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3-26 12:30杨健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杨健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社会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商业谈判能力、应对国际纠纷的合格涉外知识产权人才需求量极大,这更加凸显了对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迫切需求,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还面临着诸多困境,需从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法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探究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85-02

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培养国际竞争力人才的目标,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知识产权人才严重匮乏,尤其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体系、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具备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可见,我国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大幅提升,WTO规则体系下,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我国每年面临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激增,但能在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熟悉国际规则、充分展开商业谈判、应对国际纠纷的知识产权人才相对匮乏,合格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需求量极大,这更加凸显了对知识产权人才的迫切需求,知识产权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而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是稀缺资源,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对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不容乐观,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目前的我国高等院校展开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有一些高等院校从事知识产权教育,但大多偏重于法理方面,缺少实务技能的教育,应用型人才培育不足,对于国际化视野下既掌握国际规则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更是缺乏经验和探索,由此高校需要在教学中增强该方面的设置并改变教学模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较早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些知识产权人才,而全国像这样设有知识产权学院的高校为数不多,而且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程度不高。高校里将国际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作为选修课的学生很少,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普遍缺乏重视,更没有把知识产权纳入到战略管理层面,在知识产权管理上与国际跨国公司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我国现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曾倡议,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知识产权挑战,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其实在实践中,有关单位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总量不足、素质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等情况。就从事专利工作的人来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极不相称的。我国目前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数较少,一些地处内陆的地区如西藏等甚至没有专利代理人。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人才,而涉外的應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正是企业所急需的。同时,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及实施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培养应用型的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显得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

二、国内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与国际经验借鉴

总体而言,国外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研究较早,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西方国家,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定了的理论水平,而国内的知识产权教学与人才培养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相对落后。知识产权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至今仅三十年左右,相关学者也一直关注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问题,理论研究虽有不足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高校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这些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配套或独立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着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因其科技领先,理论研究相对比较领先,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显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复合型、高端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为导向。

在英美法系的美国,现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健全,高等教育中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计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多元化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完成本科课程后才进一步学习法律)、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是美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美国的这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来较强的复合型知识背景和应用型法律技能的结合[1]。美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从完成非法律专业的本科学生中实行知识产权(归为法律专业)的教育,美国有一些大学为适应新时代及高科技要求成了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及相关学科的教育中心[2],这是为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复合型、应用型之培养目标的尝试与努力,这种做法也值得国内积极借鉴。

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拥有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德国马普知识产权研究所在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人才培养上表现突出。大量优秀的知识产权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在这里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科研条件和研究水平居全球前列,培养了大量的知识产权人才。在实践领域,德国企业特别重视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在企业中着重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规定,知识产权申请、运营、维权等方面的培训[3]。这都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还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对当前高校国际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首先,很多高校国际知识产权相关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基本的理工科知识课程,绝大部分都是知识产权法理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利用所学习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去应用到实际中去。因为没有一定程度的理工科知识背景,很多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问题都难以用法律的语言概括出来,大大增加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利用的难度。

其次,高校的知识产权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不紧,重理论而轻实践,如学生只是听老师讲授的专利概念,却很少有参与过专利申请或接触到专利产品产生的实际过程。

最后,高校法学院的国际知识产权教育与校内其他学院及国际实践结合并不是恰到好处。在理工科其他专业中知识产权的教育并未普及,这些问题急需从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知识产权特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立足高校,借助专业背景,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法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推进国际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建设,探究高校特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实现高校知识产权涉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完善高校法学专业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在专业设置与师资强化上,鼓励在高校增设知识产权二级学科,积极培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4],包括引进海外知识产权人才。除此,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除了根据教育部法学本科专业16门核心课的规定开设知识产权法核心课程外,可增设国际知识产权战略专题、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国际知识产权法等选修课程。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应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材料,借用国外的教学资源,在内容中更新国际化的内容,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5]、西方主要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修订、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变化等。

第二,对高校非法学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国际知识产权法普及教育,在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增强在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基础,特别是针对理工专业的学生,根据其专业方向允许其进行选修学习。

第三,进行高校国际知识产权特色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用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关法律问题,做到以法评案、以案说法,切实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组织教学,可以开展诊所式教学。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双语教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加深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使用英语交流和沟通的技能[6]。

第四,加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让涉外企业实务走进课堂,知识产权意识融入高校和企业。知识产权本身涵盖了管理、法律等诸多领域,复合型很强,所以知识产权人才的也具有很强的复合性。通过互动,进一步提升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以及紧缺人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要重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战略培训,同时积极促进高校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结论

全球国际知识产权贸易量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加入WTO已经近20年,在处理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需要有能力有经验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务人才;同时,在企业的研发与知识产权管理中需要具有研发核心技术能力和管理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人才。涉外知识产权诉讼往往是我国企业难以应对的难题,同时,知识产权也已经成为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体现。针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和数量巨大的国内知识产权诉讼,当今我国迫切需要一批既能合理顺应WTO现有规则和我国国情,又能最大限度增强国家、企业竞争力,积极应对这些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与诉讼的法律服务人才,所以,高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设计,开展涉外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

参考文献:

[1]唐永忠.面向知识产权诉讼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9):66.

[2]杜伟.高校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政法论丛,2013(6):122.

[3]叶美霞,曾培芳,李羊城.德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8(5):83.

[4]季景书.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J].生产力研究,2012(9):100.

[5]陈君竹.探索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6-02-26(8).

[6]张怀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双语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1(5):75.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