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网络媒体优势 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实效

2018-03-26 07:17伍文庄
关键词:团队精神网络媒体

伍文庄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国家对教育内涵进行了提升。在未来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网络媒体的德育优势,从团队意识、能力培养、参与体验三个方面开展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团队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网络媒体;团队精神;团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93-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迅速發展的信息化时代,注定不是一个人打天下的时代,更注重的是个人对团队共同目标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21世纪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参与到团队的互助精神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传统教育中,教师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上,对德育教育中的合作力、凝聚力、控制力等团队精神的培养缺乏关注与创新。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多元需求,我们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媒体”优势,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平台、培养资源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核心概念

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团队精神的作用包括:目标导向功能、团结凝聚功能、促进激励功能、实现控制功能。

三、中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学生团队精神现状,笔者选用了八年级学生282人作为研究对象,从团队意识、凝聚力、自控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表明:(1)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团队精神是重要的,仍有38.4%的学生认为团队精神不重要。所以,还需加强学生对团队精神重要性认识的教育。(2)只有27.1%的学生认为所在班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说明当前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大部分学生未能从团队立场去思考,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统一起来。(3)有81.0%学生未能很好地约束控制自己,有75.3%的学生不具备很好的协作能力。反映了绝大多数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协作,缺乏相互理解与宽容。(4)有36.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但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只是停留在语言交流方面的沟通,在书面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缺乏有效沟通。

四、团队精神的培养策略

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多样性、生成性、实时性”等优势,对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综合上述调查情况,结合网络媒体优势,从团队意识、能力培养、参与体验三个方面创新团队精神培养策略。

1.团队意识培养

要提高学生对团队的认识,就需要学生与时俱进,更新团队精神的观念。团队精神需要一定的激励制度来激发,让成员的表现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利于团队成员的相互学习。主要方式有:(1)推荐优秀德育网站给学生学习。(2)在校园网上原创或转载有价值的团队教育文章。(3)通过广播站、校园网进行团队活动的通知、报导等。(4)可以通过班级博客、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搭建与学生互动的情感交流桥梁。(5)通过学校网站、家校通展示团队合作优秀作品、活动图片等。(6)制定优秀小组评选规则,定期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颁发奖状和证书并公布于校园网等。

2.学生团队能力培养

团队能力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我们可以应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把团队能力的培养方式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一转向立体、从被动转向主动,突出培养的实效性。

(1)凝聚力培养

教师可以应用网络媒体的开放性,设计开放式主题,提供丰富资源,利于学生自主开展团队学习,激发学生团队创造力和凝聚力,形成个性化团队作品。教师也可以应用网络媒体的虚拟性,让师生以公平、公正地态度进行网络实时评价。不仅评价学习作品,还要评价团队合作表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荣誉感。例如:通过网络进行校园大事的投票、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社会热点问题辩论赛等。

(2)自控力培养

有许多网络管理软件具有强大的分析、教与学互动、动态评价、自动记录等功能,它能为学生的活动表现提供真实、实时的数据记录。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管理软件,开展行为记录,定期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帮助他们从关注个体到关注团队,从短期关注到长期关注,形成改进策略,再次实践。这种螺旋式、持续式地培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提高自控力,实现团队觉醒、团队调控。

(3)协作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是团队精神培养的核心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协作意识,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教师可以设计明确协作主题→分解总目标→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展示团队作品→完善作品→反思提升等流程,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既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沟通能力培养

团队沟通能力是团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的快捷性、交互性为培养沟通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开展师生或生生在线即时讨论、作品评价与团队表现评价等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规范用语、条理论述、提出解决方案等,有效地促进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3.体验式培养

(1)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摇篮,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如:校园专题活动、爱心义卖、运动会、科技节、文化节、文化沙龙、节日表演、短信互动等活动。通过网络媒体,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策划、资料收集、节目录制、宣传报导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验真实的团队精神。

(2)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学校社团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学生施展才艺的广阔天地。我们可以结合灵活的主题、开放式任务,让学生参与并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实效性。如:小组创作“义工服务”的宣传海报,团队完成作品时,既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与同伴合作和沟通的过程。又如:在“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社团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义工服务”的开放式主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创作绘画作品。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创文服务、义工服务、勤工助学、参观访谈、爱心义卖、关爱老人等活动,让学生结合参与过程,制作专题网站来记录与宣传报导动态信息,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验团队互助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如:学生制作的“前山中学义工服务网站”,展示的就是义工服务队在社会上开展

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图1 学校义工服务网首页

五、效果与展望

1.培养效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进行后测,与前测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得出以下结果:(1)学生的团队意识达到了85.1%。(2)凝聚力与协作能力得到了超过35.0%的提升。(3)自控力有27.40%的提升,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下,学生自控力的改变有些缓慢。(4)受判断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只有13.6%的提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并寻找新的培养策略。

2. 展望方向

当今教育改革已从“以学科为中心”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加强学科间、校际间、社会间的培养合作,培养出有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探究
编者的话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