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定制,以回归探索前行的路

2018-03-26 07:17郭辉
关键词:洪家课程体系改革

郭辉

摘 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山东大学附属小学,1987年更名为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占地面积8499平方米,建筑面积9127平方米,现有43个教学班,教职工131人,专任教师129人,学生2528人。学校座落在百年洪楼教堂以西,与山东大学老校区毗邻。建校60多年来,不仅得到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诸多高等学府的文化熏染和滋养,又因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齐鲁首邑历城区的行政中心,深受齐风鲁韵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开放、包容、进取”的文化品质。经过浓厚的历史、地域文化的洗礼和历届校长、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提升,社会知名度享誉省内外。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学科“四结合”实验学校、全国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实验学校、全国科研兴校实验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 “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济南市文明单位、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学校课程;课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14-02

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管理权的回归已有17年左右,而学校从执行课程、开发课程到以整合为代表的理解课程,则是近10年以来的事情。近10年以来,起源于北京、山东、重庆等学校的课程整合,开始向整个国家课程体系寻求优化。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学校课程内涵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之为双基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三维目标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引起大家关注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阶段。这其中既有中国文化元素,又融合了世界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国际表达,是学校育人目标的确立、办学体制的革新,更是课程开发的总依据。

洪家楼小学学校课程建设的思想认识基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省级课程的理解与落实,而不是学校独立于国家之外的课程体系,学校以校本课程开发来实施课程管理,以校本课程开发来保证国家课程的现实化。在以上思想认识和学术基础上,确立了以“和为”精神为引领,按照“自我发展,和为共进”为思路,逐步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整体探索建立起了“三修四立”和为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索的新路子。

一、缘起:博古通今慎重起始第一步

教育为社会事业之本,每一步选择都会关联到学生未来、家庭期待,放眼国内外,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从国际上看,代表世界最先进教育的芬兰,到老牌教育强国的英国;从国内以北京十一学校为代表的课程变革到以杜郎口为代表的课堂变革,各类教育改革新路径,层出不穷,让人们目不暇接。这一方面说明了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也说明了课程改革的嘈杂繁复。作为教育人,只有拨开迷雾,把握好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才能掌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赢得教育的明天。洪家楼小学一直秉承“和而有为,自主成长”的办学理念,如何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赋予办学理念以新的内涵,是摆在洪小人面前的重大课题。2015年,恰逢《历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学课程改革的意见》出台,借此东风,洪家楼小学通过学习梳理,冷静思考,决定因校制宜,借势发展,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

二、历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一步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顺利完成的,其间经过了许多的研讨和交流,并且形成了“洪家楼小学课程建设13要素”:

1.明确教育价值。2.实现价值共认。3.调研课程需求。4.论证课程目标。5.构建课程系统。6.细化分科目标。7.研发分科内容。8.设计选课平台。9.组织学生选课。10.课程教学实践。11.收集评价资源。12.实施自我评价。13.开启课程改进。围绕上述专业研究行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学生需求:课程理性再理性

2015年11月开始,我们进行深度调研,通过听取汇报,书面获取教师、学生、家长访谈信息,以及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前期我们的了解发现,学校基本建构起了以“和为”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发展呈现出了文化先导的性质。综合调研信息,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原来学校课程的设置,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因此,学校课程改革应该以此为基础强力推动。

(二)丰富教师观念,课程落地再落地

为了让老师们对当下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背景、运作流程、实施要点等有一个深入详细的了解,牢牢把握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先后邀请省市专家多次对课程改革提出了修改建议,帮我们找到问题,纠正偏差,提出方向,提出优化课程建设的可行性策略,为我们课程建设的推进把脉导航,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们课程建设的步伐。

(三)构建课程体系,育人回归整体

“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需要有什么样的课程”,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可教育性、差异性,重视学生良好情绪、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合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潜能开发与人格塑造的完美结合。为了达成以上培养目标,我们与专家一道,共同制定了洪家楼小学“三修四立”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及体系解读:

这是学校三修四立课程的图谱,课程是与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全部关联,共涉及八大类:品德习惯类、语文天地类、数学生活类、英语交流类、科学探索类、信息世界类、体育健康类、艺术审美类,直指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实践创新、国际理解、科学精神、学会学習、身心健康、审美情趣。这些课程除了语、数、英都不再需要教科书;思品、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以及地方课程分别整体化、选择化、网络化、课外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外自组织化。三修指的是自修定制、必修定制、选修定制:自修课程,是无固定课时,学生可以在家完成的内容,如海量阅读、趣味实验、游学课程、节日课程等,但这些内容不是无组织无目的的,会在固定时间后学校会提供平台让孩子们小结交流展示。必修课程一是早上的20分钟晨诵,中午15分钟午写,完成读好书写好字的基本要求,二是周一到周五上午的固定时间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须储备的知识能力要求,其中对部分学科进行了整合,包括:语文(涵盖字艺·诵读·话剧社、游戏·阅读、)、数学、英语(英语课本剧、口语交际)、品德(涵盖道德讲坛、法制天地)、信息世界(涵盖信息技术、小机器人、网络世界、其中与综合实践活动部分整合)、体育(涵盖小学三大球乒乓球、篮球、足球)、艺术(美术在课程表上联排)。选修课程则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科素养的不同发展。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统一安排,包括品德习惯类课程、艺术素养类课程、体育健康类课程等八大类54个课程。

2.洪家楼小学课程目标:

三修课程围绕四个培养目标:涵盖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情怀——家国情怀——数字情怀——自然情怀四个维度,立足育人,自足育中国人,立足育世界人,立足育自然人,立足育自我人。因此我们简称“三四五”课程(三修四立五立足)

(四)完善课程纲要,育人循序渐进

洪家楼小学“三修四立”课程体系的建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对八大类课程纲要进行撰写完善。首先组织教师综合解读课程标准,建立完整的学科课程价值观,各教研组组织编写本学科课程实施纲要,针对教科书编排建立学期教学目标、月教学目标、周课时目标。其次实施目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点研究教学设计三要素:目标设计(开学前先期备课集体完成)、活动设计、评价设计。

(五)规划课程实施,育人时空定位

好思想要有好举措,为了让三修四立课程改革落地,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和课程体系,适时适度打破班级、学科和课时的限制,有力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首先基础性课程学科内整合,就是把本学科内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统整,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学习,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学习。

其次是拓展性课程跨学科整合,在学习时空上还可以课内外整合,学校打破有形的学校围墙,不仅选择区域、社区、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为学生提供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等各类实践体验基地,还在校园内外开辟众多的课程活动场所,用有限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无限选择的可能。

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更优的选修课程,专门邀请校外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八大类54门课程。为了提高选课效率,学校专门开发选课软件,帮助学生更加快捷便利的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

(六)创设评价平台,育人一体关联。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伊始,我们就对教学评价改革予以充分重视。通过近一年探索,我们开发了“洪家楼小学学生评价系统”,全面实施网络化评价,初步形成“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系统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日常综合表现、学业水平评价、学期综合评价四个大板块,体现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加关注孩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最终生成每位学生的学期成长报告。

三、收获:继旧开新反思成长每一天

实施课程体系建设以来,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课改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学生、学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观念的更新来看,“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等理念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从课程教学来看,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寻找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因为整体性的课程开发,学校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導、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学校管理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强调合作与交流,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帮助,广大实验教师接受国家最前沿、最新的课程教改信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更新了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片广袤的天空,是一条期待探索的路。我们期待,师生在课改中快乐发展,学校在课改中蓬勃向前。今天,我们行走在课改之路上,我们愿做一个行走者,欣赏者,体验者,感悟者,思考者,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决心在,希望就在;希望在,改革的生机就在,未来就在!

猜你喜欢
洪家课程体系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洪家光磨削二十年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洪家光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