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探析

2018-03-25 00:34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外加剂骨料水泥

厦门市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008

正文:

引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作做为重要的分部工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基础工程,其用量巨大,耗材众多。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减少材料消耗,在我们倡导环境保护的时期,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司的前埔三产配套用房(前景城)二期工程项目中,结合前人的经验,致力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也不断的努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材料与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施工全过程介绍

1 前期工作

1.1 做好选材

混凝土是由各种材料通过适当比例配合,混合后经过均匀拌制,通过振捣密实成型和后期养护硬化而成的。首先,水泥是混凝土的核心材料,而水泥的强度是选用水泥的重要技术指标,所以在选择水泥强度时,我们应选择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的。一般情况下,选择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如果是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则可取0.9--1.5倍。不同品种的水泥,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应用范围,所以必须根据混凝土的工程特点、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设计及施工要求来选择不同品种的水泥。其二,砂和石,即混凝土的细骨料和粗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选材的重点。砂可以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种。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在选材时,也要同时考虑。混凝土常用的石有碎石和卵石,它的颗粒级配和粒径大小也是我们选择的依据之一。一般我们选择连续粒级的颗粒级配,在满足不同构件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粒径尽量选大一点的。粒径增大,其表面积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也就减少了。我们将砂和石称为混凝土的骨料,是因为它们在混凝土中起到相当于骨架的作用,因此,在选材时,砂石的坚固性、碱活性、有害物质含量均要通过相应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其三,在混凝土拌合和养护时,作为必需品的水必须保证其质量。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可饮用水作为混凝土的拌合和养护用水。最后,在制作混凝土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外加剂、掺和料来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同时也能节约水泥的用量。各种外加剂、掺和料已经逐步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了。

1.2 拌制混凝土

在材料选取后,就要进行混凝土拌制。首先,我们依据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计算,并且经过试配及调整后,最终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用重量比表示。其次,混凝土的拌制一般由场外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或现场搅拌站拌制。在拌制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拌制质量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我们应做到:①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②确保各种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规定要求;③准确地进行用量计量,计量偏差符合标准规定要求;④投料顺序正确,粗骨料→水泥→砂→水,作为掺和料的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各种外加剂的添加宜滞后水和水泥;⑤搅拌时间合理,当掺有外加剂和掺和料时,搅拌时间可考虑适当延长。

1.3 运输和转运混凝土

合格的混凝土拌制完成后,就需要把混凝土运输和转运到浇筑地点,运输中不宜有分层和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并经检验合格。而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一定的连续性,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转运设备,如各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和混凝土泵送设备,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施工现场并浇筑完毕,以保证现场混凝土施工的操作和质量要求。

2 混凝土浇筑

2.1 准备工作

首选在浇筑前应当确定合理的浇筑方案,根据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认真交底,同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和检查工作,尤其是对钢筋、模板、支撑、预留洞口、预埋件、输送泵管的固定等的检查,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的隐蔽验收工作后,方能进行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2.2 部位浇筑

根据项目不同结构部位的特点,要有针对的提出不同的浇筑方案。

2.2.1 柱、墙等竖向结构

在浇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其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且应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现象。

2.2.2 楼板(厚度100mm-150mm)

在柱和墙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停歇1-1.5h ,方可继续浇捣梁板混凝土。梁和板一般情况下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有主、次梁的楼板应沿次梁方向进行浇筑,单向板则应沿板的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当有高度大于1000mm的梁时,梁的混凝土可以单独进行浇筑。

2.2.3 地下室底板(厚度600mm)

地下室整体片筏底板,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的施工方式,前层混凝土控制在300mm高度,浇筑间距控制在3米到5米,接着进行后层混凝土浇筑。

2.2.4 桩承台(高度1800mm--2200mm)

桩承台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的施工方式,分层厚度控制在300mm--500mm。浇筑时,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浇筑上层混凝土,并细致振捣,使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

2.2.5 施工缝的留设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必须间歇时,应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将后层混凝土浇捣完毕;否则,应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由技术人员确定,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留设,且应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后续施工的位置。

2.3 过程检查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钢筋、模板、支撑、预埋件、预留孔洞和输送泵管的固定的情况,当有发现变形和位移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除了开盘时须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应随时抽查。

2.4 养护、成品保护

施工现场的养护一般为覆盖浇水养护,对于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在终凝前,开始进行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于特殊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对于易触碰的混凝土构件棱角,如柱角、楼梯踏步等,可以采用保护措施。

结束语

伴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建筑行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建筑行业内的竞争越发的严峻,这样就使得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施工技术的发展。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应通过专门制定符合项目要求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技术管理,加强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把控和管理,加强混凝土质量与强度检测力度等措施来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猜你喜欢
外加剂骨料水泥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水泥混凝土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主要性能对比分析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