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散文文本解读能力

2018-03-24 09:30王旭阳
文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散文教师

内容摘要: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在阅读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教师面对散文总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去诠释文本和实施教学,渐渐地使学生失去了对文本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的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前提,面对散文这种灵活自由的文体,文本解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散文文本特征,旨在从深层次、多角度,品味语言方面来提高教师散文文本解读能力,改变散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从而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散文教学。

关键词:教师 散文 文本解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文本并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在解读文本中的主观差异导致结论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综观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散文。散文具有区别于其它文体的独特文本特征,首先散文是通过对人、事、物特殊状态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体验和个人感受。诗歌与散文的重要区别在于,诗歌是以高度概括的意象作为自己的言说对象,而散文则是在切身体验和生活经历中提炼出写作素材,根据自己特殊的情感体验去抒发情意。例如老舍先生所描绘的《济南的冬天》就是因为英国和济南冬天的对比带给作者的强烈感受,因此作者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并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了一幅济南冬天特有的图景。其次,散文的叙事具有真实性。通常取自于生活中的细小片段,以此作为自己表达空间。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展现了在平凡的小事中呈现出父亲对我的关怀和爱护,彰显了父亲爱的深刻细腻以及我的真挚感动。最后,散文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多元的立意。散文创作囊括了现实生活的诸多方面,是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文学体裁。可以针对某一细节做出细致描写来表达作者内心的丰富感受。同时散文的立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自我情感的抒发、也可以是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例如《藤野先生》,作者不仅赞颂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也是对自己青年时代重要经历的反省和认识。散文的文本特征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只有多角度开掘文本的思想意蕴和内涵,才能架构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并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因此文本解读不仅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让教师在体验中认识自我,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次解读

散文教学的关键之处不在于记叙和描写的客观事物,而是作者加之在客观事物基础上的主体思想情感。散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弄清楚作者描写的人、事、物,而是帮助学生思考和感受作者想要传达对人生和社会的体悟。所以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文本解读,找出一个符合散文文本合适的深度,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作者营造的世界之内。

(一)打破原有理解,进行陌生化解读

优秀的散文能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给予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感受。对于教师来说对文本进行陌生化的解读就是要教师打破原有对文本的理解方式和模式化的教学思路。首先不能对文本进行盖棺定论式的解读。教学《背影》就联想到父爱、阅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直接将教学限定在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教师在原有知识和结构模式的驱使下,难以对文本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一篇散文文本时,用自己的认知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理解隐藏在文字叙述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避免解读文本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阅读文本,用学生的思维去认知、感受和体验。例如《祖父和我》这篇散文,在教师的角度就会着重让学生读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而对学生来说更能吸引他们兴趣的是文中描绘的乡村生活的乐趣。

(二)引用背景资料,进行合理化解读

许多散文名篇距离现实较远,因此要借助一定的背景资料,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合理化解读。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都能够带给教师关于文本背后的信息,站在时代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才更有可能收获作品中隐藏的作者的主观意义和社会价值。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如果教师只是阅读文本,只能片面的看到作品中体现的父爱,但是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我们就会发现隐藏在父子之间的是长期的冷战和不理解,并不只是单纯的传达出父爱,还有父子之间以爱为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又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单从标题来看就会觉得是一篇纪念人物的传记,但是本篇文章透过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重点在于作者想要反省自己青年时期的重要经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对两种事件叙述时所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意味。

二.扩宽视野,进行多角度解读

首先,可以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解读文本。课程标准贯穿教学的始终,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不仅要以文本为主,也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散文教学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文中的意境和语言。”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将文本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理念联系在一起并渗透进实际教学中,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统一。

其次,要了解编排者的意图,有利于教师挖掘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避免走弯路。要注重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根据整个单元的核心主题确定教学内容,如在写景散文主要是使学生能够领略景物之美,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置于“亲情”的主题单元,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貓》和《鸟》置于“人与自然”主题单元,意在使学生能够增进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自我反思形成善待生命的美好意识。课后习题才可以体现编排者的意图,能够使教师意识到文本解读的重点。例如《秋天的怀念》课后思考探究题为: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好好儿活”的理解。这一问题彰显了这篇散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体现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同时也让作者明白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不怕挫折永远对生命充满希望。

然后,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预估或者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遇到的困难,在理解时出现的种种状况。要清楚课文中的哪些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才能锁定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教学实施展开。

最后,教师要从作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文学作品反应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受、社会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解读文本也就是不断理解作者的内心的过程,包括了解作者的基本资料、写作背景、语言风格和思想态度等等。不了解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隔膜,也就不能深刻体会到父子之间那种欲说还休、不可言说的复杂情感;因此,教师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入探究文本,结合相关资料去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作者在当时情况下所抒发的情感,从而才能深入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思。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以专业性的角度去解读文本,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文本中的教学价值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指导学生更有效率的阅读散文。

三.品味语言,解读作者独有情思

阅读散文,归根结底在于要体味文中精准的语言表达,分享作者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和独特感悟。语言是作者抒发思想情感的载体,能够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传达给读者。品味语言是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途径也是散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抓住作品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读。揣摩重点词语就是对文章中内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进行理性的思考和体悟。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大都集中在对景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段落。例如《故都的秋》中对秋景的描写,《荷塘月色》中对荷香月色的描绘。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在于通过语言挖掘作者内心的思想活动,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对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的描写,生动的表现出了孩子的视野和认知角度;杨绛笔下的“老王”作者感到“愧怍”的原因才更好展现了文章的主旨。另外散文中有些语句也用了修辞手法去修饰,因此教师要重点挖掘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传情达意的作用。《白杨礼赞》中我们要懂得白杨树为什么能够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只有懂得其相似点才能感悟语言背后的境界。判断作家的语言风格特点也是作者解读文本的关键所在。鲁迅的沉郁顿挫、冰心的清新婉约等等,语言风格是作者胸怀、气度的展现,了解他们的语言风格,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解读作品。

品味语言之后就是欣赏散文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整合一致而产生的艺术境界。美妙的意境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相似的感受,激起心灵上的共鸣。朱自清笔下的《春》营造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也侧面展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精心构筑了一幅宁静动人的荷塘月色图,烘托出一种唯美的意境,也折射出了作者心中的那份宁静、自由和这难得孤独的美妙。如在《荔枝蜜》中“我不禁心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当读到这,也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对蜜蜂的赞叹,希望自己有如作者的梦一般变成一只蜜蜂。这就是意境的重要作用,重在让读者产生心灵上的激荡和共鸣。最后就是體悟情感。教师不仅要读懂表面的情感也要发掘作者的独特情思。情感的宣泄往往最叫人回味,对于情感的挖掘是由物到心的。朱自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全篇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乍看也许会想父亲不够灵敏甚至有些滑稽的动作为什么会让作者不由自主的潸然泪下。不禁会让人产生思考,爱和被爱并不是没有间隙的结合,相反爱中会有冲突和冷战,会产生隔膜。作者虽然嘴上没有说,但是心理上与父亲的和解,却是让他感动不已,这就是作者的内心世界。另外,教师也要注意作品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描述了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对母亲无尽的爱和赞美。儿子从母亲的话语中了解到了生活的真谛,要勇敢地、微笑地面对生活,当他真的到北海去看花的时候,作者看到花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坚强的品格,从此感受到了活下去的勇气。这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情感,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从作者经历中感受到生命之光的温暖,成为一个坚强的人。解读作者独特的言语表达,就能发掘文本中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文本解读是文学作品、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正确把握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品内涵的有效途径。散文的价值在于个性化,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因此教师只有深层次、合理化对文本进行解读,才能理解散文中蕴含的独特情思,体会文中重要的教学价值。但要注意的是,文本解读不是技术层面上的分析,而是教师仔细品读文本的过程,只有带着欣赏的态度,读出文本的价值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游走于文本之外,才能理解作品中的真谛,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契合。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荣维东.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蒋美琪.语文教师散文文本解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4]李海林,王荣生.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J].中学语文教学,2011,2.

[5]李作芳.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影响语文教学实效的原因探析之一[J].湖北教育,2009,01.

(作者介绍:王旭阳,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散文教师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美育教师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