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高职高专院校校(院)长教学述职评议会上的讲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郭华巍(2018年4月25日)

2018-03-26 04:27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专业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础的工作。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教学工作更是办学的根本。我们开展高校校(院)长年度教学工作述职,就是要推动落实高校校(院)长亲自抓教学这一重要制度,不断夯实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本次高职高专院校校(院)长教学工作述职,是建立此项制度以来的第二次。刚才,听了10位校(院)长的会议述职,有共性,都有一些亮点和特色,很受启发。结合看了各校的书面述职报告,以及平时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走访了解,总体上我有这样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是校(院)长抓教学已成为一种制度。校(院)长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亲自研究部署教学工作,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看课,优先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入企业了解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营造了良好教学氛围。

二是课程育人持续提升。校(院)长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十分关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思政理论课建设,重视“课程思政”工作。

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推进。各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合作机制,面向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总额达20751.22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1.07%。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达82.5%,比上年提高4.22个百分点。

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47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创业学院,各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积极举办创意类、创业类、技能类等赛事和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我省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5.78%,高出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1.88个百分点。

五是教学创新成效不断提高。许多学校小班化比例,选修课及分层分类教学课程比例,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都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小班化教学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层分类课程教学比例已分别达到49.6%、43.9%、40.1%。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为81.8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88.72%,专业相关度为61.08%,平均起薪水平为4019元(全国高职平均起薪水平为3773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和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可以看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各院校校(院)长抓教学工作不平衡,有的精力投入还不足,工作抓得不够紧、责任压得不够实;有些学校专业设置和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紧密,优势特色不明显;有些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名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有些学校实习实训教学薄弱,设施设备陈旧,学生顶岗实习专业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互联网+教学”还不普遍,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力度还不大;教学型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还不落地,教学激励的氛围还不浓厚;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还不多;学校教学实验和教务管理队伍成长空间受限;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服务地方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等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每一位校(院)长都要站在“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高度,来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学校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把抓好教学作为校(院)长的首要职责,放在心中、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借此机会,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校(院)长亲自抓教学要更制度化。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与研究所、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学功能。大学期间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也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校(院)长更应该把教学工作扛在肩上,更应该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多进教室、多进实训室;多走访师生,了解师生诉求,深入研究教学状况,统筹谋划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办学资源向教学集聚,夯实并不断推动教学工作上水平。要自觉把校(院)长亲自抓教学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同时,要层层传导压力,建立和完善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教学述职制度、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述职制度和任课教师说课制度,压实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严格述职要求,完善述职评价考核,真正使教学述职测评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是立德树人要更具体化。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办学理念上,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课堂教学育人目标的设定、典型案例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努力给课程树“魂”,实施一课一“德”,切实将育人具体落实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严格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课堂育人的主体责任。要发挥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基层教学组织的支撑、引领和基础性作用,加强课程育人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提升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能力。学校要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配足配强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为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是优化专业结构要再下功夫。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牛鼻子,按照办学定位建专业,这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我们必须化大力气谋划好专业建设这篇大文章。据统计,目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共设置专业数311个,专业点数1258个,校均26个专业布点。其中面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占比分别为3.2%、30.3%和66.5%,财经类、文化艺术类专业布点数相对较多,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仍很严重。我们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根据社会需求、办学定位、就业质量等因素,加强市场调研,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方向,树立“有限专业”理念,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数量上做减法,下狠心停招、撤销那些办学条件不足、第一志愿报考率偏低、就业状况较差的专业。在优势特色上做加法,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我省八大万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转型,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专业群。探索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推进专业认证,加强跨专业交叉复合培养,强化课程标准建设,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人才预测、预警系统,努力使学校的专业建设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

四是产教融合要谋新路子。深化产教融合,既是对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又是新时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今年我省也将出台实施意见。深化产教融合,主要目标是要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彰显高等教育的“四为服务”功能。我们要着力打造产教融合的升级版,将产业发展的先进要素、优秀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产教融合落实到专业、课堂、教材、实习实训、师资建设、质量保障上,实现产业与教育的互融互促。要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按照“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共同打造产学研平台”的运行模式,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健全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紧密协同的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进学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增强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协同集聚高层次工匠、协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同牵引产业升级能力。原则上高职高专院校新设专业应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

五是课堂教学创新要下大力气。学校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要加大对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的激励力度,倡导优教优酬、优课优酬,建立对教学优秀教师的奖励表彰制度。要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要强化实践教学,原则上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人才培养办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突破原有的“学术型”“知识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占据教学主导地位的瓶颈,打破传统的学科(理论)知识的逻辑,基于认知发展和能力获得的逻辑,紧扣能力培养,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要加强在线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共享教学资源,持续深入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方式,进一步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完善课程评价,大力推进考试考核方式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积极探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多样化考核方式改革,逐步实现课程考核从单纯“知识掌握”考核,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努力为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综合施策。把普遍建立创业学院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抓手,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具有浙江特色的路径。这几年的探索也告诉我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培养几个创业者、开几个网店、获几个创新创业奖,而是根本的教育理念变革、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当代青年学生绽放自己、展现风采、服务国家的新平台。每一所学校都要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为他们明天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创新创业基础。学校要系统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省情民情,把激昂的青春梦、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强大的青春力量。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学校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发挥创业学院的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提升创业学院的牵引和协同功能。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走出去”相结合,强化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提高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七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持续改进。学校要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教学巡查和建立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为抓手,加强人才培养、教学问题的梳理整改,尤其要在教学质量的标准制订、资源投入、监控与评价体系、信息反馈与改进等方面,建立“检查—反馈—改进—检查”闭环式的保障体系,加强第三方评估检测,形成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二级教学单位的质量监控机制,发挥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构在日常教学、教学改革中的指导、监督作用。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教学检查,开展对重要教学环节的专项评估和研讨,及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保基本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要坚持教学质量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和“基于标准的学”,不断对照标准找差距,根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评价学习效果、监督整改教学。要加强学生学业指导与管理,把从严管理和关心帮助贯穿始终,严格学生学业管理,严把培养标准,精准制定和实施学业预警和帮扶机制,确保每一个孩子不掉队、不放弃。

八是教育教学要更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大学是一个综合体,既是在校师生的,也是校友的,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我们要牢固树立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要求,始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公开每项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主动征求和听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新闻媒体、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对我们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今天请这么多的代表委员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媒体朋友来参加会议,就是想让社会来监督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使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加关注人才培养的社会评价,更加关注人才的用户体验,更加关注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衷心希望、真诚欢迎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心、指导我们所有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多向我们提出真知灼见、金玉良言。我们高校的大门要向社会敞开得更大一些,更多地欢迎各方面人士到高校检查工作、随堂听课、当面指教。◇(来源: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