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城堡建筑艺术的演变

2018-03-25 00:34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哥特式西欧中世纪

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中部) 江苏 南京 210000

正文:

一、城堡的概述

1、城堡的起源

城堡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对于它的起源,目前学界存在两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城堡源于罗马设防营地(fortified camp),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源于维京人使用的木质防御栅栏。[1]其中后者在当代学术界占主流地位。这种维京人使用的木质防御栅栏是一种环状的栅栏防御区,中间则设有领主的住宅区。而在城堡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对于城堡的定义则是“城堡是防御军事住宅”[2],这一定义与第二种观点契合。

前一种观点所提到的罗马设防营地是一个纯粹的防御工事;尽管如此,大卫·温菲尔德(David·Winfield)仍然认为它或筑墙堡垒(Walled fort)是中世纪城堡的起源。温菲尔德和福斯都认为,中世纪早期并无新的城堡建成,所以中世纪城堡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3]在莱昂[4]及西北欧的一些地区(即罗马故地),罗马工程被沿用并加以改进,这为中世纪城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拜占庭的罗马石制防御工事,也为日后的防御建筑提供了范本,使建筑师的技能和视野得到提升和拓展。

2、城堡的发展阶段

学者们在论述城堡的发展问题时,会采取分时段的方法使论述合理化。虽然分法不尽相同,但大致可以划分为:9世纪左右城堡兴起;13世纪在规模及数量上都达到顶峰;到15世纪,城堡军事功能消失。中世纪史学者莱佩奇在《中世纪的防御城堡与防御工事》一书中提出了另一种划分方式,如将5-16世纪的城堡和防御工事分为四个阶段:5到9世纪为第一个阶段,此阶段防御工事减少;10到12世纪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军事建筑复兴;13到14世纪为第三阶段,此阶段中世纪城堡发展完善;15到16世纪为第四阶段,此阶段城堡随着人类社会热兵器阶段而转型。[5]在这样的功能演变下,其建筑风格也经历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几个风格的演变。

二、城堡建筑风格的演变

1、城堡外观风格的演变

9世纪之前的城堡是“土堤-堡场”式城堡。堡场是一片较大的围场,外围是挖掘的壕沟,内部是建造的土垒。这两个元素加在一起,便形成了我们最常见的早期城堡[6]。城堡内通常有一些典型的建筑结构,如吊桥、前堡、城堡大院、杂用建筑物、墙塔、宫殿(城堡主住所)、闺房、祈祷室、城堡内院、城堡主塔(瞭望塔和最后避难所)。而这些城堡的规模、形状则视主人的需求和经济实力而定。主人经济情况不同,堡场内塔楼数量也不同。城堡建造土堤的原因有二:其一,它可以用于御敌。在高耸的土堤上,城堡主人便可以居高临下勘测敌情。其二,它可以用于宣告权力。这也说明城堡主建造城堡的原因不仅在于自我保护,还在于镇压弱者,树立威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堡已经不再是征服和宣告主权的工具了,它们中的许多甚至被荒废和遗弃。而且,这种城堡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围墙由黏土夯成,坚固程度不够且容易被烧毁,因此只能用来防御小规模攻击。于是,石头结构的城堡应运而生。

石头城堡出现在11世纪,一方面是因为堡主对城堡防御性能需求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十字军的影响。在十字军东征带回了新的防御技术,使石制城堡的设计和结构得到完善。石头城堡不再使用木质栅栏作为幕墙,而是用条石堆砌成幕墙;这样就会在幕墙上造成许多间隙,士兵们可以通过间隙射击。城堡的防御塔楼沿着幕墙间隔一定距离建设,一般也会有士兵在塔楼之中向外射击。但这样的防御塔楼也并非没有弊端:它一般被建成正方形,因而在结构上比较脆弱,容易遭到破坏。12世纪拜占庭和阿拉伯的建造技术成为了城堡设计者的灵感来源,将其改造为圆形或半圆形塔楼,从而解决了此弊端[7]。同时,建造者也对城堡主塔进行了改造。城堡主塔既起到了瞭望塔的功能,也是城堡主最后避难所,拥有最坚固的防御结构。这一时期城堡的其他建筑特点有:城墙体积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大门用同心多层小圆圈;通常在横厅上有一两座钟楼;大厅的大小立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建筑的窗户通常十分窄小。[8]这一时期的城堡通过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顶来表现其审美价值,最终呈现出一种厚重、沉稳的美学效果。

2、城堡内部装潢的演变

城堡作为二元式建筑,其内部装潢影响着堡主的生活质量。罗马式石头城堡闭塞阴暗,并不适合居住,于是哥特式城堡应运而生。哥特式城堡应用了玻璃镶嵌窗,这一装饰是哥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征。哥特式城堡的玻璃镶嵌窗十分高大,一般占据了整个墙面,导致雕刻和壁画没有足够的空间安置,因此这些出于艺术的装饰就被安排在了窗户上。但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有限,匠人们制作出来的玻璃经常含有杂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除此之外,玻璃镶嵌窗的设计也受到地中海地区镶嵌艺术的影响。早期哥特式城堡的玻璃镶嵌窗玻璃片面积小,透明度低,色彩偏暗偏浓,因此窗子的整体色调统一而沉稳。

13世纪末,随着烧制玻璃技术的进步,玻璃片变大了,更透明了,色彩更鲜艳了。[9]此外雕塑也是到这个时代才发扬光大,这主要是由于基督教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雕塑艺术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直到这一时期才逐渐减小。从11世纪起,市民们习惯于在教堂和城堡中增加雕塑,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城市的繁荣,工匠们也能够随心所欲地创作,哥特式城堡中出现了大量作为装饰的雕塑。这一现象极大地推动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开启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发展的大门。之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城堡内部的装饰风格吸收了古罗马时期的特点,同时也加上了东方艺术和哥特式艺术的装饰特点。在这一时期,城堡内的家具通常不露结构,而习惯于用灰泥模塑浮雕进行装饰,在此基础上再在其表面喷涂颜色、制作彩绘。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城堡内部装潢往往采取巴洛克式或洛可可式。巴洛克式有着极强的宗教色彩和享乐色彩,给人以奢靡感。它拥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理性的宁静大相径庭。同时,巴洛克式也强调艺术的综合运用,将绘画,雕刻,甚至文学、戏剧有机结合,并融入宗教色彩。法国的凡尔赛宫内部装潢就代表着巴洛克艺术的巅峰。

三、结论

由此可见,西欧城堡的独特建筑风格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按照不同的功能逐渐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实用性特色;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在地区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文化,西欧城堡在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形成了有其共性而又各具特色的风格,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也正因为如此,西欧城堡建筑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使其成为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欧社会文化变迁的见证者,成为了西欧各个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今天我们考察西欧城堡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不仅仅是要认识它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是要通过它来管窥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结构乃至各个重要历史事件的细节;对西欧城堡建筑所蕴含的价值的进一步发掘,不仅应该是考古学的重要内容,更应该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资源。

注释:

[1] 刘汇洋:《西欧中世纪城堡的区域影响力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第5页。文章中未指出具体持这些观点的学者。

[2] 萨默塞特·弗赖:《大卫和查尔斯的城堡》(Somerset·Fry,The David and Charles Book of Castles),德文郡:大卫和查尔斯出版社(Devon:David&Charles),1980年版,第9页。

[3] 转引自刘汇洋:《西欧中世纪城堡的区域影响力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第6页。

[4] 莱昂(León),西班牙西北部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莱昂省首府。

[5] 刘汇洋:《西欧中世纪城堡的区域影响力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第3页。

[6] (英) 马克·莫里斯(Marc·Morris):《城堡的故事:半部英国史》(Castle:A History of the Buildings that Shaped Medieval Britain),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第13页。

[7] 胡志峰:《中世纪城堡的军事作用及其历史影响》,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7页。

[8] 赵阳:《社会变迁中的英国中世纪城堡》三联书店,2017版,第237页。

[9] 同上,第100页。

猜你喜欢
哥特式西欧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艺术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