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惑启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018-03-26 07:17陈秀珠
关键词:教学质量数学教学

陈秀珠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结合新课改要求“设惑启智”教学法就是要完成这一改革使用而产生的,即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提出,设置惑境,让学生在惑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内在探知欲望,并通过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对问题进行突破,进而达成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学习的自信。“设惑启智”教学法体现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情怀。

关键词:教学质量;设惑启智;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33-01

西方教育家J.A.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单向灌输教学是迫使学生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使自己变聪明,结果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知识。他主张要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去融化吸收新知识,从而达到悟性彻底领会。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还是大有市场,导致不少有活泼跳跃思维的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情绪受挫,学习热情不高,另一部分亦趋亦随被动学习型学生一直处于“施压”状态的学习,感到目无方向力不从心,对数学的学习出现反感现象。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大胆启用“设惑启智”的教学法,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经验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营造高效惑境,注意循序启智

1.创设教学情境

在数学课堂的最开始为了让学生产生疑惑,我通常要创设一个情境,这个情景最好是能联系有血有肉的生活实际,避免直切硬邦邦的书本概念,这样既有亲切感又能提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种直观的体验,也养成了擅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工人师傅采取三角形框架的方式进行固定的图片或者短片,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三角形框架固定结构?三角形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注意力马上会被调动起来,随而产生“惑思”,启动思维“解惑”之旅,这堂课下面就肯定能上得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2.注意引导顺序

老师营造“惑”境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学生们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而不是说老师上完课就完成任务了,完全不考虑讲课的效率。所以老师在营造“惑”的氛围时,“惑”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营造“惑”境时,一定要根据平时跟学生进行交流时所掌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惑”。在对学生进行诱导启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遵循一定的顺序,加强前后的衔接,不可跨越式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将问题设置得过难,学生很难接受,也根本无法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根本起不到启发的作用;如果问题一直都保持在比较简单的状态,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去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二、关注“惑”的个性化,做到“雨露均沾”

平时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们的学习程度不一样,学生的性格特征也不同,即便是在相同的“惑”的环境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惑”的个体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太过于关注同步化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不同个体差异,通过老师营造难易不同的“惑”的环境氛围,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惑”的环境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倡导学生主动去探究

在课堂中实行这种教學方式,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惑”中,不依靠外力进行解决“惑”。在学生进行解“惑”时老师是不可以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的,而是要让学生在解“惑”中自己动脑,然后通过自己的自身能力,努力找到解“惑”的方法。学生在解“惑”时,会努力运用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解“惑”,当学生发现运用以前自己掌握的知识不能进行解“惑”时,马上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但是如果是学生进行解“惑”时,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得“惑”境被破坏,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引导方法应该是老师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在学生解“惑”后,老师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最主要的是老师还要及时对解“惑”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及时发现学生自己的不足。由于在解“惑”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理解不了的问题,急需要得到老师的指点,这时候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多次解“惑”失败后的学生,在老师的循循诱导下,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满足于课本信息的传递,却忽视了学生这个重要的自主探究主体。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然而以惑为诱这种新形式教学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通过教学当中老师给学生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惑”,利用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来调动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愿学自学。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的对于“以惑为诱”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世彬.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58-59.

[2]张建飞.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7):6-8.

[3]刘艳华.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9):12-13.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数学教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