术博览会参展作品中荣获“金奖”;

《竹编桥》在第五届中国创意林业产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六芒星》在第十一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铜奖”;

《水滴竹包》在金华浦江第七届根石精品展中荣获“金奖”;

2015年11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成员来找我,让我做三十七座竹桥放在各国领导人的餐桌上,因为当时的我还没去过乌镇,没见过乌镇的桥,怕自己不能胜任,但是后来想想自己能把浦江竹编放在世界的舞台上,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不负众望,我完成了三十七座竹桥的浩大工程,看着桥被运走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2016年,杭州要召开G20峰会,当时安吉政府负责大会的竹编产品,其中就有一件国礼—水滴包。制作中他们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有幸邀请我去与他们一同解决。当我见到水滴包之后,虽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工序,但我觉得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我重新为它选了材料,制作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难题,但是我不怕困难,反复试验,最终克服困难成功完成了国礼水滴包的制作,也为浦江竹编争了光。

这么好的一门竹编手艺,它陪伴了我五十三年,一直以来我谨记师傅的教诲“竹编小手艺,人要大德行”。2016年12月,我接受中央电视台《我有传家宝》节目组的邀请,去参加节目的录制,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的竹编故事,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竹编了解竹编,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竹编,让这样一门好手艺流传下去。

2017年我还有幸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在同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交流,期间见识了很多像我这样的手艺人,也深深感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越发坚定了继续做竹编的信念,心里也迸发出一股作为文化传承人的自豪与责任感,所以我在培训期间积极与其他手艺人交流学习,也被授予“优秀学员”的称号。2017年9月,在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一个竹编传承工作室,收了十位对竹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做徒弟,希望他们能继承我的工匠精神,把竹编手艺一代代流传下去,今后我也会更加积极的做竹编,让更多的人认识竹编,了解竹编,这就是我与竹编的故事。

猜你喜欢
篾匠浦江竹编
乡村篾匠
浦江游览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艺人
东篾匠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连长帮我卖牛肉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篾匠父亲
篾匠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