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2018-03-26 07:17刘菁清李泳龙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课堂渗透策略

刘菁清 李泳龙

摘 要:音乐课程在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都是音乐教学最本质的属性和教学目的所在。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多学生去关注音乐中的情感,情感往往都是音乐的灵魂和艺术价值所在,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歌唱技巧和知识的同时去代入情感。文章基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堂;情感教育;美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91-01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情变化,在音乐教学中熏陶、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未完全成型,音乐教师的美育教育能够对学生良好的三观的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而对于高尚的品质产生无限向往,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与理想。

一、改善环境、发现美好

学生在学校和教室学习知识,获得成长。学校作为学生的另一个家,作为学生每天学习和交往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审美。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得到放松和感到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唐代诗人杜甫有一句诗这样形容“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用来比喻原本归隐山林的人品质高洁、正直清白,而在离开山林之后却被外面不好的风气所影响,品行也变得污浊起来。这说明具有美感的良好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音乐课堂的学习环境引起重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學生更真挚自然的融入音乐,自觉的将自己融入这个环境,感受到音乐的美。还能引导学生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受到一种美的影响,对美产生一种追求与向往,对自己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规范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了解背景、感受情感

音乐都是来源于生活,都是作曲家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乐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渠道。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时,想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教师要将音乐家的创作背景,个人经历都详细的给学生说明,让学生自己体会音乐家在作曲时的情景以及表达的情感所在。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感受到每个乐符表达的不同情感,这样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够学会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仅对于音乐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而且学会了歌曲旋律以及歌唱技巧,还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质。

例如,在学习《民族的节日》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了解少数名族的歌曲以及习俗。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诉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的意义以及节日的流程,傣族人民用清水相互泼洒,来祈求能够洗去过去一年的厄运以及不顺从而得到好运,就跟汉族的除夕类似。让学生了解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为何如此快乐,从而能将《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的情感体会到位。

三、勇于实践、创造美好

快乐的音乐能够让人感到心情愉快,美其实也是内心快乐的一种外在表现。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多姿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将内心的情感与美表达出来,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以及交流,感受到不同的美。表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美的最直观的窗口,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活动,让学生真切的去感受音乐情感,音乐美。教师组织音乐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熟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将自身的优点与长处表现出来,能够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发现身边的美好。而一些大的合作的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最终体会到成就感和创造美的愉悦。

四、双边互动,交流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歌唱方式,情感表达就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单纯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模仿技能而不能理解情感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自己在唱歌时的情感变化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对于情感有不同的体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中小学生的人生的经历和体会还不够深刻有些情感不能体会,教师要关注了解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加深体会与了解。

例如,在学习《雪绒花》这一部分内容时,这首歌整首都在描写和赞美雪绒花的纯洁美丽,实际上是作者希望自己国家也拥有像雪绒花一样的美好的品质,在赞美雪绒花“小而白、洁又亮”时,也是祝福自己国家的平安美好。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深层次的情感也描述给学生,让他们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结语

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态度大大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效率和效果,教师本身要对音乐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喜爱,才能由己及人将这种热爱带给学生。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中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萌发学生心中对于生活以及生命的无限热爱,并将这种感情延续到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甚至是陌生人身上,这才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美育教育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美,爱上美最后学会制造美的一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世界的美,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勇于追求美,追求善良的品质,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的心情。要帮助学生去创造美,去热爱大自然、去帮助身边的人。教师要把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充分渗透,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的素质,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毓瑾.浅谈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音乐天地.2017(02).

[2]陈汝楠.行走在课改的路上[J].中华少年.2017(12).

[3]孙同钢.浅析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7(05).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音乐课堂渗透策略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