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铁矿1600主平硐深埋段岩爆特征与施工对策

2018-03-25 03:47
山西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岩爆隧洞岩石

向 世 东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白马铁矿主平硐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弯丘乡境内,隧洞全长4 738 m,隧洞开挖断面为44.166 m2~63.119 m2。这里山势雄伟,地质条件复杂。经地质勘察,隧洞分别穿过黄龙断层,万年沟断层,并在隧洞深埋段存在岩爆的可能。1600主平硐2003年12月19日开工,于2005年5月14日开挖至ZK2+385 m段发生岩爆。

1 1600主平硐岩爆现象及特征

1.1 岩爆现象

2005年5月14日,1604主平硐开挖至ZK2+385 m段时发生岩爆现象,拱部出现劈劈啪啪的爆裂声,随即片状岩块崩出,并沿岩层层面大面积脱落,侧帮也随后出现片落现象,岩爆片呈舌头状、不规则的片状物,中间厚,周边薄,脱落多与岩壁平行,隧道拱顶脱落后的岩面呈笋状或河流状,岩石稠密,周边锋利。

1.2 岩爆特征

1600主平硐最大埋深约600 m,在发生岩爆地段,隧道穿越以强度高、岩石较完整的硬质岩为主,岩爆从主平硐ZK2+385 m开始,至ZK2+398 m本段岩爆结束,岩爆较为连续,后又在隧洞掘进过程中,又陆续出现多段岩爆,强弱不同,总体来说,1600主平硐的岩爆现象主要有以下特征:

1)岩爆均发生在角闪正长岩体内,围岩类别为Ⅱ级、Ⅲ级,岩石强度高,完整性较好。地表埋深400 m~600 m,属深埋隧洞段。

2)岩爆在未发生前无明显征兆,也无空响声。一般岩爆发生在掌子面5 m~8 m范围内,是在该位置掘进开挖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距齐头8 m最为强烈,一般是在3 h~12 h内,也有滞后1 d~2 d的,随着地应力值的增加而增强,延续数天时间。

3)岩爆在平硐掌子面与侧壁均有发生,在1600主平硐中,岩爆开始和结束地段以轻微岩爆为主,发出较为清脆“啪、啪”的声响,中间段岩爆较为强烈,发出的声响较为沉闷,伴随着“嘭、嘭”的声响并夹有其他声响。

4)岩爆呈劈裂破坏及剪切破坏两种,总体有爆裂和弹射两种现象,在1600主平硐中,以弹射这种现象居多,根据现场观察,其拱部和两侧边墙部多有岩爆破坏,拱肩部位也时有发生。

5)岩爆区段一般发生在隧洞深埋地段,岩石作业面干燥,岩质较硬,可能有岩爆现象发生,如裂隙发育、断层带、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无岩爆发生。

2 岩爆原因分析

岩爆经常出现在完整性较好;岩质较硬的隧道中,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对围岩结构进行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岩爆包括静力破坏和片剥两种基本形式。

在隧道工程中岩爆的产生需要具备:一是围岩中须存在高储能体,且其应力与围岩强度接近,是岩爆产生的内在原因,另外存在一些附加荷载是岩爆产生的外在原因。1600主平硐岩爆地段表埋深400 m~600 m,说明该地段有较高的地应力,有高储能体的存在,而且岩体强度等级较大,一旦其内应力超过或接近岩体强度,与开挖出现的自由临空面时,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岩爆随即诱发,是岩爆发生的内因。而由于围岩类别为Ⅱ级、Ⅲ级,岩石强度高,完整性较好,岩石坚硬稠密,使在施工过程中,爆破药量增加,且不断施加到岩体上,导致开挖过程中会不断改变原有的应力分布状态,围岩便以岩爆的形式失稳,是产生岩爆的外因。

当1600主平硐岩爆段隧洞周边围岩开挖后,其侧压被卸除,造成岩石重新分布地质应力,一旦重新分布的地质应力达到岩体极限地质应力状态时,大量的岩质较硬的脆性岩体,随着隧道开挖,使得地质应力分布,围岩的地质应力及能量进一步集中,随即产生岩石地质应力释放,围岩被岩爆破坏,导致劈烈破坏和剪切破坏两种围岩失稳机制,岩爆于是产生。

3 1600主平硐岩爆施工对策

针对岩爆发生的原因,同时结合1600主平硐施工条件、围岩地质条件、隧道埋深等因素,在隧道施工可能产生岩爆的地段,提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隧道安全支护措施,以确保隧道岩爆地段施工安全,最终将岩爆发生的危害性及可能性降到最低。在1600主平硐岩爆地段采取岩爆施工对策如下:

1)在施工岩爆地段前,针对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加以分析,首先确定1600主平硐区域较大地质应力的数量、等级,其次确定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岩爆现象的部位及地段,通过对隧道开挖施工工艺、支护型式以及施工顺序进行优化,为隧道施工岩爆的提前预防、治理提供相应的依据。

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确定围岩地质应力的大小以及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尤为重要的是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对隧道超前地质探测过程形成的地质编录,以及岩石特性描述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判别岩爆高地质应力可能发生地段、范围,并在施工中通过监控测量工作,以及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现场观察,用于指导开挖和支护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

3)降低围岩地质应力。

避免隧道岩爆的发生,可以通过降低围岩地质应力,使围岩地质应力小于岩体强度。在隧道施工中通常采取:一是在隧道洞身开挖爆破过程中,采用“短掘短衬”,控制掘进钻孔深度在2.5 m以下,严格控制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同时在开挖过程中采用拱部掘进,以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二是在预测岩爆发生地段,对导致岩体应力集中的地段进行破坏,主要有对围岩超前钻孔、岩石松动爆破作业,以在围岩内部形成地质应力释放带,降低隧洞侧壁和掌子面地质应力,使围岩较高地质应力在深部发生,其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在掌子面向前钻5个~6个,孔径45 mm~70 mm,深度为15 m~20 m的钻孔,若预测地质应力较高,应及时进行松动爆破,以达到提前降低或释放岩体内部应力的效果。

4)改善岩爆地段围岩特性。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为消除或减缓岩爆程度,一般采取在隧道工作面附近岩壁喷水或钻孔注水的方法,可以改善围岩、软化围岩;通过加强隧道通风,可以降低工作面的温度,但对围岩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5)加强岩爆地段隧道支护。

通过隧道支护,可以改变围岩地质应力分布,使隧道洞壁应力发散分布,以降低隧道掌子面以及两侧边墙、拱顶围岩应力大小。即在爆破开挖后,先向掌子面及1~2洞径段内围岩喷射3 cm~5 cm厚C20混凝土封闭岩面,并加设锚杆及钢筋网,必要时加设钢花拱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或者在支护过程中采取跳段作业。在开挖过程一定要减少岩石暴露时间,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作业,以减少岩层接触空气时间。

岩爆地段施工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保证施工安全。

4 结语

白马铁矿1600主平硐在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各参建单位的大力配合和紧密合作下,深埋高地应力岩爆段施工已全部按照控制目标安全完成。虽然,在施工白马铁矿1600主平硐岩爆段施工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现有的预测及防治工作与生产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深埋高地应力段岩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且在长大隧道地质灾害中具有普遍性,加大对这类隧道发生岩爆机理及施工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则民,黄润秋.深埋特长隧道及其施工地质灾害[M].成都:西南交通大家出版社,2000.

[2]谭以字.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1):34-37.

[3]李春杰.秦岭隧道岩爆特征与施工处理[J].世界隧道,1999(1):36-41.

[4]铁道部.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5]中铁二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良地质隧道的开挖及支护技术研究[M].成都:中铁二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

猜你喜欢
岩爆隧洞岩石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岩爆的防治技术
使用声发射测试结果预判岩爆等级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深埋隧道TBM施工岩爆特征规律与防控技术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超前预报结合超前探孔技术在隧洞开挖中的应用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海藻与岩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