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头祭海 一场渔家的狂欢

2018-03-26 09:00庄静
旅游 2018年3期
关键词:渔家

庄静

祭海祈福,是古老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渔家一年一度的传统祭祀仪式,它是渔民们在漫长的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荣成人世代以海为伴、牧渔为生,沿海港湾、岛屿大多修有龙王庙,每年清明、谷雨时节,天尽头和靖子村都会举行大型的祭海活动。

正是阳气升腾、万物萌动的季节,渔民们也开始补网修船,准备出海。渔民感恩海洋的丰盛赐予,也为祈平安,他们会去所在村镇的龙王庙上香祈福。现保存较好的当属靖子村的龙王庙,它和威海荣成天尽头的大型祭海活动一并成为渔家传承至今的民间狂欢节目。

[策成天尽头上巳节祭海]

有稷有黍 有稻有柜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到清明节这一段时间,威海荣成的天尽头都会举行渔家传统的大型祭海活动。

为了看这次祭海活动,我起了个大早,驱车前往天尽头。从威海至天尽头约有80公里,因为海滨路限速,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到了天尽头的正门口。海风清新,海边的风景十分优美,我们决定走路进景区。

天尽头的空气格外通透,路旁浓密的松树林、松林那端隐约可见的茫茫大海和海上缥缈的雾气、以及湿润的海风都令人心生惬意。

天尽头又称为成山头,素有“中国好望角”之称。它位于胶东半岛的最东端,是一块突出于大海之中的陆地。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两次东巡来此,拜祭日主、修长桥、求长生不老之药。因此天尽头附近留有“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蛟台”等历史遗迹。

走了约有二十余分钟,循着热闹的锣鼓声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祭海大典举行的地方。

一张长长的供桌向海而设,面对的正是“天尽头”那块威风凛凛地矗立在海中的礁石。供桌两侧有两根立柱,一个上书“五谷丰登”,一个上书“连年有余”。“五谷丰登”的立柱插在一个老式的苇席编的粮囤子里,里面是满满的一囤子花生,立柱上挂着一串串的玉米、大蒜、辣椒、地瓜干;“连年有余”立柱插在一堆渔网里面,上面挂的是成串的干鱼干虾等海物。

供桌的正中摆放着大红枣饽饽和猪、羊、鱼三牲祭品,贴着大红的“福”和“丰”字供桌下面的团箱里盛满了黄豆、玉米等五谷,充满了一种朴实庄重的渔家气息。

喧喧厥声 箫雍和鸣

祭海大典尚未开始,广场上正在表演威风锣鼓,那是一队多人组成的女子锣鼓队正在表演,锣与鼓呼应,威风凛凛,颇有秦风。

鼓声方停,女子秧歌队开始表演,舞姿婀娜曼妙。紧接着跑旱船开始登场,美丽可爱的蚌壳姑娘在鼓声里将蚌壳一张一合,手里拿着大烟袋穿得花红柳绿的媒婆也笑眯眯地跟在小毛驴旁扭扭搭搭,笨拙又滑稽的样子逗得围观的人群笑声此起彼伏。

大红花轿里的渔家娘子正低着头羞答答地随着花轿悠悠而行,手拿船桨的渔夫踏着鼓点不慌不忙地划着船桨,腰鼓队的大姐大婶用节奏欢快的表演和明快轻松的鼓乐声,再现了胶东农村人的快乐生活场景。

另一边“渔家号子”也登场了,用力划着船的渔夫们,使劲拉着网一步一趔趄的鱼嫂们,憨实夸张的动作和高亢嘹亮的渔家号子声将大典前的氛围渲染得有声有色,苍凉的号子声让人为之振奋,据说渔家号子已经搬上舞台,曾荣获民间文化奖,这种渔家特有的文化,不应该被遗忘,是我们应该保留的珍贵的文化遺产。这种铿锵有力的劳动之声,让人不禁遥想当年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气息浓郁的渔家生活场景是何等的醇美原始,那种力量与和谐之美、那种原汁原味的旋律感令人震撼和遐思。它像命令、像号令,再辅以整齐划一的步履,刚劲雄浑,唱响了渔家人民生活的辛苦与欢快。

公车千乘 朱英绿滕

祭祀大典的队伍沿着海滨逶迤而来,庄重虔敬、步履缓慢。

长号声起,厚重深远,带着远古韵味的长音敲击着渔家人的灵魂。围观的人群静默无声,抬着东海龙王的渔家汉子走在队伍的最前端,紧随其后的渔嫂们抬着的朝天宣长号金黄耀眼,呜呜有声,庄重无比。祭祀的旗幡在海风中猎猎有声,“王”与“王妃”缓缓向祭桌而来,“王”的天方地圆华盖华美庄严,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之风,服装华美、王冠高耸,红与黄交织的服饰彰显着帝王独有的风范。“王妃”甜美静雅,服装稍显素朴,裙裾飘飘间也是仪态万方,“王子皇孙”云集于“王”的身后,“武士们”表情凝重,头戴帽盔、手举华盖,身后是长长的祭祀与表演方队,他们沿着海滨路缓缓而行,长号声庄重威严,那独特的远古之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渔家后人。旗幡猎猎,鼓声阵阵,这是初春时节的天尽头一道独特的渔家之景,仿佛一幅历史巨卷,正在徐徐展开,让后人一览当年姜太公、秦始皇、汉武帝祭海的盛大场景。

成山头是秦国的东方极地,《史记》称成山:“最居齐东北隅。”秦始皇两次东巡至成山,“以示强威、服海内”,有震慑之意。始皇帝亦想自己的功绩千古留名,也为寻找不老之药,以获长生,于是不远万里,带着秦国大军,西出咸阳,公车干乘,朱英绿滕,长途漫漫,从秦地来到成山头祭海,祈福,寻长生之方。汉武帝刘彻亦曾东巡来此祭拜日主祠,建成山观并做《赤雁歌》。据《史记》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定天下后,也曾在此拜日神,修建日主祠。

海天茫茫,海水悠悠,想那钟鼓悠扬、香雾弥漫、华盖招摇的隆重盛大祭拜之景,给后人留下了几多遐思与想象?

时光回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依旧是长长的供桌,贡品依旧丰盛无比,东海龙王的龙头向海而设,三牲祭品栩栩如生,各类水果、农产品、海产品摆满了祭桌上下左右,无声却高调地昭示着渔家人虔敬的心声。旗幡招摇、鼓声震撼,人群静默无声,面对大海,面对自然,祈福之心,宛若当年。

祈福大典开始。秦王撞钟,钟鸣九响。九为大数,九响为最高礼仪,用钟鸣九响,以示鸿运大开。祈福大典终于又一次在天尽头拉开隆重的序幕。王和王妃、渔民代表以及渔家人依次手持高香,三拜海龙王,祭司面向大海诵读祭文,焚表、谒日主。祭司致辞完毕将表文在面前的香炉内隆重焚烧,云烟直上苍穹,辉映海上日神,此为仿效秦皇汉武拜日之礼。然后升幡揭彩,高香三炷拜苍天厚土、拜海神,祈福渔家人民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老渔民代表在供桌前高高举起双臂,敬上高香,深深一拜、再拜、三拜。接下来的渔民们也纷纷上前祭拜,这是渔民们与海神的一场对话,渔民们将埋在心底的愿望一一诉求,并坚信自己的虔敬必定能打动海神。碧海扬波,海风阵阵,波涛深处,轰然有声。香案之后,祭祀的人群肃然无声,虔敬庄重,每个人都在心底默诉心愿。

这样的时刻,每个人都可以上前去敬香祭拜,这是人与神沟通的时刻。世代以渔耕为业的渔人们,他们更愿意相信,靠海为生的生活,一定有海神的佑护,才能得以年年丰产、鱼虾满仓、人船平安。

每年的上巳节祭海,就这样被荣成的渔民们记住并延续下来,成为他们与海神、与大自然的一次隆重对话,与其说是敬海神,不如说是心中感恩情怀的一次全意释放,人心要有所敬畏,大自然取之有限,渔民们深谙此中道理,因此,无比感恩生活,感恩海洋。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祭祀仪式过后,大型的民间表演团队在天尽头广场继续延续,人们可以欣赏具有齐鲁风情的各种民俗表演队的民俗表演:赶毛驴、划旱船、渔家号子、渔家锣鼓、围网捕鱼表演、舞狮子等,渔嫂方队的大秧歌和渔家汉子的渔家锣鼓尤为引人注目。

设在灯塔下的成山头吃会现场热闹起来。

吃会上有胶东各色美食:胶东花饽饽、大锅鱼粑粑、鲅鱼饺子、海鲜锅、胶东大包子等胶东特色美食,拥挤的人群都想争相一尝。

据说,成山头吃会是有渊源的。最早起源于清末,于1992年被《中华全国民俗志》收录。那时候荣成成山头周边的乡村都是农耕打渔两种生活形态,渔民出海时会将自己的土地交由从事农耕的乡邻种植,待到出海归来,再以海鲜回馈乡邻。这种互助的生活令渔农之情日深,感激之情需要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于是在每年的农耕出海之时,当地有威望的大户就会把乡民渔夫们邀约在一起,各家自带一些酒菜物品,吃喝说笑间,乡情浓郁,家长里短,指点桑渔。这样渐渐形成了每年出海耕种时期的吃会活动,并逐年延续下来。

始皇庙

独夫之心 任人评说

天尽头西面有一座始皇庙,高高的石阶两旁排列着两队秦代兵俑,登上石阶迎面就是朱漆的庙门。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多次东巡,并至成山头拜谒日神、寻长生不老药,所以成山头留有全国唯一的一处始皇庙。

《史记》记载,齐有八神,最东为七神日主,祠成山。秦始皇巡成山时,在成山头的西侧建行宫“始皇宫”(即是今天的始皇庙)。始皇庙在清道光年间《荣成县志》中仍作始皇宫,后始皇宫因年久失修坍塌,后人就在其遗址上建始皇庙,庙内有日主祠。这是中国仅存的一座纪念“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专享祠宇,《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记载:“会稽旧祀秦始皇,刻木为像,与夏禹同庙。郎到官,以为无德之君,不应见祀,于是处之。”至清道光元年,道人徐复昌又重修此殿。

进庙门左首是一个大大的戲台,右首是一座二层的钟楼。迎面左首前殿就是日主祠。日主祠为成山有历史记载的最古老的庙宇,是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成山祀日新建,秦始皇第一次登临成山就是为了礼敬八神之一的日主,《史记·封神书》说:“七日日主,祠成一山,成山斗八海,最居齐北隅,以迎日出。”殿内供奉日主塑像,手托三足金乌,象征太阳升起。

日主祠右侧为东殿有天后宫,俗称海神娘娘,南方称其为“妈祖”,被视为渔家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天后宫右侧为“邓公祠”,祠内有光绪皇帝御赐碑文,嘉奖中日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并谥号“壮节”。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10海里以外的海面上,内有邓公石雕主像一尊,供后人奉祀纪念这位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

回首望去,庙门口的二层钟楼,青瓦历历,红墙依依。戏台旁的一棵老树奋力将苍老道劲的灰色枝条伸出墙外,逡视着庙外的世界。

秦始皇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位极有争议的皇帝,功莫高也,过莫大焉。荣成成山的人们能世代保留始皇庙并敬奉不辍,在六合内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靖子村谷雨祭龙王]

里有仁风 芳邻融融

谷雨这天,早上七点多,威海靖子村的龙王庙前已经聚集了众多渔家人。龙王庙就在环海路南侧,北临烟波浩渺的大海,隐约可以望见远处的威海中心渔港渔帆点点、沙鸥翔集。海风吹拂下的靖子村,安然美丽。

靖子村这一段公路是十分清净的一段山路,一面倚山,一面临海,是很多骑行爱好者的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一段旅程,每年在威海合庆举办的铁人三项赛中,靖子村龙王庙一段为必行路段。

靖子村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小渔村,是威海的后花园,威海人习惯称之为“山后”。因其背山临海,东有山东老村,西有远遥渔村和威海渔港码头,北临黄海海湾,沙缓水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

我一个人在安静的靖子村里转悠了一会儿。靖子村原名为“静子”,取“平静”之意,据说后来采用了村里聘来的私塾先生的建议,将“静”改为“靖”,取安定之意。村中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最早有谢姓村民来此居住,现以苗姓村民居多。村民多以打渔为业,光绪六年时,有渔民救助了海上遇险商船的商人赵学寿,获赠一牌匾“里有仁风”,后有“仁义之村”美誉。

靖子龙王庙是靖子村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威海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民间祭祀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朝,至今还保留着明朝的石柱,清朝后期的壁画和墙基等文物遗迹,是中国龙文化的一个缩影。时光荏苒,它已由统治阶级的典祀,逐步形成了传统的祭祀龙王的礼俗文化。

龙王庙有青砖青瓦的门楼和耳房,晨光中十分古朴。中门石柱为明代遗迹,上有“五湖四海龙为尊,九江八河最长久”的楹联,庙门前高高旗杆上飘着“恩州环海,德被苍生”的明黄旗幡。庙内的北墙上有壁画“龙王巡海”,表达渔民们祈福龙王佑护平安的美好愿望。

诗经《周颂-潜》中云:“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这是一首记述周天子以各种嘉鱼献祭于宗庙盛况的乐歌,将古时先民祈求福佑的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三干多年后的今日,后人祈福之心一如先民般虔敬。

祭祀活动尚未正式开始,院内已是香雾缭绕,不断有村民进庙敬香祈福,仪式庄重,神态虔敬。殿内供奉的依次是东海龙王、天后娘娘、财神爷、账房先生、赶鱼郎,赶鱼郎大叔是一位俗神,他蓝色面皮,双目炯炯,手持鱼叉,挽起裤脚,在波浪中驱赶着鱼群,他是渔民的福星与朋友,是海边渔家人共同的“大叔”。一位打了一辈子鱼的渔家老人说,他发“水财”之前,总是能梦到赶鱼郎大叔在往他的船上赶鱼群。这样的梦也许是一种偶合,但对于一辈子以海为生的渔家人来说,对赶鱼郎大叔的敬拜,就是一种信念。如今赶鱼郎大叔的故事已经被列为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民们在院中的铜铸大香炉敬香后,就可以进庙在龙王塑像前叩头祈福。塑像前的供桌上摆着祭品,塑像威风凛凛、龙目炯炯,俯首注视着芸芸苍生。

虔敬有加地跪在塑像前的靖子村民亦坚信:德被苍生的海龙王一定会耐心倾听自己的心愿,这一年也定会如己所愿:鱼虾满仓、海上平安。

腾蛟起凤 以祀以庆

祭祀海龙王是村民自愿的敬香行动,敬香结束后,靖子村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就开始了。

开场的锣鼓敲响,舞龙队开始表演。舞龙队的成员都是当地村民,金色的九节龙先是从庙内被大家高高举起蜿蜒而出,鼓点到处,9人舞着的九节龙身时而摆尾、时而漫游、时而飞腾云霄、时而破浪入海,再加上前有龙珠引逗,金龙追逐、上下翻飞,鼓点急促,煞有气势。最后两条九节巨龙在龙珠的引领下钻入龙王庙,大约寓意东海龙王已经盘踞于龙王庙内之意。

热闹的民间节目开始一一登场:划着鱼形旱船的两位船娘子扭扭搭搭上了场,旱船娘子碎步轻摆,旱船起伏波动,似在海浪中悠悠荡漾。两只袅袅娜娜的水母相跟在后面,还有两个可爱的蚌大姐笑得明媚阳光,一开一合的蚌壳让人浮想联翩,不知美丽善良的蚌壳姑娘今安在?

接着上场的旱船娘子和渔翁更为有趣,鱼娘子边划船边眉开眼笑地看着老渔翁,老渔翁拿着船桨,划船领肮,忽而前行,忽而后退,弓步前行,左行、右退,十分逗趣。老渔翁身穿老生古装,脸部挂白色长髯,鱼娘子的服装艳美,眼神动人,欢快朴实的渔家气息扑面而来。

抬花轿表演也登场了。坐轿人是一位娘子,手拿一方红色汗巾双脚着地站于轿中,轿夫是两位大婶所扮,轿外跟着的是一位翩翩公子,也是由女子所扮,但见她头戴礼帽、腰系红带,手中提一鸟笼,脚步轻俏,悠然相伴在轿子左右,在欢快的鼓点声中,花轿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坐轿的娘子表情娇羞,且喜且忧,抬轿者与坐轿者配合默契,其乐悠悠。

紧随其后的是挑着担子装着嫁妆的队伍,挑着嫁妆的大姐、大嬸子们快乐无比的样子将这一场抬花轿的场景演绎得生动有趣。

紧随其后的赶驴表演则不时让围观者笑声四起。一位娘子把驴形的道具系在腰间,做骑驴状,小步颤动,身子左摇右晃,模拟着驴的跑、颠、跳、踢等动作神态,一位渔家汉子则手持赶驴鞭,紧跟在毛驴左右,做出赶驴、紧追、疲累不堪之状,他俩相互配合默契,表现出娘子在回娘家的途中的过沟、爬坡、轻松、焦急、颠簸之态,他们的脚步随着鼓、钹、唢呐的乐声进退有序、轻盈欢快又俏皮,那种欢喜、愉悦、轻松的渔家人的生活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各种服饰的秧歌队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秧歌队的服饰艳丽、舞步轻俏,色彩鲜艳的彩绸与美艳的裙裾上下翻飞,舞扇轻盈挥洒,鼓声震天。这种难得一见的渔家生活的欢乐场面,让观者与表演者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快乐与满足感。

我的镜头一一记录这份快乐,我看到含着长烟袋的老者、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多皱的脸庞俱是满足,笑声洪亮的渔家汉子和逗趣说笑的渔家妇女、稚气可爱的渔家后人,他们在阳光下知足、安然而快乐,这样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让我深深沉迷。

靖子村,里有仁风,岁月安然。

舸舰弥津 渔舟唱晚

时间即将进入五月,一年中的休渔期即将来临。威海孙家疃村中心渔港归港的渔船骤然多了起来。

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渔船静静地卧在水波浩淼的海平面上时,我的心是极其震撼的。远远望去,数不清的船只排列得整整齐齐无声地停泊在渔港里,无数红色的旗帜在渔船的上空高高林立,在海风中猎猎有声。蓝色的桅杆与蓝色的海平面几乎连为一体,几百艘锈迹斑斑的船体整齐地停泊在港口,无声地展示着一段渔家岁月。远处的灯塔静静地矗立在海面上,守护着靖子山、猫头山、褚岛附近的海域。夜晚来临时,那红色的指示灯一明一灭,为烟台港至成山头航行的船舶助航,为归航的船只,昭示着归程和方向。

即将到来的休渔期让船家和市民都忙碌起来,船家抓紧捕捞,市民忙于囤货,对于爱吃海鲜的威海人来说,饭桌上如果缺少了海鲜必会使舌尖寡淡难熬,所以他们会提着小塑料水桶,挤公交去鱼市或者开车来到渔港多买一些,放入冰柜冷冻,以备休渔期时吃。

此时的渔港,有丰盛如昔的扇贝、爬虾、海蛎子、大海螺、海怪(一种寄居蟹)、螃蟹以及各类海鱼从船上卸下来。渔家人是骄傲的,辛苦在海上数日打来的海鲜容不得你再三讨价还价,因为长时间在海上,他们都是皮肤黝黑,衣衫汗湿,他们带着海洋深处的成腥气息,也带着渔家人特有的淳朴,往往一口定价,买鱼的人们有时稍稍还价后也就不再坚持,一筐筐装进车里,俱各欢喜。

岸边和船上有补网的工人在忙碌,动作娴熟,他告诉我说,5月1日休渔期就正式开始了,休渔期时,他们会修补渔网,修理船只,为9月开海做一些准备,而现在离休渔期还有一周多的时间,中心渔港的船只尚未全部归航,但是船老大们都了解伏休政策,到时会全部归航休整。

休渔期是对渔业资源的一种保护,渔民们依赖大海生存,在鱼类产卵期,为保护海洋资源,会休渔几个月。

休渔期的前一天,我去市内的合庆鱼市买鱼。合庆鱼市位于市中心地带,美丽安静的合庆湾一带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和中心渔港的大船相比,合庆湾鱼市的众多的小渔船简直称得上是大师手中的一幅幅静谧安然的油画,永远安静地来安静地去,和岸边热闹的鱼市对比鲜明又和谐万分。鱼市上的海鲜依旧十分的丰富,有海虾、海蟹、鲍鱼、鳗鱼以及各种贝类,还有美丽的大海星。鱼市就在海边,市民们坐着公交车提着小桶就可以过来买海鲜,不时有小渔船靠岸卸货。一位买鱼的大叔说,他几乎天天坐公交车过来买鱼,这几天海鲜价格波动不太大,除了爬虾和鲅鱼一类的捕捞海鲜的价格略有波动外,贝类养殖海鲜的价格并不会受到休渔期的影响。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正是斜阳晚照的时刻,海边巨大的礁石,礁石旁剜海草的渔家小孩,远处海面上如画般的点点归帆,隐约可见的刘公岛,都静静地氤氲在斜阳里,海风习习、海浪悠悠,连淡淡的海腥味也是那样的熟悉而美好。时有海鸥掠过,优美的身影在海面与天空之间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这一切,都成为这座海滨小城最美的剪影。

TIPS

威海

·交通:威海孙家疃靖子村离市区只隔着一座山,在市中心的威高广场乘坐3路公交车15分钟即可到达靖子村终点站,10分钟一班车,沿路多处都有公交站点,随时可以下车拍摄迷人的海景。

46路观光巴士已经开通,票价为1元,也可以从市内打车至铁三賽赛场乘坐观光巴士,或者乘坐市内的班车去铁三赛赛场的始发站。龙王庙不售门票。

·饮食:靖子村、孙家疃村有很多的小饭店,可以品尝到原汁原昧的渔家饭菜。

·住宿:可以在周围找农家乐,也可坐车返回市内,或者打车十几元回市内住宿。

天尽头

·交通:去天尽头自驾游可以沿市内的由文化路或者世昌大道至海滨路,约1个多小时就可顺利到达。如果想去动物园,可以先买票到西霞口动物园,在那里买到天尽头景区套票。

·住宿:天尽头景区附近的住宿吃饭有当地的农家乐可以选择,也可以返回市内。

猜你喜欢
渔家
渔家网事
渔家
渔家风情
舟山渔家童趣
乐在渔家
夜到渔家
南海永兴岛永兴村渔家
渔家乐
伍礼文
小舢舨