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的思考

2018-03-26 09:52重庆市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长易治林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江津国学传统

□文/重庆市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长 易治林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可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于国于家于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是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贾嗣祥瑞希望小学现有学生近1200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留守儿童占全体学生40%左右。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为教育人,应该思考怎么教育孩子,反思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学校深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并且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重点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节、耻、勇”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以“国学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为办学特色,于2007年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 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100所国学试点校之一,2012年江津区教委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国学教育AA)称号,2009年以“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在江津区滨江之夏闪亮登场,开创了一台农村小学国学节目到江津区进行专场演出的先河。通过十多年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外在与内涵上都得到提升。

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首先是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浸染,专门制定了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考核方法与制度。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学校其他行政人员与资深的语文老师为领导小组成员,讨论拟定学校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学习的内容涵盖了《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选读》和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等。为使传统文化学习上能够扎实地开展下去,学校在上课铃声上也专门做了调整,每节课预留三分钟时间让各班认真诵读国学内容,达到“扬中华美德、弘中华之魂”之要求。学习中,我们做到只鼓励、不批评,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我们努力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结合,我们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地吹响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集结号”。通过这些年的坚持与总结,学校已编印校本教材《国学读本》《习惯成就未来》。学生对学校拟定的每期国学内容娴熟应答,这也是学校对外交流上的一块名片,来学校的领导、同行们对学生在祖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积累无不称赞。我们感受到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贾小人的精神粮库,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益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达到“浸润心灵,引导言行”的目的。由于是农村学校,有住宿生,学校专门为住宿生安装有故事广播系统,称为新版《一千零一夜》。住宿生每晚睡觉前聆听一则充满正能量的故事,让他们道德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引领。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做到随处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以图书室、黑板报、宣传橱窗、国学吊牌、国学牌坊、走廊文化、名人名言、国学走廊等为传统文化教育阵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规划建设,均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园林景观等,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校园内,每层楼一抬头就能看见许多块双面都印有经典诗句内容的吊牌悬挂在教学楼的走廊顶、楼梯间。在B区有专门的国学长廊,A区操场四周,矗立有以木料为主、喷绘经典名句的古色古香的文化牌坊,内容涵盖着中国的《论语》《三字经》《道德经》等内容。通过这些精典的传统文化,向每一位学子传达着为人处事之道,让学生的心灵能够通过这些古人良言,鞭策自己的言行。

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学习践行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还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初步了解家乡婚嫁、饮食、节令、服饰等传统文化形式,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我校现正筹备修建“民俗异彩园”,准备把江津区非遗文化旱码头龙舟歌会、清源宫庙会、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等9个项目以实物、图片等形式呈现,把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到校园。

我们还邀请名家大师到我校播撒传统文化种子,先后有市作协名誉主席黄济人、市教委原教育纪工委书记刘路明、市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黄明超、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等到我校进行指导。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华魂演讲、征文比赛,成绩斐然。

学校先后以“孝之韵”“同一世界,同一梦想”“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阳光下成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三育并举建设幸福贾小”“让梦想飞起来”等为主题,进行了十届艺术节节目展演。在各届艺术节上,节目气势磅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表达多种我样,成为我校展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经过多年的坚持,硕果累累:器乐合奏节目《送我一支玫瑰花》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金奖;课本剧《范进中举》获重庆市一等奖,音乐剧《森林之梦》和舞蹈《霓裳羽衣》《霓裳羽衣》获重庆市艺术展演一、三等奖;《报国诗篇》在重庆卫视《读点经典——周末读书会》展演; 2015年获奖重庆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精神风貌奖”,江津区第二届乡村文化艺术节节目二等奖;学校连续七年获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总之,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让传统文化渗透到师生中来,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实传统文化殿堂之基,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江津国学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