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与重动句的信息结构*

2018-03-26 08:46钟小勇
关键词:句法语料焦点

钟小勇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一、引 言

“都”常出现在重动句VP1、VP2之间,如:

例(1)重动句VP1、VP2之间只出现“都”。例(2)重动句VP1、VP2之间除了“都”以外,还有“会”。本文主要讨论只出现“都”的情况,这类用例笔者共收集到72 个①重动句不易检索,也不很常见(据笔者统计,出现重动句的材料平均10万字出现3.4个重动句),带“都”、“也”等词语的重动句更是少见(如VP1、VP2之间只出现“都”的重动句平均10万字出现0.78个)。本文所讨论的各类重动句是笔者从小说、访谈、剧本、口述、网络语言等材料中直接阅读收集而得的。。重动句VP1、VP2之间也可以出现其它成分,笔者收集的语料中,出现频率超过20 的还有:“也”(83 例)、“已经/已”(34 例)、“要”(28例)、“是”(27例)、“没有/没”(27例)、“就”(25 例)。“都”是出现频率排第二的成分。重动句VP1、VP2之间为什么倾向于出现“都”?重动句VP1、VP2之间的“都”有什么特点?“都”是如何与重动句信息结构互动的?这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二、“都”的含义

《现代汉语八百词》将“都”分成三个义项:(1)表示总括全部;(2)甚至;(3)已经[1]177-178。《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第二、第三个义项都表示强调的语气,只是场合不同[2]。《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也认为两者都是表示强调的[3],因而这里将两者归并,表示为“都2”,第一个义项表示为“都1”。

重动句VP1、VP2之间的“都”,既可以是“都1”,也可以是“都2”。如:

(3)我发现绝大部分糖尿病人吃饭吃得很快,都是很饿的样子。(梁冬《对话罗大伦》)

(4)但他在那儿找谁找不到,谁都不知道有这一回事。(西奥多·德莱塞《美国悲剧》)

(5)以前我们转移出去的个别同志,不要说干别的工作,当农民当不了。(海岩《玉观音》)

(6)姐夫,李智找你是有点事,求我求好几次了。(阎真《沧浪之水》)

例(3)(4)中的“都”是“都1”,例(3)“都”总括的对象是主语“绝大部分糖尿病人”,例(4)“都”总括的对象是宾语“谁”。例(5)(6)中的“都”是“都2”,表示强调,前例强调甚至农民都当不了,后例强调求“我”的次数多(好几回)。

笔者收集的语料中,“都1”19例,占26.4%;“都2”53 例,占73.6%。由此可见,重动句VP1、VP2之间的“都”以“都2”为主。

三、“都1”与重动句信息结构

重动句VP1、VP2之间的“都1”可以分为三类:(1)“都1”的总括对象是主语(表示为“都1a”);(2)“都1”的总括对象是宾语(表示为“都1b”),宾语主要是表任指的疑问代词;(3)VP1前有“每”字的(表示为“都1c”),分别见下面各例:

(7)杭州、内蒙古等地打假打得有始无终。(《报刊精选》1994年)

(8)我的姑姑五年前患病,现在出现了肝转移,且肝功能正常,平时吃什么吃不下。(《江泽飞和孙强访谈——乳腺癌的治疗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其中,“都1a”10 例,占52.6%;“都1b”5 例,占26.3%;“都1c”4 例,占21.1%。由此可见,主要以“都1a”为主。这三类“都1”中,“都1b”不可置于VP1前,“都1a”和“都1c”可置于VP1前,比较:

(10)a.秦一星说:“过那么七八十来年,我就五十岁了,做什么做不动了。”(阎真《因为女人》)

b.*(我)都·做什么做不动了。

(11)a.梁冬:我发现绝大部分糖尿病人吃饭吃得很快,都是很饿的样子。(梁冬《对话罗大伦》)

b.绝大部分糖尿病人都·吃饭吃得很快。

(12)a.那时候监狱里非常残酷,每天吃饭吃不饱,冬天没有暖气,窗户都漏风。(刘诗昆《回忆非常岁月非常事》)

这样,可置于VP1前的有14例,占73.7%,由此可知,重动句中的“都1”大部分可置于VP1前。

语料中,“都1”也可以是重动句VP1前的成分,它们可置于VP1、VP2之间,如:

(13)a.打可不怕,他们挨打挨惯了。(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b.打可不怕,他们挨打挨惯了。

(14)a.宋旭升说:“这几年给他们的钱看病看掉了。”柳依依说:“嗯。”(阎真《因为女人》)

b.宋旭升说:这几年给他们的钱看病看掉了。

这进一步证实“都1”(都1a、都1c)可前置。

大部分“都1”可置于VP1前,这与重动句的信息结构有关,因为一般情况下,重动句VP1是预设或话题,为非焦点性成分,所以,“都”既可以和其总括对象相邻,也可以和其总括对象相隔,也就是说,VP1不会引起“都”与其总括对象的“阻隔效应”[4]42。但实际语料中,“都1”以置于VP1、VP2之间为常,如相同范围内,笔者只找到两个“都1”置于重动句VP1前的用例,置于VP1、VP2之间的“都1”是置于VP1前的“都1”的8.9倍,这也与重动句信息结构有关,因为重动句VP2是常规焦点,作为焦点敏感算子的“都1”具有“浮动性”[5],它在句法允许的范围内会尽量靠近焦点,所以常置于VP1、VP2之间。

关于第二类“都1”(都1b),如果将它置于VP1前,虽然符合成分移位限制条件,即“都1”可置于非焦点性成分前,但它有意违反了句法结构限制[4]44-45,因为“都1”的总括对象是其前的疑问代词,因而是不合法的。这体现了句法和信息结构的互动,当两者不一致时,句法胜出,这显示句法的强制性和信息结构的可选择性。

四、“都2”与重动句信息结构

重动句VP1、VP2之间的“都2”,主要可以分为四类:(1)VP2为“V 不C”式的(表示为“都2a”);(2)VP2补语为“疯”“病”“瘾”“腻”“老”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的(表示为“都2b”);(3)VP2为动数短语的(表示为“都2c”);(4)其它(表示为“都2d”),分别见下面各例:

(15)得了,我自己心里明白,涮腰涮不下去了。(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16)他一把抱住了安心,他说:“心肝,我想你想疯了!”(海岩《玉观音》)

(17)一个人撞墙撞五次了,还有必要撞第六次?我傻呀,我?(阎真《活着之上》)

(18)妈的,奸商搞“五毒”搞到咱们志愿军头上来了。(老舍《春华秋实》)

语料中,“都2a”14例,占26.4%;“都2b”15例,占28.3%;“都2c”9 例,占17.0%;“都2d”15 例,占28.3%。由此可知,四类“都2”使用频率差异不是很明显,特别是第一、第二和第四类,比例几乎一样。

重动句VP1、VP2之间的“都2”一般不能置于VP1前,如:

(19)a.整天白相,我这双眼睛看风景看累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b.?整天白相,我这双眼睛看风景看累了。

(20)a.我现在这技术也退步,撒个谎撒不圆了。(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b.?我现在这技术也退步,撒个谎撒不圆了。

不过也有一些“都2”可置于VP1前,如:

(21)a.何庆魁:这个义无反顾,伺候她伺候上瘾了。(鲁豫《鲁豫有约·绝恋》)

b.这个义无反顾,伺候她伺候上瘾了。

(22)a.今天就跟我结婚吧,我想女人想疯了。(刘醒龙《威风凛凛》)

b.今天就跟我结婚吧,我想女人疯了。

语 料中,能置于VP1前 的“都2”13 例,占24.6%;不能置于VP1前的“都2”40 例,占75.4%。相同范围内,笔者未发现“都2”置于VP1前的用例,因此,“都2”不倾向于前置,以置于VP1、VP2之间为常。

有 些重 动句VP1、VP2之 间的“都2”能 置 于“VP1”前,主要是重动句VP1一般为预设或话题,为非焦点性成分,所以“都2”可置于VP1前,这与上文所探讨的“都1”(都1a、都1c)的情形是一样的。实际语料中,大多数“都2”置于VP1、VP2之间,也跟信息结构制约有关,即“都2”是焦点敏感算子,具有“浮动性”,而VP2为常规焦点,因而焦点敏感算子在句法允许的条件下会尽可能靠近焦点。从这个角度看,“都1”和“都2”又有一致性。但具体表现不同,第一,“都1”大多数可置于VP1前;而“都2”大多数不可置于VP1前;第二,有些“都1”(如“都1b”)不可置于VP1前,主要是受句法的限制,而大多数“都2”不可置于VP1前,主要跟信息结构有关,即“都”会尽可能靠近其关联的焦点。

下面进一步分析,语料中,不仅重动句VP1、VP2之间可出现“都2”(下面表示为“VP1都2VP2”),而且VP1前还可出现“连”(下面表示为“连VP1都2VP2”),如:

(23)a.弟娃走路走不稳,在鸭棚里摇摇摆摆,抓得一手的鸭屎。(白先勇《孽子》)

b.我不想让你再去开车,你现在连走路走不稳。(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

(24)a.我不想嫁给一个个体户,哪天他犯错误了,找他的领导找不到。(阎真《因为女人》)

b.到那时候,你连找妈找不着了,你还带着水瓶干什么?(萧红《马伯乐》)

语 料 中,“连VP1都2VP2”句 共15 个,它们的“连”都可删去,如例(23b)可变换为“你现在走路都走不稳。”而“VP1都2VP2”基本上都可以在VP1前加上“连”,如上例(23a)可变换为“弟娃连走路都走不稳。”因此,可以认为“VP1都2VP2”是“连VP1都2VP2”省略了“连”,或者说,“连VP1都2VP2”是“VP1都2VP2”增添了“连”。

“连VP1都2VP2”是连字结构的一类,由于“连”后的成分一般是NP,所以学界一般将连字结构表示为“连NP 都VP”。关于连字结构的焦点,学界有几种看法:

(1)认为NP 是焦点,如König 认为,如果宾语前置,则宾语被选择为焦点,并举例“他连信都不会写”[6]。袁毓林则认为,“连”引导的成分NP 是“都、也”约束的语义焦点,既不是典型的话题,也不是所谓的“话题焦点[7]。

(2)认为NP是话题,如曹逢甫认为NP具有话题的多种语法特征,可处理成话题[8]103-108。

(3)认为连字结构是双焦点结构,NP 和VP 都是焦点,如王灿龙认为NP 是话题焦点,VP是信息焦点[9]。

此外,刘丹青、徐烈炯认为NP 同时具有话题性和焦点性,是话题焦点[10]。非常有意思的是,曹逢甫先生在不同时期,看法不一样,他1979年的文章认为“连”字成分NP是焦点,因为它带有对比重音,但他1994年的文章却认为NP 是话题,其带重音是因为“连”NP指某个集合中最不期望的成员,所以总带有对比和惊讶的伴音[8]111。

笔者认为,连字结构的焦点不是NP,而是VP。首先,如果NP 是焦点的话,连字结构一般不说,比较:

(25)a.他去了。

(26)a.是他去了。

b.*连是他去了。

(27)a.谁去了?

例(25a)的“他”是话题,“连”字可置于其前,如(25b)。例(26a)中的“他”是焦点,因为有焦点标记“是”标记,此时“连”不能置于其前,如(26b)。例(27a)中的“谁”是疑问代词,为焦点,“连”也不能置于其前,如(27b)。可见,“连”不能置于焦点前。

再看重动句的情况,如:

(28)a.三个人嘻嘻哈哈,阿超远远的看,忍不住也跑过来了。“你们说得这么开心?也说给我听一听!”云飞笑着说:“从过去,到未来,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梦!”(琼瑶《苍天有泪》)

(29)a.他就说:这怎么是吃出来的呢?分明是想一个人想出来的。(王安忆《长恨歌》)

例(28a)的“什么”是疑问代词,VP1是焦点,不能使用连字结构。根据语境,例(29a)重动句的VP1“想一个人”与前文的“吃”构成对比,为对比焦点,也不能使用连字结构。由此可知,“连”后的VP1不是焦点。

笔者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判断焦点的七种方法:(1)可不可以省略?(2)可不可以话题化?(3)是否为重复成分?(4)是否为并列成分?(5)是否为“是”作用的对象?(6)是否为疑问作用的对象?(7)是否为否定的中心?

现利用这些方法,对53个“VP1都2VP2”句和13个“连VP1都2VP2”句的焦点性进行分析,统计显示,两者VP1为焦点的平均得分是1.6364,最低分是0,最高分是3;而两者VP2为焦点的平均得分是3.4545,最低分是3,最高分是4。统计显示,VP2平均得分显著高于VP1平均得分(t=-16.903,p<0.001),也就是说,VP2比VP1更倾向于做焦点。

还值得注意的是,“连VP1都2VP2”句VP1为焦点的平均得分(2.5385)显著高于“VP1都2VP2”句VP1为焦点的平均得分(1.4151)(t=-6.477,p<0.001),“连VP1都2VP2”句VP2为焦点的平均得分(4.0000)显著高于“VP1都2VP2”句VP2为焦点的平均得分(3.3208)(t=-5.167,p<0.001)。这显示,“连VP1都2VP2”句VP1比“VP1都2VP2”句VP1焦点性更高,“连VP1都2VP2”句VP2比“VP1都2VP2”句VP2焦点性也更高。不过,“连VP1都2VP2”句VP1为焦点的平均得分(2.5385)仍显著低于“VP1都2VP2”句VP2为焦点的平均得分(3.3208)(t=-5.260,p<0.001),这显示,重动句VP2比VP1更易做焦点,这与学界的看法是一致的。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30)一别12 载,娘想儿想出病来了,哪怕早一分钟见到也是好的啊!(朱小平、吴金良《蒋氏家族全传》)

(31)连服药都已经不能服进去了,就是说病已经到了很深的层面喝药喝不了了,那还怎么治啊?(曲黎敏《养生十二说》)

例(30)为“VP1都2VP2”句,VP1“想儿”为焦点的得分是1(不是重复成分),VP2“想出病来了”为焦点的得分是3(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不是重复成分),显然“想出病来了”比“想儿”焦点性高。例(31)为“连VP1都2VP2”句,其VP1“喝药”为焦点的得分是2(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VP2“喝不了”为焦点的得分是3(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为否定中心),“喝不了”比“喝药”焦点性高。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带“都2”的重动句,其焦点也是VP2,其中的“都2”是焦点敏感算子,位于焦点VP2的左边。这样处理也有其它的理据,第一,汉语焦点敏感算子一般位于焦点前边,如果认为VP1是焦点,则不符合焦点敏感算子的特点。第二,“都1”、“都2”具有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都1”的总括对象放在其前,但问话中,“都1”的总括对象(疑问代词)放在其后[1]177,疑问代词一般是焦点,而“都2”也是位于焦点前边,这样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

五、为什么以“都2”为主?

前文说过,重动句VP1、VP2之间的“都”以“都2”为主(53 例,占73.6%)。不仅如此,从所有可出现于重动句VP1、VP2之间的成分来看,“都2”也是出现频率最高①虽然“也”(只含“也”)有83例,但“也1”(表“类同”)27例,占32.5%;“也2”(表“甚至”等强调用法)25例,占30.1%;“也3”(表其它用法)31例,占37.3%。因此,从义项的角度看,“也2”出现频率并不高。,这进一步证实,重动句VP1、VP2之间倾向于出现“都2”。

下面的现象也值得注意,当“都”置于VP2前时,它倾向于做“都2”解;而置于VP1前时,倾向于做“都1”解。比较:

(32)a.好支书啊,我们盼你都2盼不来。

b.?好支书啊,我们盼你都1盼不来。

c.好支书啊,我们都1盼你盼不来。

d.?好支书啊,我们都2盼你盼不来。

(33)a.好支书啊,我盼你都2盼不来。

b.*好支书啊,我盼你都1盼不来。

c.*好支书啊,我都1盼你盼不来。

d.?好支书啊,我都2盼你盼不来。

由于出现“都1”时,前文要出现其总括的表复数的对象,而(33c)中的“我”是单数,所以此例接受度较低。

笔者还曾就此做过一个测试,请十位母语为汉语的测试者判断下列句子中“都”的意思,要求是第一反应。下表1是统计结果:

表1 “都”的义项呈现

例(34)和例(35)的不同在于,前者VP1、VP2的关系一般是反预期或不符合常理的,即‘走路走不好'是不太可能的,而后者VP1、VP2的关系一般是预期的或符合常理的,即“喝酒”一般会“喝醉”。语义上的差别显示前两例VP1、VP2间适宜用“都”(“都2”),而后两例不宜。但测试结果显示,当“都”出现于后两例VP1、VP2之间时,仍有不少测试者将之看作“都2”,这显示重动句VP1、VP2之间的关系和“都2”有某种相宜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笔者认为这仍然和重动句的信息结构相关,前文探讨过,重动句的VP2是常规焦点,焦点是突出强调的部分,而VP1、VP2构成一种超常关系或偏离关系是强调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因如此,项开喜认为重动句式的语用功能是突出强调事物或动作行为的超常方面[11],张旺熹则认为重动句表现结果的偏离性或超常量[12]。超常性或偏离性的即是意志性(volitionality)低的,即重动句的主语不能控制VP1VP2表示的事件,或者,VP1VP2是主语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笔者曾对626例重动句进行过探讨,其中重动句主语意志性高的147 例,占23.5%;意志性低的317 例,占50.6%;其它的162 例,占25.9%,意志性低的是典型形式(χ2(1)=22.175,p<0.001),它们一般可以加上“都2”,如:

(36)a.刚才我叫人家抬回来,丢人丢大啦。(老舍《神拳》)

b.刚才我叫人家抬回来,丢人丢大啦。

(37)a.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b.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

“丢人丢大”并不是“我”期望发生的,“做活做到三更天”也不是“他”的意愿,因而,两例重动句主语都是意志性低的,而这又根源于VP1、VP2之间的超常性或偏离性。而“都2”正是反预期的标记[13],两者相宜,“都2”就很容易出现在重动句的VP1、VP2之间。

不仅是“都”,“也”也有表“甚至”的意思[1]596-597,它们都可换成“都2”,下面看实际用例:

(38)a.只好跑到乡里用高音喇叭喊了几嗓子,说我老爹想儿子想死了。(王小枪《无厘头水浒故事》)

b.玉德爷爷让李芒快些领小织子回来,说再要不回来,他想孙女想死了。(张炜《秋天的愤怒》)

(39)a.我们一个老年人,一个100岁的老年人,走路走不动。(姚淦铭《百家讲坛——老子谈成功之道》)

b.把式样子,连走路走不好,横七竖八,胳膊和腿东一榔头西一棒。(毕飞宇《平原》)

此外,“还”可表示“尚且”的意思[1]253-254,但它可换成“都2”,如:

(40)a.他此时的心绪,避人避不及,我怎好引你去见他?(文康《儿女英雄传》)

(41)a.我想铁军的母亲肯定是脚踩着棉花回家的,也许她坐公共汽车坐过了站。(海岩《玉观音》)

语料中,重动句VP1、VP2 之间出现“还”的有15 例,“还”可替换成“都2”的有9 例,占60%,也占了多数。

上面“也”“还”的情况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都2”倾向于出现在VP1、VP2间的事实,也进一步证明重动句信息结构会对多义副词的意义呈现产生影响,即,当含有多个义项的副词出现在重动句VP1、VP2之间时,该副词倾向于呈现表强调的意思,而这源于重动句的VP2是常规焦点,是被强调的成分。

六、结 语

重动句VP1、VP2之间常出现“都”,语料中,“都1”、“都2”都有用例,不过以“都2”为主。“都1”、“都2”在句法上表现不同,这跟重动句信息结构有关,也体现“都”的句法结构与信息结构的互动。“都1”大多数可前置,这跟重动句VP1一般是预设或话题有关,有些“都1”(都1b)不可前置则跟句法有关,即它要紧靠其总括成分。“都2”大多数不可前置,也跟重动句信息结构有关,即重动句VP2一般是焦点,具有浮动性的焦点敏感成分在句法允许的条件下会尽 量靠近焦点。“VP1都2VP2”句和“连VP1都2VP2”句的信息结构一样,VP2都是焦点。重动句VP1、VP2之间倾向于出现“都2”,与VP1、VP2之间具有超常性的语义特点相适应,这是重动句信息结构的一种表现。

猜你喜欢
句法语料焦点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焦点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焦点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